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经不同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脑膜瘤35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肿瘤自然显露,毋须脑牵拉便将肿瘤切除12例,占34.3%;Ⅱ级: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去牵拉后,局部外观与未牵拉部无异17例,占48.6%;Ⅲ级:牵拉处脑组织有伤痕3例,占8.6%;Ⅳ好:脑损伤较明显或呈不同程度的肿胀3例,占8.6%。全组Ⅱ~Ⅰ级显露29例,占82.9%,以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切除鞍旁脑膜瘤时最多见。本显露程度分级可作为衡量颅底肿瘤手术方法是否合理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翼点入路在显露和切除鞍区及其附近部分病灶的优势。方法:经眶翼点入路切除颅底肿瘤14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巨大垂体腺瘤4例,海绵窦旁蝶骨嵴脑膜瘤3例,颅眶沟通型神经鞘瘤2例、淋巴瘤1例。结果:全部病灶均获满意显露,实现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尿崩症4例,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各1例,1例右视力从术前的0.5m指数变为全盲。无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手术死亡。结论:眶翼点入路使翼点入路通道向颅底进一步扩展,脑牵拉小,显著增大了鞍区及周围结构的显露,尤其适宜于鞍上后、鞍旁较大病灶和颅眶沟通性病灶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4.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于显微手术切除。结果:17例该部位肿瘤施一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眶颧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湿性成人尸头标本和4例干性头颅标本,模仿眶颧入路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眶颧入路是在翼点入路基础上游离部分眶顶、眶外侧壁、颧骨和颧弓.颧弓前部和后部的宽度为(21.06±1.65)mm和(7.47±1.72)mm.眶上孔距中线的距离为(23.78±3.02)mm.结论 眶颧入路减少了脑组织的牵拉,增加了手术的角度和操作空间.对颅底解剖知识的熟悉,关键孔的位置是该入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旁脑膜瘤18例。肿瘤全切除14例(78%),4例因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或和入侵海绵窦,仅行次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记分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作者认为,本入路便于广泛切除颅底受浸润骨质,毋须牵拉脑组织或牵拉甚微,便可对海绵窦侧壁与其邻近区域提供极好显露,对切除鞍旁脑膜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额颞眶颧弓入路应用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标志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照、测量和统计。结果面神经额颞支与颧支存在变异的可能。与保留颧弓相比,离断颧弓后的骨窗下缘至中颅底可缩短15mm左右的距离,与干标本测量颧弓宽度的数据相当。结论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适合处理鞍旁区域病变,其手术空间和视角宽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了采用手术新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累及中颅窝及鞍上,鞍旁肿瘤10例的体会,方法: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底肿瘤。结果:新的手术入中扩大了肿瘤的暴露范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本组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9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结论: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颅咽管癌、离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采用颧颞入路手术,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切开小脑天幕,切除天幕下肿瘤,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方法 双额骨瓣开颅包括眶嵴及部分眶板,扩大颅底侧暴露,经纵裂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2例全切肿瘤,嗅神经及周围结构保护良好。结论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肿瘤显露满意,脑牵拉轻,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操作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周围组织几无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后综合额下、眶上锁孔、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23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率达78%。无手术死亡,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结论眶颧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肿瘤的处理,不失为一种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方法:对21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选择额下或双额下,经颞下一小脑幕及额颞开颅切口。瘤体大者先切开包膜分块切除,瘤体变小,再分离正常脑组织与瘤体界限,用棉片保护,然后瘤基部电凝切除;瘤体小者直接自瘤基部位切除。结果:蝶骨嵴外1/3 3例,中1/3 3例,内1/3 2例,前6例行全切除术,后2例行大部切除。嗅沟及鞍结节脑膜瘤8例全切除,大部切除1例。中上斜坡2例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2例海绵窦区肿瘤未行切除,术后3例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害,2年后复发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显露是肿瘤切除彻底、防止过度牵拉脑实质及颅神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翼点入路又称额颞蝶骨嵴入路,其特点是切除部分发或大部分蝶骨大翼,直达眶上裂外侧缘,因骨窗接近于颅底中央,不需要过多地牵拉脑组织,就能很好地显露颅底部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因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入路之一。我科于1993年4月~1998年4月对23例病人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临床上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病例,验证该区域显微解剖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资料1998—2003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的手术:前床突脑膜瘤8例,眶颅沟通瘤12例,海绵窦内肿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方法 对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眶颅沟通瘤:采用眶上入路。对海绵窦内肿瘤,肿瘤主要位于海绵窦前部或前中部,无骑跨中后颅窝,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眶额入路,切除眶板达眶上裂,打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结果 12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83.33%。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4例海绵窦内肿瘤,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侵袭性垂体瘤,1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结论 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颅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Zinn腱环切开并向后切开海绵窦上壁可显露海绵窦内肿瘤。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上外侧壁,为在硬脑膜外切除海绵窦内的垂体腺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对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可增加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活动度,为切除鞍内肿瘤提供了较好的手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8例眶颅沟通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视神经胶质瘤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蝶骨嵴脑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泪腺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10例经额眶联合径路手术,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3例行额颞眶颧入路手术。7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术前术后放疗,术前剂量45 Gy,术后剂量为50~69Gy,5例进行4~6个周期的化疗,术前化疗2例,2周期,术后化疗3例,2~4周期。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有4例创口局部感染,清创缝合1~2次后创口延迟愈合。未行眶内容物剜除术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7例良性肿瘤术后随访至今仍存活。11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3年失访,其余8例随访至今仍存活。结论经翼点、额眶、额颞眶颧入路3种径路是处理眶颅沟通性肿瘤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底前中部肿瘤可经正常解剖上的裂、孔或穿破颅底侵入眼眶、副鼻窦、鼻、咽、颞窝、翼腭窝,以上部位的肿瘤也可侵入颅内,即为颅内外沟通瘤。颅底解剖复杂,这类肿瘤处理困难。切除病变后,眶壁、颅底、硬膜缺损修复困难,而翼腭窝、颞下窝、咽部等部位深在,显露困难,使肿瘤切除往往不够彻底。近2年,我科根据肿瘤侵入范围和蔓延方向采用四种入路方式,详见附表。讨论颅底肿瘤因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近年来,采用复杂的切口和低入路,扩大显露,减少脑的牵拉,配合运用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1年~1998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三叉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Jefferson的肿瘤分类方法:Ⅰ型(中颅窝型)3例,采用颞下入路和颞眶颧入路切除;Ⅱ型(后颅窝型)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和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Ⅲ型(哑铃型)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三叉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并争取全切,以期根治。本组全切16例,次全切1例。10例门诊随访2年~5年无复发者。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的前提条件。近年提倡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改良颅 -眶颧入路的手术操作方法和经验。方法 :该入路采用“两瓣”技术 ,首先行翼点开颅 ,取下额颞骨瓣。然后采用“六次切割”法 ,气锯分别锯断颧弓根部、颧突、外侧眶缘和外侧眶壁、眶上级和眶顶 ,取下眶 -颧骨瓣。然后进行硬脑膜内的显微操作。结果 :本组采用改良颅 -眶颧入路 ,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增大 ,降低了颅底病变显微手术的难度。术后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 ,未发生额肌麻痹、眼球凹陷、视力损害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颅 -眶颧入路手术中没有骨质丢失 ,不需行眶顶重建 ,避免了术后的眼球凹陷和眼球损伤。另外 ,当术后万一发生骨瓣感染时 ,采用“两瓣”技术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