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切片数据分层算法,结合回溯原文献数据集及人工规则阅读降噪,挖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3种典型关节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证候方面"异病同证"的相关规律。3种关节性疾病具有重叠的病机和证候分型,例如"肝肾阴虚""肝肾亏虚""肾阴虚"等证型,3种疾病有共同的规律,对挖掘结果进行关联对比分析,发现挖掘技术能够获得客观的病证结合分析结果,为中医临床的深入研究提供可能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症状与证候标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在临床是疾病现象,是不依赖医生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与病人自身感受密切相关;在书面,是主体理论,从一般意义反映某种疾病性质。病机是疾病本质,临床疾病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不是机械的线性关系,把握本质需要认知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值,使症状从自然客观转化为带有主体认知逻辑的证候标识。证候标识是证候病机的证据,由病机要素标识、病标识有机构成。症状的病机要素标识意义是最基本的,根据其与病机的关系,可分为正值症状和负值症状。症状和证候标识存在主次关系、同异关系和多样关系、归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同证异治是指病机大体相似的同一证候,不局限于同证同治,一法一方,而是具有多种具体治法和多方,或一种具体治法和多个不同处方,均可获得疗效,是在辨证论治规律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特殊法则。其理论基础是:1)证候具有多元的本质属性。证是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气质诸因素的高度整合,具有多元的本质特性。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临床常以症状、体征反映证的本质。其内在因素包括了体质特征、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失衡及相互间关系的紊乱。证候的这种多元性,决定相同的证候,其内部病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治法、方药上应有差异。2)证候的临床个体化特征。证候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除受疾病自身病机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同的证候,出现在不  相似文献   

5.
病机、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特色术语之一。病机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中医诊察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的病机;辨证是一种认识疾病的方法,是辨识病机(证机)的思维过程,病机(证机)是辨证的结果,辨证辨的是病机(证机)。不同的病证各有其适宜的辨证方法,证候是辨证的基础,是病机的"承载体",中医往往通过认识中医病证的当下证候而认识病机。随着病期的变化,证候是变化的,辨证首先要认识到疾病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证候特点,辨出证候之病机才能确定治则、治法与相应的方药。证候为证的外候,证候=证+候,其中"证"为证候之病机即证机。证机为疾病阶段性病机,为当下证候之证机。证候为证机表现于外的临床征象,一个证机反映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变关键点,而病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证候、具有不同的证机。证候随着病期的变化而变化,各个阶段的证机共同反映该病的病机,各个证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发展规律。方证辨证是辨证机的典范,方证辨证的核心问题是方剂主治的病机和症状必须与证候的病机和主症相互对应,其实质仍是方药与病机相对应,而不是一证一方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临证经验丰富的学者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把某一类症状固化成一个证候,并充分认识到此证候的证机,当再次遇到此类病证时且四诊获取病证资料后,提取信息、辨识信息,分析病位、病势、病性等复杂的辨证过程得以迅速完成,并与某方药密切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只要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异病可以同治,不取决于病因、病位及症状,关键在于辨识其有无共同的病机与证候。相同的证,用大致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大致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所致顽固性膈肌痉挛、术后肠胀气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总病机不外气机不畅,运行失调。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同证异治"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其理论雏形源于《伤寒杂病论》,并存在客观的形成因素。中医"证"是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综合体现,这种概念的宏观性使其具有可进一步细化区分的基础。而中医治疗方法又具有多样性,所用方药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较多。有鉴于此,针对相同证候就可出现不同的具体治法或方药。而基于这种"同证异治"的"方证对应"通常表现出一证多方的特点。该一证多方并非"证"与"方"之间的随意搭配,而是将"同证"具细化、客观化,寻找不同疾病、不同个体出现的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等细微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它体现了"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诊疗模式。临证时辨识这种证同而治异的本质在于病证的微观病理改变或变化趋势不同,故而表现出同证异症、同证异势、同证异病及同证异质等临床特点。因此,通过丰富中医"证"的内涵,明确与证候相应的客观病理及动态演变,"证"和"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趋精确。仔细辨析相同证候显现出的不同表征、演变趋势及预后,能以个体化和动态性的视角处方施治,从而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证候本质研究是核心问题。"病证结合""以病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医理论体系发生离散,研究对象发生异化。以"证病结合""以证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来探究"同证异病"中证候的共性及与疾病相关的个性特点,体现了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心身疾病的特征是情绪障碍伴单系统或多系统的功能性或病理性疾病,很难在单一病名诊断下进行证候研究。所以,"以证为纲"的证病结合模式一方面符合心身疾病临床实际特点,另一方面符合"证"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已有结果进行总结是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异病同证"指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物质基础也会有相同的地方。本研究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冠心病这两种在临床上可以出现相同证候、在Medline数据库中拥有大量文献的复杂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eSH主题词挖掘技术,对这两种疾病潜在的共性生物学网络进行探寻,进而帮助理解和研究两种疾病具有相同"证候"的可能的共性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有结果进行总结是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异病同证"指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物质基础也会有相同的地方.本研究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冠心病这两种在临床上可以出现相同证候、在Medline数据库中拥有大量文献的复杂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cSH主题词挖掘技术,对这两种疾病潜在的共性生物学网络进行探寻,进而帮助理解和研究两种疾病具有相同"证候"的可能的共性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是"异病同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药物活性成分、效应靶点及潜在疾病,探讨该方治疗不同疾病湿热证“ 异病同治”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 Database@Taiwan、DrugBank等多个数掘库,查找茵陈蒿汤中药物的成分、靶点和相关疾病信息,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并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通过DAVID网站对茵陈蒿汤作用的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查找到茵陈蒿汤中大黄、栀子和茵陈三味药的272种化学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指数(DL)≥0.18,并能够找到对应靶点的活性成分有33种,对应216个靶点蛋白与308种疾病,大于节点平均度的有81种疾病。与茵陈蒿汤相关的前三个生物学过程为对有机物质的反应、对细胞增殖的调节和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显著富集的前三个KEGG通路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及胰腺癌。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茵陈蒿汤有了整体性的认识,有助于阐明茵陈蒿汤的组效关系,揭示其对于湿热证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潜在临床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网络药理学(NP)是基于系统生物学、多组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网络数据库等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活性成分筛选、配伍规律、药理机制、效-毒网络等研究。国内NP相关论文于2017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然部分研究结果存在关键成分筛选非正常同质化现象,由于早期NP网络分析存在不规范、不合理情况,无论何种“疾病-治法-方药”切入研究,其筛选结果总能包含相同的且广泛存在200~500种中药物质并作为复方关键成分。同质化现象若不及时阐明及方法修正,会造成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等成分“包治百病”之误区——过高评估他们在每个疾病的药理权重,严重干扰了复方相关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遴选与质控工作,可能违背并否定整体观、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的“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科学内涵,远期甚或阻碍中医药NP健康态发展。该文基于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视角,以NP成分筛选“同质化”切入,通过“现象后果” “原因探索” “解决策略”三模块逐步分析,为NP研究方法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冰河时期"气候剧变,天灾不断,朝代更迭,战端纷纭,大疫流行,为温病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经历了两千多年缓慢摸索的温病学被时势迅猛地推上了历史舞台,成功地摆脱了伤寒学的"束缚",形成了独成一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简述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广范应用。并以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为切入点,从立法、组方、量化操作标准出发,探讨适用条件和获效原因及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关系,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提出“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作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的推论以来,不少医家赞同此说。近人更从版本学角度考据,提出厥阴病篇仅有4条,“厥利呕哕”应单独成篇,并日“对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则两伤,分开则两利”。总之历经百年,学术界对《伤寒论》厥阴病篇内容更多仍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7.
吴东南  肖政  范世平 《河南中医》2016,(10):1847-1848
五味子五味具备,"五脏皆治",以补为主,治虚为主。临床辨证用之,五味子可敛肺滋阴治顽咳,养心宁神治不寐,健脾涩肠止泻泄,柔肝养血治眩晕,补肾益精疗无子。五味中酸敛最甚,若实证用之,有收敛邪气,闭门留寇之弊,故实证患者当慎用。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是指虽然病种不同,症状不一,但只要病因、病机、病位等相同,就可采用同一治法进行治疗.该法本源于<黄帝内经>,而发展于张仲景.为了进一步探讨"异病同治"在<伤寒论>中治疗疾病的规律,兹就其用法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