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外用断骨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切除卵巢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切除卵巢组,n=45),正常对照组(n=25)大鼠采用假手术.术后第3个月,两组各取5只大鼠验证造模情况;其余60只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其中切除卵巢组分为骨质疏松对照组(外用空白对照药膏,n=20)和骨质疏松断骨膏组(外用三七断骨膏,n=20).分别在骨折早期的第1、2、3、4周采用x线、组织形态学以及Micro-CT检测骨痂形成的情况.结果 切除卵巢术后第3个月,Micro-CT显示切除卵巢组大鼠骨小梁数目减少,间距增加,骨密度降低,说明骨质疏松造模成功.骨折后第2~4周时,骨质疏松对照组骨痂体积较大,但骨痂密度在第3周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断骨膏外用后,骨痂体积接近正常对照组,但在第3周后骨痂密度则明显高于骨质疏松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切除卵巢组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进程延缓,而外用断骨膏可以改善此过程.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断骨膏能够促进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形成,减少早期软骨骨痂的过量形成,提高骨痂的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用断骨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切除卵巢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切除卵巢组,n=45),正常对照组(n=25)大鼠采用假手术。术后第3个月,两组各取5只大鼠验证造模情况;其余60只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其中切除卵巢组分为骨质疏松对照组(外用空白对照药膏,n=20)和骨质疏松断骨膏组(外用三七断骨膏,n=20)。分别在骨折早期的第1、2、3、4周采用X线、组织形态学以及Micro-CT检测骨痂形成的情况。结果切除卵巢术后第3个月,Micro-CT显示切除卵巢组大鼠骨小梁数目减少,间距增加,骨密度降低,说明骨质疏松造模成功。骨折后第2~4周时,骨质疏松对照组骨痂体积较大,但骨痂密度在第3周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断骨膏外用后,骨痂体积接近正常对照组,但在第3周后骨痂密度则明显高于骨质疏松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切除卵巢组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进程延缓,而外用断骨膏可以改善此过程。结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断骨膏能够促进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形成,减少早期软骨骨痂的过量形成,提高骨痂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卵巢切除小鼠的骨折早期愈合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于OVX组小鼠卵巢切除术后4周,两组分别建立右侧股骨骨折模型。建模后2周,X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M icro-CT测定骨痂体积和骨密度,观察血管灌注后骨折部位血管化情况并测定血管体积和血管体积分数;制作骨组织标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骨折愈合进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X线片观察和骨折标本组织学检查显示:OVX组小鼠早期骨折愈合明显较假手术组延迟。M icro-C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骨痂体积较小,骨密度较低,血管灌注后骨折部位新生血管少且血管体积和血管体积分数较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OVX组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结论卵巢切除后股骨骨折小鼠的骨折早期愈合明显延迟,可能与骨痂组织新生血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在牵张骨区域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造模完成后,假手术组不予任何药物灌胃;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活血方组采用中药灌胃。牵张成骨8周后处死,取各组兔右侧胫骨标本,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T-PCR实验、影像学观察等。结果影像学、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可见补肾活血方组兔截骨断端有新生骨生成,骨小梁排列、密度及面积较模型组整齐。模型组TGF-β2生长因子几乎没有(-)或仅有微弱表达(+/-),而补肾活血方组在间质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基质中TGF-β2均有表达;补肾活血方组与假手术组TGF-β2基因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0.512±0.080、0.546±0.087比0.381±0.093,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对兔截骨延长区TGF-β2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成骨细胞、骨基质等影响,刺激TGF-β2的分泌和合成,有利于新骨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 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急性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卵巢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C57BL/6NCrl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细胞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小鼠仅在手术侧卵巢动脉下穿线,不结扎(不阻断血供);模型组、干细胞组小鼠结扎手术侧卵巢动脉30 min后剪断结扎线恢复血液供应;干细胞组小鼠于恢复卵巢血液供应后24 h经尾静脉注射1. 0×106个UC-MSC,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均于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72 h后处死各组小鼠,取手术侧卵巢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IL-12、SO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IL-12、SOD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卵巢组织中IL-12 mRNA、IL-1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 05);干细胞组小鼠卵巢组织中IL-12 mRNA、IL-1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小鼠卵巢组织中SOD mRNA、SOD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 05),干细胞组小鼠卵巢组织中SOD mRNA、SOD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 <0. 05)。结论 UC-MSC移植可降低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卵巢组织中IL-12表达,提高SOD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有益于受损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补肾壮筋汤对骨折模型大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Wistar大鼠双侧胫骨中上1/3段造成骨折,对骨折不做任何固定.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4组,每组18只.于第1,2,4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骨痂标本,免疫纽化法检测标本中的Runx2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归丸、右归丸、补肾壮筋汤对Runx2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在第2周时达到高峰,随后有所回落.各组间平均光密度(MOD)值比较:各治疗组M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左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MOD值显著高于右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MOD值显著高于左归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补肾壮筋汤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Runx2的表达,使骨折断端血循环重建及成骨过程加快,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剂. 目的 研究补肾壮筋汤对骨折模型大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Wistar大鼠双侧胫骨中上1/3段造成骨折,对骨折不做任何固定.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4组,每组18只.于第1,2,4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骨痂标本,免疫纽化法检测标本中的Runx2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归丸、右归丸、补肾壮筋汤对Runx2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在第2周时达到高峰,随后有所回落.各组间平均光密度(MOD)值比较:各治疗组M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左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MOD值显著高于右归丸组,补肾壮筋汤组MOD值显著高于左归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补肾壮筋汤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Runx2的表达,使骨折断端血循环重建及成骨过程加快,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去势组(OVX)40只,假手术组(SHAM)10只。去势组采用背部双侧去卵巢术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去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均造成左侧股骨中点骨折(OPF),然后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再将制成骨折模型的去势组随机分成模型空白组(OVX+N)和3个实验组(OVX+L/M/H),每组10只,3个实验组分别予以柚皮苷(低剂量组1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灌服,SHAM组和OVX+N组给予同体积的双蒸水灌服,共4周。于OPF术后当日、4周、8周,C型臂X光机行X片检查,观察髓内针位置和骨折断端愈合情况;OPF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骨折处骨痂组织,行光镜下组织学观察、血生化指标检测及三点弯曲实验,测量骨痂最大承载负荷。结果:1去势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SHAM组(P0.05),骨质疏松模型建立。2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8周SHAM组见大量成熟骨小梁形成;OVX+M组原始骨小梁逐渐改建成为成熟骨小梁;OVX+L、M两组有大量原始骨小梁,OVX组开始出现少量原始小梁状骨。3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放射学观察结果示,OPF术后4周X线检测结果示各组均有骨痂形成,SHAM组有大量骨痂,OVX+M、H组有少量骨痂,OVX+N及OVX+L组有较少骨痂。OPF术后8周X线检查示,SHAM组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OVX+H、M、L三组骨折线稍显模糊,生成骨痂大小依次为H组M组L组;OVX+N组骨折线仍清晰。5术后8周生物力学测定示,OVX+N组的三点弯曲载荷明显低于SHAM组(P0.01),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载荷较OVX+N组明显增高(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柚皮苷对去卵巢大鼠OPF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影像学、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分为右归饮治疗组、PRP治疗组和右归饮联合PRP治疗组(每组37只),其中PRP治疗组和右归饮联合PRP治疗组大鼠于骨折造模术前眼眶采血3mL,制备PRP,在大鼠双侧胫骨近端骨折模型建立术中将预先制备好的PRP凝胶注入骨折端。右归饮治疗组及右归饮联合PRP治疗组给予右归饮灌胃,骨折术后第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正常对照组(37只)不做处理。观察双侧胫骨骨折端影像学、骨痂骨密度(BMD)、生物力学,比较四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从X线可见,在术后第6周,正常对照组和右归饮组骨折线非常模糊,隐约可见,PRP组和联合组大部分骨折端骨折线消失,骨折断端、髓内骨性骨痂较第4周密度更高,骨痂塑型较好,PRP组和联合组骨折处骨痂塑形基本完成,髓腔基本贯通;从Micro-CT的骨痂图中可见,右归饮组、PRP组及联合组大鼠在骨折术后第1、2、4周骨痂的骨量较正常对照组高,第4周时PRP组及联合组骨痂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右归饮组;从Micro-CT软件的定量分析结果中可见,联合组、PRP组、右归饮组骨性骨痂体积(BV)及骨性骨痂和总骨量的体积比(BV/TV)在骨折术后第1、2、4周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每个时间点都是联合组BV最高,其中术后第1、2、4周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生物力学分析图可见,在术后第4、6周,右归饮组、PRP组及联合组大鼠的骨痂最大扭力值和硬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与右归饮组、PR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2周,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归饮联合PRP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的疗效较单纯的右归饮和PRP治疗效果更佳,能显著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明显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摘除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中BMP-2蛋白表达变化,探究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治疗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实验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阳性药物福善美组和骨疏康组,术后2 d开始给药干预,6次/周,持续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股骨中BMP-2蛋白表达水平及骨密度。结果:补肾活血组和骨疏康组、福善美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股骨密度都得到了一定提高(P0.01);BMP-2蛋白表达水平也都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骨组织中BMP-2的水平,进而抑制骨组织的吸收,促进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骨折后1、3、7、14、21、28 d取材,应用X线摄片、Micro-CT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观测骨痂组织的演变和新骨形成状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骨痂组织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骨性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与骨折愈合进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骨痂组织中,募集于骨折处的细胞以及由此演化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均表达HIF-1α.骨折后第7天,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达到峰值,持续高表达7 d后逐渐下降,骨折后第28天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细胞VEGF表达特征的变化与HIF-1α的表现相似;早期骨痂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活跃,骨痂体积较大,至骨折后14 d达到峰值后随骨改建的发生而逐步减小,骨痂矿化沉积主要发生于骨折愈合的中晚期(14~28 d).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属低氧感应细胞并表达HIF-1α;HIF-1α可调节细胞自身的状态,通过调控早期骨痂细胞的功能和刺激血管新生而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瓜方对糖尿病鼠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地鼠按计算器随机数分为空白组(KB)、模型组(MX)、低剂量中药丹瓜方组(DY)、中剂量中药丹瓜方组(ZY)、高剂量中药丹瓜方组(GY)5组。KB组饲以普通饲料,其他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并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取材观测地鼠肝组织SOD、H2O2、GSH、MDA的变化。结果与MX组比较,KB组、DY组、ZY组、GY组的H2O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GY组SOD活性升高(P0.05),GY组GSH含量升高(P0.01),ZY组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丹瓜方可以升高糖尿病鼠肝组织SOD、GSH水平,降低H2O2、MDA水平,丹瓜方可通过抗氧化应激途径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宋朝功  田晓红  赵琪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81-1082,1084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化瘀方组和代文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的方法建立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UUO术后28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模型大鼠肾组织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于28天出现明显增高(P<0.01);用药后,补肾化瘀汤组和代文组α-SM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补肾化瘀汤组和代文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瘀汤组能够通过降低肾组织中α-SMA表达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物力学性能与显微三维结构、Ⅰ型胶原面积、骨密度的改变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作为对照.两组均于术后10周通过大鼠右后肢胫骨中段截骨建立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内固定模型建立后4、6、8、12周进行大鼠右后肢胫骨中段骨密度测定,术后6周及12周进行骨痂生物力学强度、Ⅰ型胶原面积及显微三维结构测定.结果 两组中骨密度测量值在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高于术后12周(P<0.05),而生物力学强度,Ⅰ型胶原面积和结构模型参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值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第12周时高于术后6周(P<0.05).组间比较显示,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与12周时OVX组的SMI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5).结论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矿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早于胶原量与生物力学强度峰值出现时间,胶原的累积程度可独立于骨的矿盐沉积程度作为预测骨生物力学强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Ⅱ型前胶原基因(Col2A1)、X型胶原基因(ColX)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补肾方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家兔采用改良Hulth方法复制KOA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膝关节表面的皮肤。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家兔于造模4周后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各组软骨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ol2A1、ColX和MMP-13mRNA变化。结果:模型组关节软骨结构破坏较严重,而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家兔关节软骨退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家兔膝关节软骨Col2A1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ColX、MMP-13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可通过促进软骨合成Col2A1和抑制MMP-13及ColX胶原以延缓KOA家兔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治疗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 w;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组织中BMP-2、TGF-β1的表达。结果: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P-2、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能改善骨代谢,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密骨方干预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观察密骨方对骨折断端神经纤毛蛋白1(Nrp-1)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密骨方影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密骨方治疗组3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取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5个月,克氏针右侧股骨骨髓腔固定徒手骨折,并复位固定,建立骨折模型。骨折术后第2天,密骨方组以密骨方灌胃干预。分别在密骨方干预后第2、4、6周采集血液样本及骨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雌激素含量及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骨折断端神经纤毛蛋白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骨折断端雌激素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密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骨折断端Nrp-1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密骨方组大鼠骨折断端Nrp-1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在第4、6周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密骨方能提高去卵巢大鼠骨折断端雌激素含量及神经纤毛蛋白1的表达且神经纤毛蛋白1可能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受体抑制了破骨细胞的生成增强成骨细胞作用,促进绝经后骨折疏松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李伟龙  余霄  毛宾尧  庞清江 《浙江医学》2017,39(16):1320-1323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动物模型,以用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12周龄健康的C57BL/6J雌性小鼠50只,其中基线组10只,去势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常规饲养1周后,处死基线组小鼠并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去势组小鼠通过腹正中切口行双侧卵巢切除,假手术组小鼠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的脂肪组织。去势后4周对小鼠的左大腿行后外侧切口,暴露股骨,从膝关节处逆行插入钢针进行髓内固定,直视下用手术刀切断股骨中下1/3段部分,造成股骨的横行或斜行骨折。两组小鼠在骨折术后2周和4周分别处死10只,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骨痂处骨密度(BMD)及Micro-CT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雌激素浓度均高于去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BMD、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2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周两组Tb.S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和4周两组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直观稳定等优点;去势后的小鼠成骨能力明显下降,可用于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及其骨代谢的细胞、分子及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药膳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模型大鼠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指标及骨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药膳方高剂量组、补肾药膳方低剂量组、骨疏康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大鼠进行双侧卵巢摘除,适应性饲养15 d后,分组干预12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CTX-Ⅰ浓度表达情况,HE染色镜下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补肾药膳方高、低剂量组、骨疏康组大鼠血清CTX-Ⅰ浓度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药膳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骨疏康组血清CTX-Ⅰ浓度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血清CTX-Ⅰ浓度虽低于高剂量组、骨疏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形态上,模型组骨小梁明显变细,出现明显断裂,有扭曲,形态结构差,骨小梁间的间隙增大,骨髓腔扩大融合明显,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骨疏康组均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骨形态。结论补肾药膳方各剂量对CTX-I浓度的影响与骨疏康颗粒疗效相当,一定程度能降低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减少骨吸收,改善骨形态,缓解骨质疏松,但在剂量精确方面仍可待将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治法拆方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肝细胞凋亡的治法特点与作用机制。方法:BABL/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扶正拆方组和化瘀拆方组,每组各10只。采用脂多糖(10μg/kg)联合半乳糖胺(900m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各用药组小鼠于造模前3d开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扶正拆方和化瘀拆方灌胃,每日2次,连续3d,第4日灌胃后1h开始造模;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Ⅰ,TNFR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药物扶正拆方、化瘀拆方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改善肝组织炎症,减轻肝细胞凋亡,改善肝组织过氧化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其中全方作用最好,扶正拆方优于化瘀拆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升高,扶正化瘀方及扶正拆方、化瘀拆方可显著降低其表达,其中全方作用最好,两拆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TNF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全方可显著降低其表达,而两拆方无明显作用。结论:扶正化瘀方和其治法拆方中扶正方可抑制小鼠肝细胞凋亡,扶正化瘀方抗肝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和下调TNF-α及TNF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