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但临床上见到多为中晚期病例 ,术后出现腹腔内转移、复发和肝转移的比例较高 ,5年生存率低 ,约 2 5 %~35 % [1 ] ,如何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及肝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 5年生存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自 1992年 3月~ 1997年 5月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 15 6例 ,术后采用静脉路单纯化疗和静脉路加腹腔化疗的综合化疗 ,现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6例 ,男性 116例 ,女性 4 0例 ,中位年龄 4 8岁 (2 8~ 73岁 )。直肠癌 10 6例 ,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灶 ,但手术切除率低 ,仅占肝转移患者的 10 %~ 2 0 % [1] 。因此如何治疗无外科手术指征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已成为临床值得探讨的新问题。我院对 36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方法治疗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4 0~ 76岁 ,平均 5 8岁。原发肿瘤位于直肠上段 2 1例 ,乙状结肠下段 9例 ,横结肠 6例 ,均已施行根治术并得到病理证实。肝内转移灶是患者在术后随访中经B超…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23-26
目的 探讨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3月间150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年内共60例患者出现肝转移,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为60%。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05)、肿瘤分化(P=0.0121)和肿瘤分期(P=0.0001)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90)、肿瘤分化(P=0.0188)和肿瘤分期(P=0.0013)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术前 CEA水平、肿瘤分化和肿瘤分期是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随访,采用合理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以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3月间150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年内共60例患者出现肝转移,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为60%。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05)、肿瘤分化(P=0.0121)和肿瘤分期(P=0.0001)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90)、肿瘤分化(P=0.0188)和肿瘤分期(P=0.0013)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和肿瘤分期是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随访,采用合理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以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手术结合术前介入、术中腹腔低渗化疗、术后介入和静脉交替化疗加免疫疗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49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同时一期切除肝转移癌。全组患者1、3和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47%和32%,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100%、61%和44%。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赵小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69-217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外科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中无1例死亡,术后存活1,3,5年患者分别为48例(85%),30例(52%),15例(23%),平均生存时间为30.6个月。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正确地把握手术时机,选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采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7例共52个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外科切除术后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消融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1例(2.7%),腹腔感染1例(2.7%),无1例治疗相关死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中位生存期39.8个月,3年生存率为42.6%,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的外科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4.0%.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外科手术具有近似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时性或异时性)和37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AFP、CA199水平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运用同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在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肝转移病灶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治疗对术后患者死亡率、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手术死亡率方面,同期手术组为1.8%,分期手术组为3.4%,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同期手术组为20.1%,显著低于分期手术组的35.4%(P<0.05);在术后生存时间方面,与分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著.结论 针对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首选同期手术治疗,可在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复发率的同时减轻患者的身心创伤以及经济负担,有利于术后生存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孙民献 《当代医学》2011,17(15):88-88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86例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9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I期行肝切除术,同时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90例未切肝组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联合放疗12例,20例联合术中瘤体注射无水酒精,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联合术后化疗综合治疗是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所收治的10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等,并随机抽取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间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升高与肝转移危险增加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癌血清CEA、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1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同时留取胃癌患者组织病理学标本,分析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血清CEA在胃低分化腺癌及黏液性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有肝转移及腹腔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及无腹腔转移患者.结论:血清CEA、CA19-9水平的升高对判断胃癌有无肝及腹腔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CA19-9)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根治性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定期检测血清CEA与CA19-9,结合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分析CEA与CA19-9检测对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60例中21例发生复发转移(35.0%),复发转移者中20例CEA和(或)CA19-9升高,其中15例首先表现为CEA和(或)CA19-9升高;39例未复发转移者中仅3例出现一过性或轻度CEA和(或)CA19-9升高。结论:CEA与CA19-9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随访十分必要,CEA和(或)CA19-9持续性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胃癌的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结直肠癌和10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19-9、CA242、CA125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CA242水平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P<0.05),但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CA125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期+Ⅳ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联合检测CEA、CA19-9、CA242、CA125的敏感性、准确性和诊断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但特异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肿瘤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早期检出率,CEA+CA19-9+CA242组合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癌胚抗原(CEA)在各组人群中的表达以及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我院可供分析的25 076例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EA在各组人群、常见肿瘤中的升高特点,以及CEA伴随其他检测指标升高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CEA升高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体检者(P<0.01),以结直肠癌最高(41.85%),其次为胰腺癌(37.97%)和肺癌(37.16%)。在肿瘤患者中,CEA常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出现,以伴随CA125升高最为常见,其次为CA19-9和CA242。CEA/CA125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4.26%)、卵巢癌(69.57%)、肝细胞癌(62.13%)和肺癌(51.68%),CEA/CA19-9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肝细胞癌(72.34%),CEA/CA242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结直肠癌(57.61%)。CEA+CA19-9+CA242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6.24%)、卵巢癌(52.17%)和结直肠癌(51.32%),CEA+CA19-9+CA242+CA125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61.39%)。结论CEA在恶性肿瘤中广泛表达,但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CEA单项指标升高对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CEA联合CA125、CA19-9和CA242检测有利于提高胰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血清CEA、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EA、CA19-9和CA72-4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发光法测定CEA、CA19-9及CA72-4。共测定60例健康成人及87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结果:CEA、CA199及CA724单个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4.9%(39/87)、39.1%(34/87)及34.5%(30/87),特异性分别为93.3%(56/60)、96.7%(58/60)及95.0%(57/60);CEA联合CA199、CEA联合CA724、CEA联合CA199和CA724不同组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5.2%(48/87)、59.8%(52/87)及67.8%(59/87),特异性分别为90.0%(54/60)、88.3%(52/60)及85.0%(51/60)。其中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5)结论:CEA、CA199和CA724单个肿瘤标志物诊断结肠癌敏感性较差,几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就诊胃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80例纳人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IL-6和糖类抗原(CA19—9)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比较两组之间CEA、IL-6、CA19—9和CRP差异。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EA、IL-6和CA19-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CRP与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IL-6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于CRP、CEA和CA19—9。此外,IL-6与CRP和CEA三者联合的敏感性显著增高。IL-6的ROC曲线下面积比CEA、CRP和CA19—9高。结论血清CEA和CA19—9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但IL-6、CEA、CRP及CA19—9不是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IL-6与CRP结合诊断胃癌优于CEA和CA1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肠癌CEA、CA19-9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3-9月在我科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CEA、CA19-9表达有关。结论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程度、CEA、CA19-9表达可影响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A19-9、CEA、COX-2、EGFR及VEGF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62例大肠癌患者,ELISA法检测大肠癌惠者血清中CA19-9及CE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OX-2、EGFR及VEGF表达情况,另以10个正常人的血清及大肠组织为对照.结果 62例患者中,CA19-9与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和50%,随Dukes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EGFR与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8.4%和54.8%,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成正相关,且他们之间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COX一2的阳性表达率为58.1%,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转移、肿瘤的大小成正相关.结论 这5个项目是互补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阳性检出率,VEGF和EGF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判断预后,而且可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洁  何振辉  揭育丽 《河北医学》2005,11(11):985-987
目的:探讨嗜铬蛋白A(Chromogranin,Cg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链抗原(cas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联合测定在大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32例大肠良性疾病及48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GA的水平,采用微粒酶免疫法(micropartical enzyme immunoassay,MEI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gA、CEA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血清CgA、CEA和CA19-9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3种肿瘤标志物中以Cg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55.6%和76.3%,3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1.7%,尤其是对于伴有远处转移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血清CgA、CEA和CA19-9水平测定可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并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