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ESRD接受MHD患者71例,根据患者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变化(IDWG)分两组:控制良好者为A组(平均IDWG%3.5%),控制不良者为B组(平均IDWG%≥3.5%),分别检测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干体重(DW)、体重指数BMI、人体学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1年后A、B两组DW、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体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比较HB、RBC、TC、TG、LPɑ、HCO-3、n PCR、SPKT/V、ALB、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i PTH、BS、G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IDWG控制良好者可减少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控制不良者促进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收集70例患者IDWG增加值,2014年6月数据为活动前组,2014年10月数据为活动后组,比较IDWG增加不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DWG增加不合格率为34.4%,活动后为18.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IDWG增加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患者透析间期体重进行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共收集169例患者IDWG增长(≤3%~5%干体重)符合率值,2016年4月数据为活动前组,2016年7月数据为活动后组,比较IDWG增加符合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DWG增长(《3%~5%干体重》)符合率为50.61%,活动后为81.33%。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IDWG增长(≤3%~5%干体重)符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符合率进行管理,有效提高了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3%-5%干体重)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与其营养状况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IDWG分为两组,IDWG<干体重的3%/d为A组,IDWG>干体重的3%/d为B组.营养状况调查采用生化法(包括清蛋白、前清蛋白、总胆固醇、肌酐、透前血钾和血磷浓度)、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人体测量(包括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结果 A组前清蛋白、清蛋白、血钾、血磷、血肌酐水平较B组低,A组nPCR、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表明,A组患者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B组,71.8% vs 92.7%,P<0.01;血白蛋白水平<4g/dl的患者较白蛋白水平>4g/dl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61.9% vs 91.5%,P<0.03.结论 IDWG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参数密切相关,持续低水平的IDWG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和较高的死亡率,临床应重视该类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长的影响。方法:将透析中心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电话回访,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共6个月,第7个月开始记录两组患者IDWG增长及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8周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DWG/干体重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使患者重建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有效控制IDWG的增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重的影响,使透析(HD)患者认识控制体重增长的重要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间10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6个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跟踪观察3个月,评价干预后HD患者的干体重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与干体重的比值(IWGR%)、液体摄入量、超滤量、透析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理想范围,可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100例MHD患者分析使用高钙(DCa1.75)和低钙(DCa1.25)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X线检查血管钙化情况.结果 MHD患者血管钙化总发生率66%,DCa1.75组和DCa1.25组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26例,观察其血透前后各种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间高血压(IDH)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科符合条件的93例MH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透析前后收缩压变化情况,将93例患者分为IDH组、非IDH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资料、透析相关参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应用等方面有无差异,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DH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MHD患者中IDH的患病率为15.1%.与非IDH组相比,IDH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而降压药物使用率、IDWG、IDWG%、脱水速率、体重矫正的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比例、iPTH水平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DWG%、体重较正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是ID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我院MHD患者中IDH的患病率为15.1%,IDWG%、体重较正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是ID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透析间期体质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不易控制,目前大部分MHD患者都存在慢性体内液体负荷过多的现象,而长期体液过量负荷易导致高血压及心脑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心衰、脑出血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有研究报道,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orta abdominalis calcification,AAC)的危险因素。方法: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BMI)、OSTA指数,透前及透后血压及脉压差、检测透前血钙(Ca)、血磷(P)、血肌酐(SCr)、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髋关节和腰椎(L1-L4)的骨密度(BMD),应用腹部侧位X光片检测AAC情况,并以kauppila半定量积分法对AAC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和钙化组,分析上述指标与AAC的关系。结果:99例患者中70例(70.71%)存在腹主动脉钙化;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钙化组和钙化组的年龄、OSTA指数、血Ca、血P、血SCr、PTH及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Ca、血P、血SCr、PTH是AAC危险因素,OSTA指数、腰椎BMD为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AC发生与年龄、血Ca、血P、血SCr、PTH有关,而OSTA指数、腰椎BMD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液钠浓度(DSC)对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IDWG)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DSC≤138 mEq/L的患者纳入低DSC组,将DSC≥139 mEq/L的患者纳入高DSC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DSC影响透析患者之相关变项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史、透析频率、BMI以及干体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种类方面,低DSC组明显低于高D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DSC组患者的IDWG和IDWG%均明显低于高DSC组,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后,低DS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高D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肌肉痉挛、透支失衡以及头痛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DSC能够有效降低透析患者的IDWG和IDWG%,改善患者的血压,并且不会显著增加透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的因素,从而使患者更好地控制干体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体质量增加的相对值(体质量增加绝对值/干体质量×100%)分为两组,A组IDWG≤5%;B组IDWG>5%,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前收缩压、透析时间、对疾病认识程度等因素对IDWG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透析前收缩压、透析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清蛋白、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并积极控制血压等,使其能控制IDWG,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液指标、体重、血压、尿量的对比。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CC)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接受MHD的164例慢性肾脏病5D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总铁结合力、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计算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利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分析AAC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严重程度;分析AAC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比较钙化与非钙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生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价AAC诊断MHD患者CVD发生的准确性。结果 164例MHD患者中,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68.9%;从腰椎L1向L4钙化发生率逐渐增高(P<0.05),且钙化程度逐步加重(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C与患者年龄(r=0.290,P<0.001)、透析龄(r=0.225,P=0.004)、iPTH(r=0.342,P=0.043)、骨化三醇剂量(r=0.214,P=0.006)呈正相关。与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患者CVD的发生率显著增高(52.2%和29.4%,P=0.007);发生CVD患者的AAC显著高于未发生CVD的患者(P<0.001)。AAC诊断CVD发生的AUCROC为0.658(95%CI 0.573~0.742,P<0.001)。结论 MHD患者腹ACC的发生率较高,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并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加重,且与CV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入选规律行MHD 6个月以上的49例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按照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分成血压不变组和透析低血压组,并于透析过程中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HRV的不同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分析相关机制.结果 两组比较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及RR间期功率变异比值(LF/HF)透析低血压组均较血压不变组显著降低(P<0.05).近似熵(ApEn)在透析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H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1-2]。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VC的常用指标。AAC与MHD患者CVD死亡率相关,可以预测未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3-5]。本研究旨在探讨AA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CC的早期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临床常见资料构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AAC)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5例,依据其是否发生AAC分为AAC组(140例)和非AAC组(35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信息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AAC组血压、维持透析时间、Hb、红细胞压积(HCT)较非AAC组更高(P<0.05)。依据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患有糖尿病、BMI、舒张压、维持透析时间、Hb、甲状旁腺激素(PTH)、白蛋白(Alb)、总铁结合力(TIBC)构建了发生AAC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下面积(AUC)为0.84[95%CI(0.76, 0.89)],模型精准率为0.96。决策曲线(DCA)提示使用该模型能够使患者获益度增加,校准曲线(CA)提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基于Lasso回归筛选预测变量构建AV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AAC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良好的准确率和区分度,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从单反渗水透析改为双反渗水透析后,探讨双反渗水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48例透析龄>1年的MHD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监测水质指标,血清清蛋白、人体测量、主观营养评分(SGA)、Hb、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血压等.结果 双反渗水透析12个月后,干体重、BMI、体脂、瘦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肌肉周径(MAMC)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营养评分(SGA)、清蛋白(ALB)在12个月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双反渗水改进了透析液水质,可以改善MHD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并分析相关检查结果,探讨影响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行MHD且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102例,行腹部侧位平片观察腹主动脉钙化情况,提示腹主动脉钙化为钙化组,未发现腹主动脉钙化为非钙化组。心脏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2组心脏瓣膜钙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Kauppila法进行血管钙化评分,同时计算心血管钙化指数。并抽血检查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结果:钙化组年龄、透析龄、血磷、是否糖尿病肾病、hs-CRP、IMT与非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年龄、透析龄、hs-CRP、血磷和IMT与血管钙化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是否糖尿病和hs-CRP均是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血管钙化现象较为常见,伴发糖尿病、高龄、长透析龄及微炎症状态可能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