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前路钢板提供了颈椎减压、融合后的稳定性。钢板的设计很多,其中包括与螺钉角度固定的静止钢板,允许螺钉卡套的旋转型的动力钢板,还有允许螺钉可以卡套或者垂直平移的平移型动力钢板。Darrel S等通过对标本的研究分析单一椎体次全切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前路三种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7例报告肖业生1田永谦1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术34例,其中7例发生并发症。现就其原因及防治作一简要分析。34例均为男性,年龄26~58岁,平均45.6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颈脊髓损伤18例...  相似文献   

4.
1979年12月~1992年12月,据Smith-Robinson方法,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共102例。疗效满意。文中重点对其发病机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植骨方式:大块自体髂骨植骨、髂骨块椎间植骨、PEEK Cage椎间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多数患者采用前路钛板固定.术后32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结果:276例出现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是最多见的并发症,预后好;62例出现低钠血症,常发生在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和严重颈椎创伤的患者,病情顽固,纠正困难;10例脑脊液漏;8例喉返神经损伤皆为一过性,术中可以即刻出现,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4例死亡,瘫痪加重7例,此二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5例刀口内血肿;2例髂骨取骨处刀口脂肪液化;2例刀口感染;1例食道瘘.植入物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打入椎间隙.3例行早期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咽喉部刺激症状被忽视,此种并发症相当多见,但痊愈快,预后好.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部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和手术规范化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998~2003年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39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12.6分,术后评分为14.9分.优良率为9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椎体切除两间隙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128例,两个以上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37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器181例,多节段49例。随访2 ̄18年,平均5.2。年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字2检验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因此不应走入依靠几种内固定及新材料就可提高疗效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手术ZEPHIR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ZEPHIR钢板在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间盘突出12例。结果28例中26例随访4~15个月,1例14个月后钢板下极螺钉松动,余25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移位,26例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ZEPHIR钢板有优良植入物设计和力学性能,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需外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ORION颈前路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颈椎病或颈椎损伤的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用ORION钢板固定。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ORION钢板操作简单,安全,应用于颈前路手术可以提高植骨愈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现在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不稳行前路减压或前路融合术,采用锤击骨凿在椎体椎间盘上下左右凿一方窗,再用刮匙伸人底部挖掘底部残余组织及破损软骨,此方法不足是:锤击骨凿震动较大,挖掘时费时费力,且易损伤神经根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 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 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减压在胸腰椎骨折截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脊柱胸腰段骨折后椎管受阻46例患者选择性的采用前、后2种入路减压治疗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从1992年5月~1996年2月,我院共收治46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并手术治疗,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14~56岁,平均4...  相似文献   

15.
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损伤的应用及胸腰椎损伤前路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3例行前路减压融合Z-PLATE内固定的胸腰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随访5-27个月,按Frankel分组20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无1例神经功能加重,22例患者骨融合,1例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结论:Z-PLATE可提供可靠的脊柱前路固定,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颈椎前路脊髓减压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术,针对病人的特点总结了护理措施,认为手术前需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加强心理护一,开展术前气管移位训练的护理。手术后密切现情变化,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并结合疾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5 9年Humphries在腰椎前路融合术时加用钢板固定获得成功 ,此后前路器械相继诞生。主要包括钉—板、钉—棍系统 ,分长、短阶段。长阶段指 4个以上椎体的固定 ,多用于脊柱侧凸矫形 ,短阶段为 2~ 3个椎体的固定 ,常用于失稳性病变的治疗。下面对国内外常用前路短阶段器械内固定手术进行解析。1 器械介绍 (见图 1)1.1 DunnDunn设计 ,1981年报道于临床。分Ⅰ、Ⅱ、Ⅲ型 ,Ⅲ型应用最广 ,由 2个厚 8mm的弧型钢板和 2根加压、撑开的螺棒组成。Dunn应用 48例胸腰椎骨折病人 ,45例骨融合良好。该器械复位能力强 ,对脊柱…  相似文献   

19.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6例。骨折端无移位4例,移位小于5mm3例,移位大于5mm3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骨折2例。牵引复位后,在C4,5水平右胸锁乳突肌内侧做5mm切口,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定位克氏针打入齿突,用单枚3.5mm中空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者同期行前路植骨。结果齿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为23.1°±1.4°。10例患者内固定均较满意,螺钉位于齿突中央,无偏斜。全部病例随访10~25个月,平均19个月。8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固定以一枚螺钉为宜。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已为骨科界广泛采纳。前路固定方法以其显著的临床特点,近年来依然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目的旨在了解、熟悉这种方法的发展过程;掌握、跟踪这种方法的研究方向,为更好地临床应用、更好地研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1 发展历史胸腰椎骨折的认识已有将近一个世纪,但把骨折类型中的爆裂型骨折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则是近几十年的课题。胸腰椎骨折以往常规卧床休息,往往导致死亡率达90%。Boehler和后来的Holdsworth倡导从后路对畸形复位、过伸石膏固定,同时增加病人功能活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