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方法 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苦参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3.7.2构建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R 3.6.2进行基因富集分析。依据AutoDock vina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23个,潜在作用靶点97个。网络分析结果提示苦参可能通过作用于IL-6、ESR1、AR、RELA、PPARG和CASP3 6个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以达到治疗CHB的目的。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提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的临床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4-(4-烷氧基苯基)-3-乙基-1H-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水解、环合等反应合成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通过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神经毒性实验(NT),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0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ESI-MS确证。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不同剂量下都显示出抗惊厥活性。其中,3-乙基-4-(4-戊氧基苯基)-1H-1,2,4-三唑-5(4H)-酮(4e)的活性最强,其半数有效量ED50值为26.9 mg·kg-1,保护指数(PI)为11.0,虽然该化合物的活性低于阳性对照药卡马西平,但其保护指数优于卡马西平(PI=6.4);3-乙基-4-(4-(3-氟苄氧基)苯基)-1H-1,2,4-三唑-5(4H)-酮(4n)的ED50值为61.1 mg·kg-1,但其PI大于17.0,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联合/或未联合OADs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基于患者和医师的考虑,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由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和OADs的剂量,随访16周,目标空腹血糖≤5.6 mmol/L.结果 共3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观察,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而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23.8±6.0)、(9.6±4.0) U/d,t=13.59,P<0.01],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4.4±2.9)、(23.8±2.8)kg/m2,t=3.25,P<0.05];随访期间36例入组患者中15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糖30次,低血糖发生率41.7%(15/36),均无需他人帮助,少量进食后缓解,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患者因低血糖反应而退出本研究;36例患者转换前治疗总体满意率为36.1% (13/36),转换后为72.2%(26/36),转换后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转换前(x2=6.26,P<O.05).结论 HbA1c≤7.0%时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患者体质量减轻,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12%(39/41),而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脊柱浆细胞瘤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②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浆细胞瘤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③MMP-9将在抗转移治疗靶点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12%(39/41),而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脊柱浆细胞瘤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②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浆细胞瘤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③MMP-9将在抗转移治疗靶点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定义为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主动脉致死性疾病[1]。数据显示,该病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尽管随着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开展,美国每年AAA的死亡人数依然能达到15 000,占疾病死因的第13位[2]。AAA的发病与老年、男性、吸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基因背景有关。AAA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3],目前认为该病是由遗  相似文献   
7.
在急诊输液工作中,发现连续滴注欣匹特(阿奇霉素)类药物与炎琥宁之间发生乳白色絮状物,应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通过实验,分别准备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制炎琥宁(80mg/支)16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阿奇霉素(0.25g/支)0.25g加入溶液250ml.用空针分别抽取5ml充分混合,静置2-3分钟.针筒内出现漂浮白色絮状物并且不溶,证实阿奇霉素与炎琥宁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故在两种药物之间应间隔20-30ml的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两种药物间不良反应发生,对病员造成伤害,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治疗对于眼患者临床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s,BU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 staining,FL)评分、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 test,SI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 2组治疗后BUT值较本组治疗前增高,FL值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T较对照组增高明显,FL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SIT、TMH值较本组治疗前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配合治疗可改善于眼患者FL状况,增加SIT、BUT及TMH.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实验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拇外翻的研究,通过建立拇外翻有限元模型,高度模拟拇外翻足的结构特性,观察外力作用下内部结构的变化,为拇外翻的形成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研究开辟新道路。回顾拇外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探讨不同建模方法对拇外翻有限元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关于拇外翻有限元模型研究有待于对模拟方法进行标准化和精确化,同时可进一步推广有限元的研究思路,更好地指导拇外翻的临床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