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CT导向肺癌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癌27例,其中中心型肺癌16例,周围型肺癌8例,肺癌肺转移3例.27例患者共有病灶33处,平均直径为3.1 cm.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肺癌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结果粒子植入2个月后复查:CR 20个,PR 8个,NC 4个,PD 1个,总有效率为84.8%.2个月时随访,粒子移位2例(1 粒/例),粒子丢失 1 例(4粒).结论 CT导向肺癌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肺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3年借鉴国内外经验,引进I125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术前和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CT示中央型肺癌,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45~79岁。其中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肺门周围放射性粒子植入。9例在CT引导下种植。1.2治疗原理粒子治疗是利用I125释放的r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双链,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肿瘤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所产生的r射线能量虽然不大,但能持续在一定范围内照射肿瘤,不断地杀伤肿瘤干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能使肿瘤细胞全部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治疗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 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入洛泊碘油化疗乳剂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方法:9例晚期肺癌患者,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 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入洛泊碘油化疗乳剂到肺部肿瘤内。结果:全组9例患者9个病灶,平均治疗后60d采用螺旋CT对肺癌原发灶评价,部分缓解(PR)7例,稳定(NC)1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7.8%。结论:CT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入洛泊碘油化疗乳剂治疗晚期肺癌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62例,1-5个月评价疗效,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CT图像导入TPS中评价粒子分布情况。结果125I粒子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术中终止及死亡病例,部分出现少量气胸、咳血,术后随访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体征,1-5个月复查胸部CT,未发现粒子脱落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技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实施,疗效较好,并且微创、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均在植入前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CT复查。结果 32例32个病灶共植入125I粒子926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28.9粒。2个月后CT复查示,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5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84%;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1%;12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75%。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内少量出血5例、张力性气胸1例及少量气胸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内永久植入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 1个月: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8例,Ⅳ级3例;2个月:Ⅰ级6例,Ⅱ级4例,Ⅲ例6例,Ⅳ级2例;3个月:Ⅰ级10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125 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所有患者按照三维实体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后第2、6个月复查胸部CT.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测量患者实体瘤最大直径之和,评价两组实体瘤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0%和7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0%和35%,两组6个月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咯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较单纯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更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方法]对35例中晚期肺癌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直径2~6cm,植入粒子数4~46粒,平均32粒,3例接受静脉化疗,7例接受深部热疗,2例行肝转移瘤冷极射频治疗。[结果]瘤体完全缓解20%(7/35),部分缓解62.8%(22/35),总有效率82.8%,1年生存率80%。并发症:术中咯血3例,气胸2例,粒子脱落移位1例,刺激性咳嗽1例,白细胞减少4例(其中2例同时行化疗)。[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可使瘤体明显缩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2月的36例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2例,腺癌11例,肺泡细胞癌3例,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2.0~12cm大小不等)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螺旋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术后2~6个月CT复查,随访6个月。结果:36例肺癌患者的52个病灶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52个病灶共植入粒子2 340粒,平均每个瘤体内植入45粒。术后2~6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2例,总有效率(CR+PR)为94%。仅在粒子植入后,8例出现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好、安全且发病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肿瘤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CT定位下通过穿刺针将125I粒子植入到肺部肿瘤组织内,通过CT检查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3个月后,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 3例,部分缓解(PR) 13例,无变化(SD) 12例,进展(PD) 2例,有效率(CR+PR)为53.3%,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5例(16.7%),术后咳少量血痰6例(20%),术后粒子移位2例(6.7%).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不良反应少而轻,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导向下经皮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4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T导向下经皮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近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CT导向下经皮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化疗,值得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碘125(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Ⅰ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10~2011-06共58例肺癌患者,先行125I粒子植入术,之后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前采用特定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计划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体区.术后2,4,6,12个月CT扫描,参照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测量肿瘤组织两个垂直直径之乘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后2,4,6,12个月随访,有效率分别为62.07%,71.93%,83.64%,78.18%.全组58例中1例4个月因出现全身转移而病死,2例6个月因心包转移医治无效病死,其余55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化疗不良反应轻(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例患者脱发).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能有效控制肿瘤治疗"冷点"及针道种植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瘤体内植入治疗肺癌是治疗各种肺癌的一种新方法,其定位精确、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痛苦轻、疗效确切,已在我院较为广泛地开展.本文对我科近年来在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瘤体内植入治疗肺癌79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及预防处理并发症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临床价值和短期疗效。方法对本组24例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先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复查CT,详细记录粒子分布情况及并发症。以后每隔1个月复查CT,以观察疗效。结果短期总有效率95.8%(23/24),其中完全缓解20.8%(5/24),部分缓解75.0%(18/24),无变化4.2%(1/24),病灶进展0(0/24)。出现轻度并发症5例(20.8%),其中少量气胸3例(12.5%),少量出血1例(4.2%),粒子移位1例(4.2%)。复查病例均未发现放射性肺炎或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外照射治疗NSCLC近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125I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剂量、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2例均为周围型,腺癌7例,鳞癌5例;6例为初治)应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术前经三维立体定向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根据TPS结果计算所需 125I粒子数和布源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内照射剂量为90~100 Gy.术后应用TPS进行剂量验证.4周左右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退缩情况,并开始给予外照射(6 MV的X线常规放疗)治疗,50~60 Gy/(25~30)次.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4周,肺部肿瘤部分退缩者10例,稳定2例,未观察到完全消退者.12例病人接受外放射治疗后随访6~16个月,每3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结果肿瘤完全消退者6例,部分退缩6例,长期生存率在随访中.12例病人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中发生少量气胸者1例;术后4例出现咳血痰,给予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 d症状消失;粒子局部脱落者1例.外放射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发生肺放射性损伤0级者1例,Ⅰ级者6例,Ⅱ级者1例.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肺放射性损伤程度低,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适合做外照射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有无并发症等发生。治疗后半年行CT等检查,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判定疗效,并于1、2年评价生存率。结果肿瘤半年局部控制率为93.8%(30/3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9.38%(19/32)和31.25%(10/32)。穿刺过程中有3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心脏事件,2例出现肺出血,均经相应治疗后好转。无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法。方法 25例均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肺癌16例,转移性肺癌9例。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采用18.5~37MBq活度的125I粒子,粒子间距一般在1.0~1.5cm左右。结果随诊CT复查25例患者:CR 8个,PR 10个,NC 7个。总有效率(CR+PR)为72%。结论 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癌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治疗的4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资料.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23例)为A组,单纯化疗(19例)为B组.所有患者治疗后第1、2、6个月复查胸部CT,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6个月总体有效率(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为气胸26.1%(6/23),骨髓抑制26.1%(6/23),恶心、呕吐30.4%(7/23);B组患者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36.8%(7/19),恶心、呕吐26.3%(5/19).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的有效率更高,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均有典型CT特征并经病理证实;并行放射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计划,在CT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术后第3~7天开始行EP或GP方案化疗,共完成4个周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植入成功,追踪随访2~6个月,CR 9例(16.07%,9/56),PR 36例(64.28%,36/56),NC 7例(12.50%,7/56),总有效率80.35%(45/56)。追踪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4.6月。生存率6个月91.10%(49/56),1年80.30%(45/56),2年60.70%(34/56),8例生存超过3年。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有着疗效满意、安全易耐受和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