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SE寰枢椎挂钩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SSE寰枢椎挂钩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10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SSE寰枢椎挂钩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颈椎动力位X线片、CT及CT三维重建,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综合评价SSE寰枢椎挂钩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18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脱钩、内固定断裂等内固定物失败的现象。影像学资料显示:SSE寰枢椎挂钩位置良好,无挂钩松动、移位,无寰枢椎不稳复发等情况。结论SSE寰枢椎挂钩为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新型内植物,其固定强度更大、固定效果更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为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春丽  梅伟  王庆德 《中国骨伤》2010,23(4):275-277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72岁,平均41.7岁。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齿状突发育畸形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位颈脊髓病症状体征,影像学显示寰枢椎不稳,术前JOA评分6~11分,平均7.4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植骨达到骨性融合,复位无丢失,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10例,略有改善者4例,无变化者1例;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5.6分。结论:寰枢椎钉板内固定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可保障寰枢椎稳定,促进寰枢关节融合,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党耕町王超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可使正常解剖结构出现异常,失去稳定性,使上部颈脊髓处于危险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也可以渐进性发展形成慢性高位颈脊髓病。寰枢椎不稳通常需做寰枢椎融合术。寰枢椎融合术分为侧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21例寰枢椎不稳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螺钉位置良好,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8个月JOA评分(13.9±2.1)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病人行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5例寰枢椎不稳定病人采用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 随访5—24个月,5例病人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结论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12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寰枢椎不稳,术中稳定寰枢椎复合体,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植骨。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损伤,颈部疼痛、僵硬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7.7±0.8)分,术后3个月改善为(14.6±0.7)分,术后1年为(15.3±0.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6.3±5.4)%,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83.5±7.3)%。本组寰椎、枢椎各置入64枚椎弓根钉,术后复查寰椎60枚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枢椎64枚椎弓根钉位置良好,寰椎4枚椎弓根钉穿入椎动脉孔内侧约1 mm,考虑与内倾角度不足,但按置钉标准位置仍属于良好。27例行后路植骨者均骨性融合,5例因枢椎骨折脱位行C1~3固定且未植骨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物。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稳定性,且复位满意、固定节段短、植骨融合率高,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C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后,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寰枢椎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位于颅颈移行部 ,形态结构复杂 ,功能特殊。了解其独特的生物力学性质 ,有助于理解和探索此区的损伤机制和病变特点 ,并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寰枢椎正常、病损以及与外科治疗有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文献综述。1 解剖学特点与生物力学性质1 1 骨性结构寰枢椎间无椎间盘 ,关节囊松弛 ,韧带及关节面形状是维持寰枢椎稳定的主要因素。头颈部重力线传递从枕骨髁经寰椎侧块而至枢椎上关节面达枢椎终板。寰椎前后弓与侧块连接处较薄弱 ,是骨折的常见部位。Jefferson认为头部受到垂直压应力 ,通过枕骨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改良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改良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枢椎下关节突下缘中点为进钉点的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样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5~48个月,16例患者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无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采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加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其中新鲜外伤6例,陈旧性外伤8例,术后定期观察椎体复位、内固定、骨融合、临床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寰枢椎获解剖复位13例,大部分矫正1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9~3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8年,平均2.2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 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病例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0~61岁,平均41岁.术前颈椎矢状位CT提示枢椎椎动脉孔高跨3例;C2、3分隔不全,枢椎椎弓根狭小4例.其中4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分别行颈后路经双侧寰椎侧块、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楸椎椎板钉寰枢固定4例;经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枢椎椎板钉与枕骨行枕颈固定3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手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的病例.本组7例得到随访,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钉板断裂病例.3例脊髓功能改善明显,1例略有改善.[结论]寰楸椎不稳或脱位,术前枢椎CT提示楸椎椎弓根发育异常,无法采取螺钉固定时,可通过枢椎椎板置钉,实施寰枢融合或枕颈融合术,此技术操作简便,风险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43例,其中寰椎骨折11例,枢椎骨折32例,9例伴寰枢椎脱位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费城围领(18例)、Halo-Vest外固定(24例)及颅骨牵引(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4年,平均2年10个月,41例获一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率95.3%,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6周后无骨折愈合征象,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愈.所有患者均寰枢椎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9例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标准,8例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寰枢椎骨折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正确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是获得寰枢椎骨折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儿童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上颈椎段损伤 ,占颈椎创伤的 7%。儿童因骨骼发育尚未成熟 ,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驰 ,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 ;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医学材料学的飞速发展 ,对儿童寰枢椎脱位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并在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病因研究1 1 儿童寰枢椎脱位与炎症的关系 扁桃体炎、中耳炎、鼻咽炎、腮腺炎、颈深部淋巴结炎等均可浸润至咽后壁深面寰枢椎关节 ,或产生反应性关节炎 ,导致关节腔积液、横韧带松驰 ,轻微外力或正常范围内关节活动即可产…  相似文献   

19.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8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7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0.3)分。术前完善颈椎X线(包括动力位片)、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在CT轴位片上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点、置入角度及钉道长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并行颅骨牵引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直视下完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复位和植骨融合,植骨块被向后预弯的横联紧紧卡压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棘突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28枚,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0.2)分,平均改善率为86.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21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1例,新鲜骨折3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6例。结果 21例共置入螺钉82枚,其中有1例6岁儿童在寰椎后弓上2个挂钩。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JOA评分14~17分,平均14.8分。无感染,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1例植骨者术后随访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再经后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融合;小儿亦可行该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