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儿童忽视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石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091-2093
<正>儿童忽视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最常见形式之一,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化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1,2〕。作为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或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忽视可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公众健康领域令人困扰的一部分,覆盖了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医疗卫生体系[1].美国1岁以上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而在所有形式的外伤性损伤中,儿童虐待是死亡和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儿童虐待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待的成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虐待,表现为虐待的代际循环(transgenerational cycle of maltreatment,TCM)[2].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种类型,即躯体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心理虐待(攻击儿童的心理幸福)、性虐待(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儿童的性器官和性发展)和忽视(养育者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3].  相似文献   

4.
赵凤  李一峰  孙业桓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753-1757
<正>儿童忽视(child neglect)是儿童虐待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类型之一~([1-2])。儿童忽视不仅在各国和地区一直存在,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忽视会对儿童的行为、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造成深远影响和损害,包括智商下降、情绪调节障碍、低自尊、抑郁、学习成绩不佳~([3])。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忽视是一个慢性且不容易被识别的事件[4],应该引起研究者、决策者和照顾者的更多  相似文献   

5.
儿童忽视(neglect)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伤害(maltreatments)四大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最高、波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类[1],约占总发生率的50%;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危害程度主要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政府作为、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家庭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等.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青少年被侵害案件,除与犯罪分子的恶行有关外,更值得反思的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家长对儿童的忽视,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各个层面.儿童忽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忽视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忽视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苏州市4所小学2 044名7~10岁儿童纳入本研究,儿童忽视亚型通过“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问卷”进行评估。儿童、父母和家庭特征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忽视的其影响因素。结果 安全忽视的发生率最高(20.25%),其次是为情感忽视(15.22%),身体忽视(11.11%)和医疗忽视(7.68%),而教育忽视则是发生率最少的亚型(5.97%)。根据调整OR值结果,儿童性别与身体忽视相关(OR=0.71,P<0.05);而儿童健康问题(OR=1.43) 、认知缺陷(OR=1.96)以及父母文化程度(OR分别为0.70,0.71)与儿童情感忽视存在关联(P均<0.05);儿童健康问题(OR=1.68)、母亲年龄(OR=7.33)、在职情况(OR=1.94) 和受教育情况(OR=0.49)与教育忽视相关(P均<0.05);母亲自身健康问题与安全忽视相关(OR=1.57);而母亲学历(OR=0.44)和家庭收入(OR=1.55)可能对医疗忽视存在影响(P均<0.05)。结论 儿童忽视在国内东部城市地区独生子女家庭中发生率仍较高,其影响因素与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提示在国内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亟待进行儿童忽视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地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忽视现况及主要原因,为有效减少其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因素,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市、大理州和临沧市3个地区为调查点,采用《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93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云南省三地区6~11岁城市流动儿童总忽视率40.7%(486/1 193),其中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80%(393/963);非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4%(93/230)。城市流动儿童男童各层面忽视率大于女童,其中安全层面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5)。不同民族中除医疗层面外,汉族忽视率都高于少数民族,其中身体(χ2=6.963,P<0.05)和情感(χ2=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云南省农村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儿童相应指标比较,云南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岁t=20.281、19.153、13.616,P<0.001;9~11岁t=7.075、13.101、8.047,P<0.001)。结论 云南省三州(市)6~11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情况较十年前有所缓解,针对流动儿童实施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家庭教育模式有所转变,“父母教育卷入”使“子女随父母进城务工”逐渐被“父母随子女进城读书”所替代,但是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适应相关问题应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层面下儿童忽视率性别差异更小,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因地制宜,注重亲子参与。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开展3年后的效果。方法征集项目覆盖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志愿者30人,培训后,由儿童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并到社区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进行定性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20个家庭的儿童代表中,只有5%(1/20)认为项目的设计不好,原因是“更困难的家庭没有得到帮助”;有10%(2/20)的儿童认为项目的运作过程不好,原因是“艾滋病儿童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对项目的效果受访儿童没有认为不好的;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有20%(4/20)的儿童认为不好,原因是担忧项目的持续性、项目没有解决艾滋病流行的根本问题以及“每月按时给钱可能会造成依赖”等。结论大部分的受访儿童认为项目使儿童、家庭得到了基本需求的支持。儿童参与式的评价在我国是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城乡小学生儿童忽视现况,比较城乡儿童忽视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城区及农村各三所学校2 489名小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构成比为1:1.06.采用“中国城区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乡1~3年级的忽视率及忽视度为37.01%、52.56%和(42.97±7.59)、(48.01±8.69),4~6年级的忽视率及忽视度25.71%、53.25%和(43.62±8.97)、(47.15±9.92).城乡小学生的忽视率(1~3年级:x2 =25.66,P<0.001;4~6年级:x2=100.81,P<0.001)及忽视度(1~3年级:t=-9.58,P<0.001;4~6年级:t=-6.77,P<0.001)比较,农村高于城区;按性别划分,城乡男生忽视率(1~3年级:x2 =8.38,P=0.004;4 ~6年级:x2 =69.79,P<0.001)及忽视度(1~3年级:t=-7.12,P<0.001;4 ~6年级:t=-3.69,P<0.001)比较,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女生的忽视率(1~3年级:x2=20.09,P<0.001;4~6年级:x2 =56.59,P <0.001)及忽视度(1~3年级组:t=-9.12,P<0.001;4~6年级组:t=-6.02,P<0.001)高于城区女生;仅1~3年级组情感忽视层面城乡小学生的忽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男生的忽视率除1~3年级组情感层面外均高于城区男生;4 ~6年级组农村女生则除医疗忽视外,在其他层面忽视度均高于城区女生.结论 佳木斯地区城乡小学生受忽视均较严重,且农村小学生受到的忽视频度及强度较大.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小学生,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关注,从而预防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农村三所小学的1 576名学生中的433名留守儿童(男生202人,女生231人)。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48.74%和48.25±8.40;9~11岁组的分别为52.99%和46.82±10.21,两年龄组的忽视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高于本地区城区儿童。按性别分组,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6~8岁组在教育和社会层面上的忽视度高于9~11岁组(P<0.01),9~11岁组安全层面上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6~8岁组(P<0.05)。男生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且在情感层面上的忽视度也高于女生(P<0.05)。此外,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一忽视为主。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间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水平无差异。结论 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高,强度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有关资源,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增加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部分贫困地区3岁以下儿童喂养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儿童营养问题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我国政府在《2 0 0 1- 2 0 10年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到 :“提高儿童营养水平 ,增强儿童体质。…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到 85 % ,适时、合理添加辅食。”儿童的喂养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正是试图通过描述中国西部 5省 (区 )部分贫困地区 3岁以下儿童喂养的现状 ,发现这些地区在儿童喂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便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改善当地儿童的营养状况。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99— 2 0 0 0年度综合县项目”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0~6岁儿童忽视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0~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1月在全国共抽取10个省(直辖市)中84个乡镇的7411名0~6岁儿童,其中0 ~2岁儿童3315名,3~6岁组4096名.应用“中国农村0~2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及社会忽视6个层面)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等进行统计学描述、x2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结果 中国农村0~2岁组儿童忽视度为45.01±7.56,忽视率为54.9%(1819/3315);3~6岁组儿童忽视度为44.42 ±7.57,忽视率为53.8%(2203/4096).0、1、2岁儿童忽视率分别为58.5%(654/1117)、52.2%(597/1144)、53.9% (568/1054) (P <0.05).3~6岁组中,男性情感、安全忽视层面忽视度(44.60±7.86,36.82±9.03)高于女性(44.03±7.72,36.25±9.05)(P值均<0.05),情感、社会层面忽视率[16.8%(349/2072),28.3% (586/2072)]也高于女性[14.1% (286/2024),24.8%(503/2024)](P值均<0.05).0~2和3~6岁组儿童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20.6%(683/3315)和22.7%(931/4096).0~2岁组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儿童忽视率较高[62.5%(15/24)和63.2% (12/19)],3~6岁组以单亲家庭中儿童忽视率最高(60.0%,27/45).结论 中国农村0~6岁儿童忽视状况严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忽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城区9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1 650名儿童,采取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5.5%,总忽视度为58.35,忽视总分值为159.29,儿童受单一种类忽视为主(51.9%),同时受4种以上忽视的比率较小(14.6%),影响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气氛、母亲易冲动烦躁、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子女的主要照顾人、以及家庭近一年的平均月收入等。结论铜陵市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比较严重,社会和家庭应当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现状。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评价标准对广东省8个县级城市城区17所幼儿园3~6岁的1 578名儿童的忽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忽视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等。结果:1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45.94%,总忽视度为42.85,儿童忽视现状严重。2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6.15%和45.67%,总忽视度分别为43.23±9.37和42.35±9.29。各层面忽视情况中,男童在身体和医疗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情感、安全和医疗层面的忽视度均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教育层面的忽视率高于男童(P<0.05)。3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教育、情感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各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岁组在教育、情感、安全层面忽视率最高(尤以教育层面最明显),在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层面忽视度最高;6岁组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最高。4不同家庭类型组在医疗、身体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医疗、教育、身体和情感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儿童虐待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 (WHO)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 (childabuse)是指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和性暴力 ,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 ,甚至导致死亡 ;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 (neglect)现象[1] 。儿童虐待的类型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儿童虐待方式的概括。早在一百多年前 ,就有有关儿童虐待的著作出版。很难估计特定文化因素导致的对儿童的摧残究竟有多广泛 ,如旧中国女孩裹足、宫廷太监的阉割、印度某些地方将儿童头颅变形、非洲某些地区施行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家长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为防治儿童忽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方法,对20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访谈。结果 20名被访家长中,18名家长没有听说过儿童忽视名词,15名家长认为打骂自己的孩子不算忽视;多数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忽视的是家长和老师;所有被访家长均认为,儿童忽视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和生长发育;绝大多数家长对被忽视儿童同情、但不是自己的孩子也管不了、有心无力、怕认为多管闲事;认为应是政府、社会、家长、老师、全民共同防治儿童忽视。非常有必要、也需要普及相关教育,且应尽快实施;应运用电视、讲座、网络、书报、传单、手册的形式在幼儿园的家长会、社区、公共场合等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结论 3~6岁儿童家长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匮乏,相应健康教育缺失,有强烈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陕西省、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的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两省(市)部分地区0~6岁农村儿童受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省(市)共调查农村0~6岁儿童1488名, 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31.59%、48.32。男女童忽视率和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86, t/=1.51, P>0.05)。高年龄组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儿童(f=13.36, F=33.45, 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7/=10.03, F=2.83, P<0.05);留守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Z2=30.30, f/=6.76, P<0.05);而陕西省儿童忽视程度低于重庆市儿童(%2=9.42, U=8.40,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留守(0R=1.54;95%C/:1.20~1.97)、家庭类型(Ofl=1.38;95%C/:1.16~1.65)、父亲职业(0ft=0.87;95%c/:0.78~0.97)、母亲的文化程度(0尺=1.27;95%C/:1.07~1.52)、父子间关系(Ofl=1.43;95%C/:1.07~1.91)5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和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 应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陕西省、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的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两省(市)部分地区0~6岁农村儿童受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省(市)共调查农村0~6岁儿童1488名,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31.59%、48.32.男女童忽视率和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U=1.51,P>0.05).高年龄组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儿童(x2=13.36,F=33.45,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H=10.03,F=2.83,P<0.05);留守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x2=30.30,U=6.76,P<0.05);而陕西省儿童忽视程度低于重庆市儿童(x2=9.42,U=8.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留守(OR=1.54;95%CI:1.20 ~ 1.97)、家庭类型(OR=1.38;95%CI:1.16 ~ 1.65)、父亲职业(OR=0.87;95%CI:0.78~ 0.97)、母亲的文化程度(OR=1.27; 95%CI:1.07~1.52)、父子间关系(OR=1.43;95% CI:1.07~ 1.91)5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和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应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