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OECs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切除3 mm右侧坐骨神经并用预先充填可吸收明胶的硅胶管套接修复,OECs组和对照组硅胶管内分别给予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和生理盐水; 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8和12周,OECs组和对照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OEC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OECs移植能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银杏酮酯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小腿三头肌肌湿重的恢复率及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在各时间点上银杏酮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酮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明显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枸杞多糖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在坐骨神经损伤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组(10mg/kg)和运动训练组,每组20只,采用右侧坐骨神经卡压模型,观察灌服枸杞多糖和运动对小鼠爬网漏脚率和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术后3周,枸杞多糖组和运动训练组爬网漏脚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术后4周,运动组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l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制作右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6只.实验组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l,剂量为每日(4.5 mg/kg),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周分别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MNCV%)和再生神经有髓纤维通过率.结果:SFI:术后4周实验组为(-54.67±8.92),对照组(-68.97±9.38);8周实验组(-35.26±8.82),对照组(-44.95±10.11).MNCV%:术后4周实验组(40.53±5.73),对照组(32.22±4.77);8周实验组(52.16±5.37),对照组(39.08±6.82).有髓纤维通过率:4周实验组(52.28±3.63),对照组(40.15±6.50);8周实验组(75.31±3.94),对照组(54.13±5.38).以上结果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参皂甙Rgl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传导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NGF FG)混合胶膜吻合口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昆明小白鼠40只分为吻合包埋组(实验组)和单纯吻合组(对照组),实验组外膜吻合后加用NGF FG胶膜包埋,对照组单纯外膜缝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动作电位的振幅(NAP)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光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通过率和纤维组织侵入情况;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及轴突的直径、结构和髓鞘厚度。结果术后4、8、12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NAP及NCV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动物SFI均开始恢复,随时间的推移恢复率逐渐提高,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单位面积吻合口内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电镜下两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正常神经纤维,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微观结构较对照组清晰,成熟度好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胶可以作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包埋离断周围神经的吻合口,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并有效防止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少纤维组织的侵入、神经纤维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神经节苷脂GM1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8只兔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兔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模型,外源性给予GM1,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观察面神经的传导速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2周、4周,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面神经横断伤后立即应用神经节苷脂GM1对面神经损伤后早期(2周、4周)再生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促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CCK-8治疗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两组,每组12只,采用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缝合外膜的损伤模型。CCK-8组大鼠腹腔注射CCK-8(8nmol/kg),每天一次,连续7d,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CCK-8,在术后第12周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肌电图。结果:实验组行为方面比对照组恢复早。术后第12周,两组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肌电图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60、-8.83、4.51,P均<0.001),实验组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快,肌电图潜伏期短、波幅值大,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CK-8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制作右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6只。实验组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剂量为每日(4.5 mg/kg),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周分别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MNCV%)和再生神经有髓纤维通过率。结果:SFI:术后4周实验组为(-54.67±8.92),对照组(-68.97±9.38);8周实验组(-35.26±8.82),对照组(-44.95±10.11)。MNCV%:术后4周实验组(40.53±5.73),对照组(32.22±4.77);8周实验组(52.16±5.37),对照组(39.08±6.82)。有髓纤维通过率:4周实验组(52.28±3.63),对照组(40.15±6.50);8周实验组(75.31±3.94),对照组(54.13±5.38)。以上结果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参皂甙Rg1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传导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交变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切除24只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股部的一部分,用硅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其间距6mm,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置于强度为0.5mT的交变磁场中饲养,分别于术后2、4、16周观察神经再生状况。结果显示,术后2周可测出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用CB-HRP逆行示踪在相应脊髓节段能标记出神经元胞体;术后4周和16周,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潜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再生神经血管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电镜下见实验组再生神经比对照组有较多的微丝、微管和线粒体。表明交变磁场可促进大鼠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二氢睾酮(DHT)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于在山大一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8只(一个对照组,四个不同用药时长组),术后每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检查(SFI),术后8周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住的波幅、潜伏期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各时间点,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TP),用药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药组好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在术后8周时用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用药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所有测量结果中,各不同用药时长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氢睾酮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二氢睾酮对神经的恢复作用主要在损伤早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二氢睾酮(DHT)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于在山大一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8只(一个对照组,四个不同用药时长组),术后每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检查(SFI),术后8周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潜伏期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各时间点,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TP),用药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药组好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在术后8周时用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用药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所有测量结果中,各不同用药时长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氢睾酮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二氢睾酮对神经的恢复作用主要在损伤早期。  相似文献   

12.
bFGF对晚期周期神经再生作用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外源性bFGF对晚期周围神经再生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2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12周后予以修复,术后每日分别给予bFGF和生理盐水、行小腿三头肌残存率,神经电生理和靶肌肉组织学检查,结果:计量分析治疗组小腿三头肌残存率,运动神经传导速率、肌肉动作电位幅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瑶明,bFGF能促进晚期周围神经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慢性卡压对大鼠坐骨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卡压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Mackinnon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 ,选用SD雄性大鼠制造慢性卡压模型 32只 ,作为卡压组 ;同样手术方法但硅胶管不卡压而取出者 16只 ,作为空白对照组 ;另选 8只不手术 ,作为正常组。空白组和卡压组每周测一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后 2、4周 ;卡压组在造模后 2、4、6、8周 ;正常组在第 2周分别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并取坐骨神经 (卡压组取卡压段神经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第 4周空白对照组的SFI、MNCV已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卡压组和空白对照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组织学观察 :神经卡压后髓鞘先受累 ,首先表现为形态改变 ,之后厚薄变化 ,最后轴索受累 ,第 4周时出现脱髓鞘改变。结论 Mackinnon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中存在着牵拉因素对神经的损伤 ;神经慢性卡压的组织学变化规律为髓鞘先受累 ,首先表现为形态改变 ,之后厚薄变化 ,最后轴索受累 ,第 4周时出现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4.
王海亮  薛金伟  朱美香  徐春岳 《浙江医学》2006,28(1):22-23,31,F0003
目的观察以自体外周血为生物膜室的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修复早期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在双目放大镜下分别用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和单纯端端缝合法修复损伤的坐骨神经,术后1、2、3、4、5、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并分批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进行离体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生物粘接端端缝合组在SFI、NCV两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l或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表现为生物粘接端端缝合组在修复早期免疫反应更加强烈,着色更深、时间提前,过程缩短。结论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加快神经再生速度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NGF和bFGF联合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CF)联合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GF组、bFGF组和NGF bFGF组,将大鼠坐骨神经手术造成5mm缺损后用2.Omm内径、1.Ocm长的硅胶管桥接,术中硅胶管中局部滴加药物、术后大鼠小腿肌内注射药物1日1次(10ng/100g)体重),术后3、6、9、12周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值(muscle evoked action potential,MAP)和再生轴突计数检查。结果各组大鼠硅胶管中3周时已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组织再生。计量分析表明,NGF组、bFGF组SFI、MCV、MAP、再生轴突数优于NS组,NGF bFGF组SFI、MCV、MAP和再生轴突计数结果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性。结论NGF。和bFGF联合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促修复作用优于单独使用NGF或bFGF。  相似文献   

16.
电损伤后局部应用bFGF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拥  陈璧 《医学争鸣》1999,20(5):448-450
目的:通过bFGF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神经电损伤后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再分为2wk组、1mo组和3mo组,用60Hz125V交流电在梨状肌下缘以远损伤3cm神经,持续时间3s。伤后第2日起实验组每日注射bFGF500A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肌张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超微结构改变在各时间点上亦较对照组轻微,再生纤维结构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研究再生神经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实验组用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修复坐骨神经损伤,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端端缝合法修复,术后1至6周分期处死取材,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在修复初期雪旺(Schwann)细胞增生明显,不同时间段的神经纤维再生速度、数目、髓鞘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可刺激雪旺细胞增殖,缩短Bungner带的形成时间,对神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