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用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对肝癌细胞株耐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肝癌HEPG2细胞株经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联合化疗刺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DR1,MRP及LRP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荧光强度,以此推算出不同药物连续作用细胞株后以上各耐药蛋白表达的总表达量。结果各化疗药物组以及联合化疗药物组连续刺激细胞株6个周期,表达的MDR1,MRP及LRP抗体总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将各组不同周期表达的抗体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未发现组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药物,甚至同样药物在不同时间的诱导HEPG2细胞株耐药完全不同,提示临床进行个体化精确化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用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对肿瘤细胞株增殖及耐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LTEP-a-2)经多柔比星(阿霉素,ADM)、依托泊苷(VP-16)、顺铂(DDP)单药及联合用药连续刺激,每种药物分2个剂量梯度,记录细胞每次刺激间隔的时间.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erbB-2、c-myc、MDR1、MRP、LRP、ref-1和NF-κB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荧光强度,以此推算出不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连续2~3次作用细胞株后以上各蛋白表达的细胞数、平均表达量、总表达量,同时设对照组.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平均荧光强度及总荧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高剂量各组上述各项指标基本上均随刺激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低剂量各组的检测指标则有升有降,无一定规律,而erbB-2、MDR1、ref-1和NF-κB增高.结论:小剂量化疗药物连续刺激比大剂量更易诱导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耐药的形成,提示临床上应给予患者足量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对增殖速率不同的4株肝癌细胞SMMC-7721,SK-HEP1,HEPG2,HEP3B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 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测定肝癌SMMC-7721,SK-HEP1,HEPG2和HEP3B细胞株体外生长曲线;用梯度浓度甘草次酸(5、 10、20、30、40、60 μmol/L)分别刺激48 h后,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4种肝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考察其对 4种肝癌细胞株总ERK蛋白,磷酸化ERK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4株肝癌细胞中SMMC-7721细胞增殖 速率最慢,而SK-HEP1 细胞增殖速率最快;甘草次酸刺激48 h 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 种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中对慢增殖细胞 SMMC-7721 细胞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28.04 μmol/L);细胞内ERK的磷酸化,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细胞增殖速率呈正相 关,SMMC-7721 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在4 株细胞中最低,SK-HEP1 细胞表达最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50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抑制4株细胞内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P<0.05),而25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下 调SMMC-7721,HEPG2和HEP3B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P<0.05)而对SK-HEP1细胞没有作用。结论甘草次酸 对不同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选择性。其中对慢增殖肝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下调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抑 制ERK通路的激活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c-myc蛋白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未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30例经TACE治疗的肝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两组肝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6.67%和83.33%;肝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0088和0.1901。提示:经TACE治疗后,肝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肝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在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人源  张琴  卓强  蒋明德  梅浙川 《重庆医学》2014,(25):3307-3310
目的:研究 p38MAPK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性及 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干预乙醛刺激的大鼠HS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SABC法检测 c-myc蛋白表达。结果(1)乙醛刺激后的 HSC体积增大,增殖迅速,但随着加入 SB203580的药物浓度增大,细胞增殖变缓,体积变小,变形的细胞增多。(2)p38阻断剂 SB203580可抑制乙醛刺激的 HSC增殖,且高药物浓度组抑制效果更明显。(3)随着阻断剂浓度增高,G0及 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逐渐减少,同时 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减少。结论阻断 p38MAPK通路活性能抑制乙醛刺激的大鼠 HSC增殖,可能与下调 c-myc蛋白表达,阻止细胞由 G0/G1期进入 S期的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抑制BCRP表达逆转肝细胞癌MD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片段RNA干扰对肝癌耐药细胞系HEPG2/ADM中BCRP基因及其蛋白产物BCRP表达的抑制作用和逆转其耐药性的效果。方法:构建针对BCRP基因pSUPER-RNAi质粒,转染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在mRNA和蛋白水平评价RNAi对BCRP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NAi逆转HEPG2/ADM细胞耐药性的效果,按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计算RNAi对各种细胞耐药倍数的改变。结果:在耐药肝癌细胞HEPG2/ADM中,RNAi明显抑制了BCRP mRNA和蛋白产物BCRP的表达水平,其表达仅为对照组细胞的22.55%和37.49%(P〈0.01)。在相同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下,RNAi组HEPG2/ADM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对ADM的耐药逆转倍数为3.55倍。结论:针对多药耐药基因BCRP,RNAi具有强大的逆转肝癌耐药细胞HepG2多药耐药的作用,为从基因水平逆转MDR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肝癌细胞系HEPG2,探讨其是否可以促进HEPG2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MT)。方法使用AngⅡ刺激HEPG2,进而采用蛋白印记法对HEPG2中Vimentin 和 E-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发生EMT的合适时间;并使用AngⅡ的抑制剂Ang1-7和Ang1-7的抑制剂A779进行干预,明确AngⅡ诱导HEPG2发生EMT的作用。结果 AngⅡ刺激下,HEPG2中E-cadherin 转录水平下降,Vimentin转录水平升高;最适宜刺激时间是48 h。 AngⅡ诱导HEPG2发生EMT的作用可部分被抑制剂Ang1-7抑制。结论 AngⅡ刺激下,HEPG2可以发生EMT。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癌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流荧光细胞技术筛选人肝癌细胞株MHCC97干细胞,超速离心提取干细胞外泌体.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肝癌细胞各时间点OD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肝癌干细胞外泌体中survivin、c-myc、ras、ABCG2、MDR-1、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的普通肝癌细胞明显增强,而P53和PTEN的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干细胞外泌体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肝复健冲剂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复健冲剂抑制大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肝复健冲剂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动态观察肝复健冲剂对肝癌诱发过程中肝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c-myc、IGF-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肝复健冲剂可延缓DEN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降低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率,延长其生存期;中药预防组大鼠肝细胞CDK4、cyclin D1阳性表达,c-myc、IGF-ⅡmRNA阳性信号均明显低于单纯诱癌组。结论:肝复健冲剂可能通过抑制c-myc、IGF-Ⅱ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进程,阻断肝细胞失控增殖及癌变,减少和延缓肝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NAi沉默STAT3基因联合化疗,探讨其对喉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重组质粒脂质体包裹转染Hep-2细胞,实验分为五组。MTT法检测不同实验组转染24h、48h及72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实验组转染后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不同实验组转染后p-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STAT3-siRNA增强了DDP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2)转染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化疗组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RNAi沉默STAT3基因能够降低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提高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中效原理分析姜黄素联合顺铂或塞来昔布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化疗效应,并初步探索上述三种药物对胃癌的抗癌机制.方法 将实验组分为姜黄素组、顺铂组、塞来昔布组、姜黄素联合顺铂组、姜黄素联合塞来昔布组,用相应药物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阴性对照组为不含药物组.然后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运用中效原理分析药物联用的效果;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 姜黄素、顺铂和塞来昔布组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姜黄素与顺铂或塞来昔布联用时可增强这种抑制,表现为协同作用.上述三种药物均能诱导胃癌SGC-7901发生凋亡,两药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单药作用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单药作用组细胞中COX-2 mRNA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均P<0.01).单药作用组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较阴性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姜黄素、顺铂和塞来昔布均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姜黄素与顺铂或塞来昔布联用时均呈现协同作用,这可能与三药均能抑制COX-2 mRNA的表达、提高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S100A13基因的高表达对HepG2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T-GFP-S100A13,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鉴定表达S100A13的细胞克隆并检测转染前后细胞FGF1表达量的变化;MTT观察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重组基因组的细胞生长曲线.各组分别加入化疗药物(5-Fu),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后的重组细胞系S100A13表达明显增高,转染PcDNA3.1/NT-GFP-S100A13组FGF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载体组.但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以及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100A13及其介导释放的FGF1在肿瘤的增殖及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冰茶栓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冰茶栓剂量组的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干预24h、48h,用MTT法来观察冰茶栓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冰茶栓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增高。[结论]冰茶栓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芯片技术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MME)光动力疗法对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HMME加激光照射处理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抽提细胞mRNA,利用荧光标记dUTP逆转录制备cDNA探针,与人肝癌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并对Cy3,Cy5荧光信号做扫描分析。结果:光照射后实验组细胞呈现凋亡形态;芯片扫描显示2.47%的检测基因(389/1538)出现明显表达差异,其中下调基因占80%,多与细胞增殖调控功能有关;而细胞凋亡通路中几个重要关键蛋白(CCP32、AIF、Mch2)的基因明显上调。结论:HMME激光疗法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线粒体调控可能是凋亡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丹皮酚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0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顺铂和两药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0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丹皮酚(7.81-250mg/L)和顺铂(0.625~20mg/L)单独应用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后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单药,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结论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硝酸镓、顺铂单药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作用,观察其对胃癌BGC823细胞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胃腺癌BGC823细胞培养及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凋亡细胞进行测定;MTT技术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测定。结果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硝酸镓对BGC823细胞作用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效应;小剂量硝酸镓与顺铂配伍应用能大大提高顺铂作用效应,配伍高浓度组在24h、48h、72h的抑制率为70.0%、71.4%、72.3%。结论硝酸镓对胃癌细胞的作用与顺铂无明显差异,为肿瘤治疗及制备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与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抗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药单用及联用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单用及联用时对各组凋亡相关蛋白及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适宜浓度的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可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协同作用显著;利用CompuSyn软件测得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 < 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用Gefitinib相比,两药联用可进一步降低p-EGFR、p-STAT3、Bcl-2的蛋白水平,提高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的蛋白水平。结论  在体外水平,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EGFR/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两者联用协同抗癌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癌Lovo细胞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神经钙粘附素(N-Cadherin)的表达及常用化学治疗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Lovo细胞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通过几种不同的化疗药物(顺铂、吡柔比星、丝裂霉素、5-FU)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后,对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化疗药物对大肠癌Lovo细胞N=Cadherin表达无影响,高浓度顺铂和高浓度吡柔比星二组出现-Cadherin表达,其它各组未见表达。结论:大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无论低浓度持续用药,还是高浓度短时间用药,对大肠癌Lovo细胞N-Cadherin的表达无抑制作用,说明上述药物不能通过抑制N—Cadherin的表达,而起到抗癌作用。高浓度顺铂和吡柔比星二组显示E-Cadherin的表达,表现出抑癌的作用,从而提示在大肠癌化疗时,顺铂和吡柔比星更适合于高浓度短时间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姚舒洋  樊英  徐兵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42-2045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索拉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及联合给药后采用MTT法测定多种TNBC细胞的增殖,采用Western blot观察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DDP单药和索拉非尼单药在体外对TNBC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CAL-51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DA-MB-468和CAL-51细胞对DDP更为敏感。通过中效原理,证实DDP和索拉非尼联合应用时,在各个细胞株中均为协同效应。DDP联合索拉非尼对各细胞株协同抑制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实现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细胞株均表现为p-ER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DDP联合索拉非尼在体外能协同抑制多种TNBC细胞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OC1/DDP和COC1中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于COC1及COC1/DDP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Bcl-2、Caspase-3、Smac和Survivin在COC1和COC1/DDP中的表达。结果DDP作用于COC1和COC1/DDP细胞48h后细胞随着DDP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也相应增高。COC1/DDP中抗凋亡基因及蛋白Bcl-2、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COC1。COC1/DDP中促进凋亡的基因及蛋白Smac、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COC1。结论在COC1/DDP中抗凋亡基因及蛋白Bcl-2、Survivin的高表达以及促进凋亡的基因及蛋白Smac和Caspase-3的低表达可能参与COC1/DDP对DDP耐药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