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Fast-fix 360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足踝与运动医学中心使用Fast-fix 360缝合技术修补经镜下确诊为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病人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23.6岁,病人均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均予以一期行ACL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6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亦同期处理。术后行膝关节标准化功能康复。收集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术后半年、1年分别复查患膝关节MRI,评估Ramp区损伤修复情况。结果病人随访13~26个月(平均17.8个月)。手术时间为(90.8±21.4)min,术中出血量为(50.5±10.6)ml。术后2例病人移植肌腱供区伤口浅表感染,经延长换药后均愈合;无伤口深部感染及膝关节感染;未出现腘窝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术后半年及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MRI评估Ramp区的愈合率为73.3%,术后1年其愈合率提高至86.7%。结论使用Fast-fix 360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Ramp区损伤,同时一期重建ACL,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作为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一种常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早期站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成年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6具,保留韧带及髋关节囊,制作单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先后采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及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内固定,固定标本于ZWICKZ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站立位以400~700 N垂直加载,分别测定完整骨盆(A组)、B组及C组后柱内壁横向位移、髋臼顶纵向位移,并计算刚度.[结果]随着载荷增加,各位移值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且A组<B组<C组;在生理负荷600N载荷下,横向与纵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刚度为C组>B组>A组,C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明显(P<0.05),B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较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内固定即刻力学性能更为可靠,稳定性与完整骨盆接近,这表明早期站立并不影响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8例,其中C1型3例,C2型5例,C3型10例。骨折复位评估采用Matta评价标准,功能评估采用Majeed评分系统。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评价:优3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72.2%;功能评价:优4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疗效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诱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对56例由创伤诱发的颈椎OPL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表现.其中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44例,并按JOA评分标准判断其术后改善率.结果 48例(85.7%)在创伤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44例(78.6%)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35例(62.5%)MRI信号改变.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62.1%;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52.3%;脊髓信号发生改变的35例,平均改善率为42%.4例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创伤是诱发颈椎OPLL发病的重要原因,该病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手术治疗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C3LMS模型。结论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引流管是手术后最常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常用的引流管一般有2~3根,多者为5~6根,如胸腔引管、T管、导尿引流管和负压引流。引流管的基本原理是消除积液,消除有害物质,解除管腔阻塞,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伤口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肢开放性骨折可以采用一期内固定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黄勇  徐峰  蔡贤华  胡昊  康辉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39-340,342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VAS评分及腰背痛JOA评分。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组,术后3天VAS评分及半年随访腰背痛JOA评分均优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Cobb角均恢复较好,无明显差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最长肌和多裂肌直达关节突,椎旁肌组织剥离较少,便于直接置钉,保留了后结构复合体,减少了手术损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