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及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现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9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的筛选试验和试验,同时以非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肺炎克雷伯菌35.8%,大肠埃希菌34.1%。超广谱酶林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确证试验与协同试验相符率高。结论: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高,临床应慎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筛选法可疑株必须做确证试验。协同试验直观,便于观察,有一定的漏检率和误检率。纸片间距离问题不宜规定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确证法检测65株产ESBLs菌并对其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作初步研究。结果ESBLs总阳性率为37.4%,大肠埃希菌的ESBLs的阳性率为44.1%,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的阳性率为31.1%。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大肠埃希菌低。结论治疗ESBLs菌引起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含β-内酶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及其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Xiong Z  Zhu D  Zhang Y  W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76-1479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耐药性、流行性以及酶的基因型别。方法:采用双纸片法、琼脂稀释法、PCR、脉冲场电泳对1999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559株肺克雷伯菌和42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23.6%,产ESBL菌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病房,对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PFGE显示,产ESBL菌株(尤其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株)在ICU病房中存在同一菌株的克隆传播;PCR检测显示TEM型是最为常见的β-内酰胺酶型别,CTX-M型ESBL亦较为普遍。结论:产ESBL菌株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较为普遍,而且为多重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中存在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与临床应用。方法 以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氨曲南为指示物,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75株大肠埃希菌和33株肺炎克雷柏菌ESBLs产生情况。结果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0.6%和24.2%,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双纸片协同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于各级医院常规应用,对产ESBLs菌的治疗以亚胺培南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伦区域内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应用珠海迪尔DL-96Ⅱ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参考NCCLS/CLSI 标准操作判断。结果: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我院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102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6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产ESBLs 30株,检出率为17.86%(30/168);66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出产ESBLs 38株,检出率57.58%(38/66)。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均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为避免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的增加,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产ESBLs细菌中头孢菌素酶的存在情况。方法:质粒接合实验分析耐药性转移,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各种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头孢菌素酶基因。结果:80.4%的菌株质粒接合实验成功,66%的菌株为TEM基因型,14%的菌株为SHV基因型,10%的菌株为CTX-M型。2株菌同时存在AmpC酶。TEM阳性的大肠埃希菌RAPD带型呈多样性。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可以发生转移,ESBLs以TEM基因型为主,部分菌株为SHV、CTX-M型。同一菌株内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菌株不是以细菌克隆播散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变化。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住院及门诊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8年7月-2010年11月间共分离大肠埃希菌461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简称ESBLs)196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平均为0.9%;肺炎克雷伯菌66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简称ESBLs)14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平均为6.9%。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逐年增加,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张玲玲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601-60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痰、血、脑脊液培养确诊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引起新生儿感染69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对舒普深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为36.36%,大肠埃希菌为25.0%,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氨曲南耐药率高达75%-100%,且部分体外敏感菌株在体内却表现出临床意义的耐药,对磺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亚胺培南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为新生儿病房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尿培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和ESBLs测定。结果:在87株大肠埃希菌、6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4.8%、39.7%,ESBLs产生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性高达96.9%~97.2%,较非ESBLs产生株高94.9%。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80.5%、91.6%、92.5%,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低。结论: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以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及其药敏状况、临床特征。方法 :住院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 ,用E -test法进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测定 ,并测定产ESBLs菌株对 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12 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中共检出 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 4株大肠埃希氏菌 ,总检出率为 8% ;药敏结果亚胺培南 10 0 %敏感 ,舒普深敏感率分别为 83%及50 % ,两者对氨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10 0 % ,对其他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 50 %~10 0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产ESBLs菌株达 8% ,治疗上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及耐药性检测。结果: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176株产ESBLs,ESBLs总阳性率为27.1%。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3.1%-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26.9%-93.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治疗产ESBLs菌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及其它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2年中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确证试验对2006~2007年分离的412株大肠埃希氏菌,134株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分离率2006、2007年分别为33.3%、35.3%。耐药袁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产ESBLs是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临床细菌室应对产ESBLs菌进行规范化监测与报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出现了相应的耐药株,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对所有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类和氨曲南耐药,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细菌[1].为了解ESBLs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故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64株大肠埃希菌,其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杨军 《甘肃医药》2011,(3):167-169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autoSCANA-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参考NCCLS/CLSI2002年标准操作判断。结果:2007年-2009年我院送检的984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38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产ESBLs86株,总检出率为36.13%(86/238);分离出19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产ESBLs58株,总检出率为30.37%(58/191)。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2007年31.94%,2008年34.12%,2009年41.98%,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2007年27.77%,2008年30.0%,2009年34.0%。结论:目前县级医院产ESBLs菌株已成为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并进行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纸片扩散法(K-B)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用双纸片做ESBLs的确证试验。结果:2009年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氏菌162株,ESBLs阳性7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21株,ESBLs阳性46株。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β-内酰胺类以及其它常用药物耐药严重。结论:ESBLs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应做好产ESBLs菌的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联合应用抗生素测定并鉴别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联合用抗生素测定并鉴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生的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方法:用头孢噻肟(TX)、头孢他定(CTD)、氨曲南(ATN)、奥格门丁(AOA)、头孢西丁(CXT)和亚胺培能在MH琼脂上进行双纸片搭格耕检测和鉴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沟沟肠杆菌的超广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型β-内酰胺酶。结果:265株大肠埃希菌、95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阴沟肠杆菌均对亚胺培能敏感;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3.4%、36.8%、58.2%,产生的能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可分为两类,这些菌株对CXT有不同的耐药性,CTX+CTD+ATN的ESBLs检出率与单一CTX、CTD、ATN的检出率差异有显性,与CTX+CTD的ESBLs检出率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应用不同抗生素可将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分为ESBLs和Ⅰ型,有不同的耐药特点;联合应用两种以抗生素可提高检出率,双纸片搭桥法适合临床使用,临床分离菌株应用将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以期对临床医生在治疗这方面疾病有所帮助。方法:收集我院内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18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二者的鉴定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同时做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2001年至200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逐年的检出率为23.3%、28.1%及32.4%。肺炎克雷伯菌逐年的检出率分别为22.2%、29.6%及38.2%,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80%。结论:1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首选抗生素是碳氢霉烯类。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3为了控制其感染和播散,应控制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加强院内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杨  张锐 《吉林医学》2010,31(6):786-787
目的:调查分析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6例医院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例,分析其耐药情况、感染情况及用药情况。结果:46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阳性率为37.0%;其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3.4%;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5.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是对亚胺培南不耐药。涉及患者126例患者使用l~6种抗菌药物和(或)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最多为3联。使用频率最高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3代头孢菌素。结论:为了减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要合理应用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同时尽量减少院内易感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的分布、耐药性,以利于对产ESBLs菌的监控和治疗。方法:用NCCLS推荐的初筛和确证试验及HZ-药敏测试板检测产ESBLs菌及其耐药性。结果:在164株大肠埃希菌、16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6.8%、33.5%,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ICU)病房最高(78.9%),CAZ/克拉维酸(clav)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确认率为70.4%(69/98)、CTX/clav对其确认率为92.9%(91/98)。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敏感,产ESBL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的耐药性高达100%。结论:ICU病房是ESBLs主要来源,确认试验中CTX优于CAZ,对产ESBLs菌的治疗以亚胺培南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年3月-1999年10月上海地区4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930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药敏情况;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在11种抗生素中总耐药率最低的前三位是亚胺培南(0.11%)、头孢美唑(6.31%)和头孢他啶(22.26%),耐率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49.57%)和头孢呋新(42.47%),其中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达68.88%;除头孢他啶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总产酶率为84.9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85.98%,大肠埃希菌为83.08%。结论:亚胺培南、头孢美唑和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酶率高,该地区极可能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