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养所致脂肪肝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食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应,探讨其药效学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4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饲基础饲料,实验组52只给予高脂饲料饲食(含胆固醇2%,猪油10%,基础饲料88%),13周末随机抽取正常组2只、高脂饲养8只,验证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形成。剩余44只随机分为4组即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羊栖菜组、调脂护肝方组,每组11只。在继续饲高脂饲料外,分别给予东宝甘泰,按0.5g/(kg·d)(用蒸馏水配成0.05g/ml的混悬液),羊栖菜煎剂按10ml/(kg·d)(10ml含羊栖菜生药20g),调脂护肝方按10ml/(kg·d)(由羊栖菜、丹参、制大黄、葛根、泽泻、茯苓=3:2:1:1:1:1),共8周。第21周末称重,处死动物,取肝脏,计算肝脂数(肝重/体重×100%),抽血,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白蛋白-胆固醇(HLD-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比较调脂护肝方组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TC值、TG值均降低,HLD-C值增高,血清ALT、AST、MDA值均较低,SOD值较高(各组比较P〈0.01)。结论调脂护肝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机制为:降低体重与肝指数,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藻(羊栖菜)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只体重为(150±10)g雄性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予基础饲料,其余60只均予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病理模型组10只,予高脂饲料;羊栖菜治疗组I、II、III、IV、V共5组,每组10只,除给予高脂饲料外,分别给予羊栖菜煎剂,剂量分别为1g/(kg·d)、5g/(kg·d)、10g/(kg·d)、20g/(kg·d)、40g/(kg·d),共4周。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观察动物体重、肝指数、血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羊栖菜组I、II比较,羊栖菜组Ⅲ、Ⅳ、Ⅴ大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组、羊栖菜组I、II、Ⅲ比较,羊栖菜组Ⅳ、Ⅴ肝指数也明显偏低(P<0.05),羊栖菜组Ⅳ、Ⅴ肝组织学方面肝细胞脂肪变明显减轻。结论中、大剂量的羊栖菜煎剂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尿源性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大肠埃希菌malB基因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4条LAMP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同时设计2条环引物,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别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在适宜反应条件所设计引物对尿源性大肠埃希菌的扩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与传统培养法比较,对70份尿液标本进行了LAMP扩增,结果显示59份标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9%;而采用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有50份,阳性检出率为71.43%;LAMP法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55.00%,符合率为87.14%;但是培养法的检出时间是3 d,而LAMP法的检出时间只要1 h 30 min。结论 LAMP检测速度相比传统培养法更快速,在<60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尿源性大肠埃希菌,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基层检验部门及小型试验室等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现状,为做好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90名护士行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53.6%护士认为缺乏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希望有学习的机会;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主要的学习困难为没有完整规范的制度与流程、检验科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主要学习内容是采血前准备、正确的标本采集法;主要知识获取途径是护士指导、护理操作培训;主要学习方式是临床带教、课堂讲授;对不常用血标本采集知识维持熟练状态的方法有同事操作时到现场观看、护理操作培训,而查阅院内局域网较少。结论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相对缺乏,医院需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血标本采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检测及药敏分析,为指导和治疗UPEC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尿液分离的28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a pC基因、ESBLs基因型别及整合子,比较分析各种基因型比率和差异.结果 尿液中检出UPEC papC基因阳性123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UPEC分离率高于非UPEC(x2值为21.51、19.23,P<0.01);产ESBLs UPEC 81株,占65.85%,非UPEC产ESBLs 51株,占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8,P<0.01);UPEC与非UP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UPEC的耐药性高于非UPEC,CTX-M基因检出率达61.7%,其中CTX-M-1基因22株、CTX-M-8基因15株、CTX-M-9基因13株;TEM基因和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0.7%与13.6%;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有11株产≥2种ESBLs,有3株未能确定ESBLs基因型;I类整合子intI基因携带率达80.2%.结论 UPEC在尿中分离率高,主要来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产ESBLs率高,以CTX-M型为主,多伴随携带int I基因.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抗生素测定并鉴别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联合用抗生素测定并鉴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生的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方法:用头孢噻肟(TX)、头孢他定(CTD)、氨曲南(ATN)、奥格门丁(AOA)、头孢西丁(CXT)和亚胺培能在MH琼脂上进行双纸片搭格耕检测和鉴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沟沟肠杆菌的超广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型β-内酰胺酶。结果:265株大肠埃希菌、95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阴沟肠杆菌均对亚胺培能敏感;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3.4%、36.8%、58.2%,产生的能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可分为两类,这些菌株对CXT有不同的耐药性,CTX+CTD+ATN的ESBLs检出率与单一CTX、CTD、ATN的检出率差异有显性,与CTX+CTD的ESBLs检出率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应用不同抗生素可将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分为ESBLs和Ⅰ型,有不同的耐药特点;联合应用两种以抗生素可提高检出率,双纸片搭桥法适合临床使用,临床分离菌株应用将超广谱和Ⅰ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源性大肠埃希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及耐药性,以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7-12月从医院分离的60株尿源性大肠埃希菌(UPEC),提取DNA进行RAPD分型,并同时进行耐药性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60株尿源性大肠埃希菌分为16个RAPD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38株,仅R1、3、7、9、111、6 RAPD分型,而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分离出22株,却有R1~8、R10~16 RAPD分型;尿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普遍较高,ESBLs检出率高达78.9%,门诊分离株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高于住院分离株,除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且本院存在RAPD R1型的局部病区流行,RAPD技术能在DNA水平上对尿源性大肠埃希菌分型,其方法快速、简易、特异、可靠,适用于该菌致医院感染的追踪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院不同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P菌毛基因分型,探究基因分型与标本来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离大肠埃希菌120株,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SI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CLSI 2009年标准判定;用PCR法检测P菌毛和Ⅰ型菌毛基因;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apC基因阳性率为39.19%,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54.50%,显著高于痰液、引流液以及脓液分离株(P<0.05);pa pG分型率为64.20%,pa pGⅡ型检出率为46.67%,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70.54%,显著高于痰液和血液分离株(P<0.05);pa pGⅢ型检出率为17.50%,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25.00%,显著高于痰液分离株(P<0.05);未检测出pa pG Ⅰ型.结论 不同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pa pC基因携带率不同,尿液中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UPEC)的分离率最高,pa pG分型以pa pGⅡ型为主,存在部分pa pGⅢ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