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学习祖国医学时,要学习其精华,掌握原则性规律性的东西,并运用于临床。这些规律的实质就是辨证施治,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方药,以期取得较好的疗效。学习运用辨证施治原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一种病,病机证候不同,治法即应不同。反之,不同的病由于病机证候相同,治法即可相同。例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有"病溢饮者,当发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等都说明同一种病可以用不同方药治疗,随病机不同掌握证治规律灵活运用方药。吾于临床曾遇这样两个病例:某女41岁,患咳喘气短12…  相似文献   

2.
"异病同证"是中医学对病证关系的特殊认识,起初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反映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在临证中主要体现在一方用于治疗多种病证。随着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形成,"异病同证"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多指西医诊断不同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股骨头坏死、髋骨关节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是发于髋关节骨骼、软骨及滑膜的3个不同解剖组织的3种疾病,在疾病的晚期出现了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和腰膝酸软、行走无力的证候,无论是症状体征或中医证候,均表现出其相似性,体现着中医学"异病同证"的思想,本文从临床症状、影像变化、中医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探析3种疾病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结果发现,除了临床症状体征相似,3种髋关节骨病晚期均见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积液、滑膜增厚、骨质增生及软骨下骨囊变等相似X射线表现;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肾精充足,筋骨方可得以骨髓充养,肝藏血、主筋,肝血充足筋骨才能濡养,病至晚期,3种疾病与肝肾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肝肾不足、经脉筋骨失养是3种髋关节骨病晚期的共同病机,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行走无力亦成为其共同证候。不仅为"同证"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异病"的鉴别诊断、提高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水平、丰富中医学"异病同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同证异治是指病机大体相似的同一证候,不局限于同证同治,一法一方,而是具有多种具体治法和多方,或一种具体治法和多个不同处方,均可获得疗效,是在辨证论治规律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特殊法则。其理论基础是:1)证候具有多元的本质属性。证是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气质诸因素的高度整合,具有多元的本质特性。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临床常以症状、体征反映证的本质。其内在因素包括了体质特征、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失衡及相互间关系的紊乱。证候的这种多元性,决定相同的证候,其内部病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治法、方药上应有差异。2)证候的临床个体化特征。证候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除受疾病自身病机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同的证候,出现在不  相似文献   

4.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乃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关键 ,乃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 ,即中医所称之证候。证同治同 ,证异治异。因之可知 ,中医治疗体系之核心 ,是证候的确立。故而《临证指南医案》云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 ,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 ,不堪为医矣。……然三者之中 ,识证尤为紧要。”施治之时 ,法据证立 ,方随法定 ,是故一证有其主法 ,一法有其主方 ,如脾气虚弱证 ,治宜健脾益气 ,方选四君子汤 ,此乃众所周知之常理。然据临床实践 ,有同一证候治虽各异、而皆获其效者 ,亦颇为多见 ,乃临证处治之变局…  相似文献   

5.
阳痿肾阳虚证的"同证异治"属于同病"同症异治"。临床上很多阳痿肾阳虚证患者或兼他证,因此治法方药不尽相同实属客观。"同证异治"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其内涵,对进一步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病,出现不同的证候(症状),又以不同的方法及药物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候(症状),可用相同的方法和药物治疗。千百年来,“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治病的普遍范式,深深印于每个医者之脑海中。  相似文献   

7.
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例举消化性溃疡四逆散证、半夏泻心汤证、大建中汤证,述说中医治病应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病名诊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方药对应才能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
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基本规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可见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篮子试验"(basket trial)及"雨伞试验"(umbrella trial)是肿瘤精准医疗框架下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蕴含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证候及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本文提出将证候与基因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与肿瘤精准医疗间的深层联系,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因为妇女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妇科临床诊断中,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同病同证、异病异证等情况.在治疗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治疗学特点更显突出.随着现代诊疗及实验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的认识已发展至分子基因水平,对中医的证的认识,也往往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病证结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同病异方、异病同方的辨病专方治疗也越来越受妇产科学者的重视.笔者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冬元  方肇勤 《中医杂志》2005,46(8):569-571,597
从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和证候与后基因组学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提出中医证候的微观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研究中应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结合,检测目标组织的合理选择,检测技术的选择和优化,以及排除盲从,注重锐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质是指不同的疾病,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而产生相同的性质的证候,甚至病机相同,即"异病同证"。针对此类情况,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即"异病同治"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在临证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临证过程,辨证明确,审明病因、病机,临床使用经常疗效显著。补中益气汤方源于金元名医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自金元以来诸多医家更是将其视为升阳举陷之首选方,乙字汤方为日本原南阳氏治疗各种痔疮的良效验方,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结合乙字汤加减治疗便秘、直肠脱垂、血栓性外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SHR、DOCA-盐及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证候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3种不同高血压大鼠模型证候的发生和演变,及疾病与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内分泌性高血压(DOCA-盐)、及肾血管性高血压(双肾-央)大鼠模型,以及大、小鼠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和辩证方法,对以上各模型进行标准、动态、量化的检测和证候评价.结果:(1)3种疾病模型血压不同程度升高;SHR大鼠出现典型的阴虚阳亢证候,且程度逐渐加重;手术造模后,各组大鼠在早期出现气虚证后,DOCA-盐性组整体上阳气偏盛,肾性组未出现明显的阴阳偏盛偏袁的情况,而假手术组术后气血损伤至实验结束时尚未完全恢复.(2)同一疾病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大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见到同病异证.(3)不同疾病在同一阶段,以及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一些大鼠可见异病同证.结论:3种不同高血压模型大鼠存在各自的证候特点,符合"有是病有是证"的中医理论;同时不同个体存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现象,这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治痹经方与RA病理模型的相关性研究入手,运用以方测证的反证法和比较医学手段的正证法两种方法,从正反两面来探讨RA病理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和病、证、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标准化高、可控性强、病证统一的中医痹证动物模型,并为今后以证测方和治痹方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痹证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参考,也为当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和方证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新世纪<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多种疾病出现的肾阳虚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临床运用.认为"同证异治"是在"异病同治"治疗大法不变前提下的具体治法和方药的改变,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证候演变特性的“方证相关”研究及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2008,49(11):968-970
根据病证之间的关系和中医证候病机演变的特性,提出以病为背景,基于中医方证演变规律认识"方证相关"研究领域.该领域以围绕病证方药动态演变关系为问题要点,以揭示病证与方药动态对应规律为目标,以系统开展文献、实验、临床不同纬度的研究及其相互结合为内容,以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及运用生命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方法 与技术为手段方法 ,认识"方证相关"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变化灵活,虽同为一病,但由于病因、病机及患者个体素质的差异,在治疗上则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不同的疾病,因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证候,而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在不孕不育专科中,同样有所体现。但不论采用哪种治法均应遵循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原则,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难治性皮肤病之一,中医证候内涵阐释和方药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银屑病中医基础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已广泛运用于中医证候、方药评价、药效基础、中药毒理、针灸效应等多个中医药研究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的银屑病中医证治基础研究进展,并就当前银屑病中医证治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银屑病中医证候精准诊断、证候演变规律、方药疗效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等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