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龙宇鹏  郑江 《中国药房》2008,19(18):1363-1366
目的:从传统抗炎中药中筛选具有拮抗细菌基因组DNA(Cytidine -phosphate -guanosine DNA,CpG DNA)活性的中药并对其进行活性物质含量的排序。方法:将CpG DN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素样品池以建立靶点,测定114种中药水煎液去鞣质后与CpG DNA的亲和力;选择亲和力较高的35种药物与定量CpG DNA (16.5μg.mL-1)于37℃混合孵育30min ,再测定其与CpG DNA的亲和力,以评价药物水提液中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114种中药中,半枝莲、薄荷、侧柏叶等35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亲和力( >100RU) ;侧柏叶、地骨皮、大黄等19种中药与CpG DNA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结论:应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检测技术筛选具有结合CpG DNA作用的中药具有可行性,筛选出的19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CpG DN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以Lipid A为靶点拮抗内毒素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从抗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中药,为进一步对中药拮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质A(Lipid 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非衍生板建立靶点,跟踪测定赤芍、大黄、黄芩等78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与Lipid A的结合活性,再将筛选出的中药去鞣质后与定量的内毒素(LPS,20、50ng·ml-1)37℃孵育30min后,测定孵育后的样品与Lipid A的结合情况,以评价样品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在所筛选的78种中药中有12种中药的水提物与Lipid A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在这12种中药中有6种中药的醇提物与Lipid A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通过对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的水提物去除鞣质后与LPS的消耗实验,发现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除鞣质以外的与lipid A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且12种中药中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筛选平台,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物质,为进一步对12种中药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或单体的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CpG ODN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筛选抗炎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CpGODN作用的抗炎中药。方法:将CpGODN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素化样品池上,测定78种中药水煎液与CpGODN的亲和力;选择具有较高亲和力的中药水煎液,与CpGODN(33μg·ml-1)37℃孵育30min后,再次测定与CpGODN的亲和力。结果:78种中药中,地榆、大黄、藏青果等14种中药含有结合CpGODN的活性成分;鸦胆子、赤芍、地榆等9种中药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筛选得到9种活性含量较高的中药,为下一步分离提纯有效成分单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生物传感器技术,应用常规分离技术寻找赤芍中的非鞣质类的抗LPS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传感器技术和薄层色谱技术为指导,建立赤芍抗LPS成分的有效提取方法。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从赤芍中定向分离出具有拮抗LPS作用的活性组分。最后对其进行拮抗LPS活性的药理学评价。结果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完成了对不同产地和不同煎煮方法的赤芍拮抗LPS活性的筛选,确定出醇提法的四川的赤芍中拈抗LPS活性成分的含量最高。并从中定向分离出6个具有与Lipid A结合活性的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菌Cp6DNA是引起脓毒症的主要病原分子。CpGDNA通过与TLR9结合,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是介导脓毒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pGDNA为靶点,从中药中定向分离具有拮抗CpGDNA和治疗脓毒症作用的活性物质。方法:(1)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以CpGDNA为靶点的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并对78种中药进行筛选;(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大黄中定向分离与CDGDN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并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确定活性组分;(3)在体外实验中,测定活性组分与CpGDNA、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活性组分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活性组分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4)利用反相HPLC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制备分离,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5)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单体化合物与CpGDNA和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化合物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1)建立了以CpGDN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从78种中药中筛选出大黄等14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结合能力;(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从大黄水提物中定向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大黄D组分;(3)在体外,大黄D组分与CpGDNA、LipidA均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呈现良好的量一效关系。在体内,大黄D组分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4)通过反相HPLC从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大黄酸和大黄素;(5)在体外,大黄酸和大黄素与CpGDNA均具有较高结合能力,均能单独或协同对CpGDNA及LPS刺激RAW264.7细胞分泌TNF—Q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生物传感器、以病原分子CpG DNA为靶点,成功地建立了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2)从大黄中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的大黄D组分,体内、外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黄D组分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3)从大黄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大黄酸和大黄素,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黄酸和大黄素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提示大黄酸和大黄素可能是D组分以及大黄提取物拮抗cpGDNA和脓毒症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HDL)体内外生物学活性实验研究,探讨HDL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方法:应用勤和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HDL与LPS的结合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HDL对LPS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等试验来阐明HDL对LPS的中和效果。结果:应用亲和生物传感器亲和力检测,结果发现HDL与lipidA之间具有很高的.木和能力;HDL可以显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并成量效关系;在小鼠体内使用剂量为120mg/kg的HDL可以明显保护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保护率达到70%。结论:HDL在体内外与LPS结合,从而抑制了LPS的生物学活性,被认为是一种内毒素清除剂,对防治脓毒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果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  孙魏  杨旭锐  陈伟健  吕琳  段文军 《中国药房》2008,19(21):1603-1605
目的:筛选青果中作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gp41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梯度萃取法获得青果挥发油、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以上各部位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测定活性部位中鞣质的含量,以确定青果中非鞣质成分与活性的关系。结果: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均有较强的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97±0.38)、(26.78±0.47)、(6.80±0.10)μg.mL-1;各部位中鞣质的含量分别为8.0%、9.6%、32%。结论:青果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为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中石油醚萃取部位活性最强,且很可能含有非鞣质类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利用“受体-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快速筛选出中药材里含有的与特定靶点结合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再进一步鉴定出活性成分结构。这些技术对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中药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传统药物发现方法的有利补充。综述了常用的分子对接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细胞膜色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诃子抗CPG ODN组分的分离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诃子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CPGODN作用的活性组分。方法:应用水提、离子色谱技术等方法,从诃子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CPGODN活性的组分;并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对所得到的组分进行与CPGODN结合活性的筛选;观察其对CPGODN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筛选出与CPGODN结合活性最高的诃子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离子色谱技术从诃子中分离出3组分,其中有3个组分均具有一定的与Lipid A的结合活性,以第3组分与Lipid A的结合活性最强;并对CPGODN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从诃子中分离出的第3组分具有显著的拮抗CPGODN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有些植物成分可与受体非特异性结合,故对短序鹅掌柴、海通、瓜木、钩藤4种植物,用不同的溶剂分成不同部位,用于受体结合实验。对活性部位,通过受体筛选进一步分出单体。化学成分为三萜、三萜皂甙、黄酮、生物碱和寡糖。有些鞣质常被认为与蛋白质非特异性结合,也对其进行分离。为了解鞣质在受体结合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对分离出的20个鞣质进行受体结合实验。这些鞣质可分为缩合鞣质和水解鞣质。实验发现近20个鞣质没有一个能同时与两个受体结合,而且有4个鞣质对所用的受体均无活性。因此可以说受体结合实验筛选是特异性的。从短序鹅掌柴和穗序…  相似文献   

11.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s a known trigge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lipid A being the toxic component. One of several adjuva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severe sepsis is currently focusing on the neutralization of LP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mpon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that can neutralize the endotoxin, aqueous extractions were tested using affinity biosensor technology. From amongst 42 herbs, eight were found to possess lipid A-binding abilities. Radix Paeoniae Rubras had the highest lipid A-binding ability; therefore an aqueous extraction from this plant was investigated further. After preparation using standard methods, including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and HPLC, we obtained 1, 2, 3, 4, 6-beta-d-pentagalloylglucose (PGG), with lipid A-binding ability. It was found that in vitro, PGG directly bound to lipid A, with a Kd of 32 microM, and that it neutralized the endotoxin both in the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LAL) assay and in a TNF-alpha release experimen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in vivo experiments, PGG was found to protect mice from a lethal challenge by LPS,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lasma endotoxin level both in endotoxemic mice and rats, the reduction of the endotoxin level in rats being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NF-alpha level. In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ffinity biosensor technology in discovering useful agents amongst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and using this approach we found a new anti-endotoxin ag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质谱检测法(LC—DAD—MS/MS)定性、定量检测某抗风湿中药中非法添加的双氯芬酸盐。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SB C18(150mm×4.6mm,5μm)柱,以甲醇-20mmol·L^-1乙酸铵溶液(60:40)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碎裂行为的比较,对此类药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结果:某抗风湿中药胶囊荆两个批次均检测到了西药双氯芬酸盐。结论: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作为分析中药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合成3,4-二氢喹啉-2(1H)-酮类化合物,考察其对D2、5-HT2A、5-HT1A受体的亲和力,并对代表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精神分裂活性测试.方法 7-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二卤代烷进行O-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衍生物反应得到目标产物(Ⅰ1~Ⅰ11);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D2、5-HT2A...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作为配基的寡核苷酸的三维立体结构,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能够筛选获得高效、特异结合靶分子的寡核苷酸适体。该配基由于其亲和力高、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筛选周期短及适用范围广等特性,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拥有多项优势,具有被研制成新型适体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巨大潜力。本文从SELEX技术的发展、配基的修饰改造、临床治疗的优势、配基作为靶蛋白功能阻断剂和药物分子靶向载体进行的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寡核苷酸适体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绿原酸(CGA)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以绿原酸(100 mg/kg)同时灌服给药8周,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和绿原酸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病理检测肝纤维化进展.结果 绿原酸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结论 绿原酸具有很明显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叶兰  熊陶  黄能慧 《中国药房》2008,19(27):2096-2098
目的:研究脂肝乐(ZGL)对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所致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东宝肝泰及ZGL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连续12周。第13周开始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ZGL1.5、3.0、4.5g.kg-1;东宝肝泰0.3g.kg-1),每天1次,持续12周,测定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并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ZGL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肝脏丙二醛含量(P<0.01或P<0.05);升高肝脏谷胱甘肽、金属硫蛋白、细胞色素P450含量(P<0.01或P<0.05);ZGL低、中剂量组可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含量(P<0.01或P<0.05);病理学变化可得到显著改善。结论:ZGL有显著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脂质从肝脏排除、减少脂质在肝内蓄积的作用,因而具有显著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罗汉果对实验性血脂紊乱SD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g-220g)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上午8时至下午18时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8时至次日上午8时高脂饲料喂养,共4周。4周后禁食12h断尾采血测两组空腹血清TC、LDL-c、TG、及HDL-c水平,造模组血脂各指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确定为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大鼠再随即分为药物实验组(20只,给予含生药4g/(kg d)罗汉果水溶液灌胃)和模型对照组(20只),后者继续高脂饲料喂养。至第八周后测血清TC、LDL-c、TG、及HDL-c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TC)和LDL-c)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水平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HDL-c水平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结论中药罗汉果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血清TC和LDL-c,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HPSEC)检测中药注射液中的高分子量物质.方法:采用TSK-GEL G2000SWXL(7.8nm×300 mm)凝胶色谱柱;三氟乙酸—乙腈—水(0.05: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结果:相对分子质量在1521~13700范围内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