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自从1985年开始的7例Ⅰ型糖尿病胰岛移植。经培养1~2周的人胎胰组织移植于小网膜腔,术后7~14天开始出现移植作用。术前病人胰岛素用量平均62~94u/天,术后近期平均37.71±9.22u/天,较术前胰岛素平均用量减少50%左右(P<0.01)。其空腹血糖正常。本胰岛移植方法简单、安全、病人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罗苏生  潘汝瑾 《浙江医学》1993,15(4):209-210
采用经短期体外培养6~19个同种胎儿胰岛组织,移植在腹腔小网膜囊或腹直肌内治疗糖尿病21例,移植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7.52±3.43mmol/L,胰岛素每日剂量降为17.16±4.42u,病情控制良好,其中5例停用胰岛素,1例已持续18个月。所有病例采用中药抗排斥反应,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报道1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移植后,随访17~33个月临床研究资料,应用经短期培养的人胎胰岛作胸大肌移植后5例无效,6例有效。有效者每日胰岛素用量从移植前43.67±9.50u下降至23.67±8.80u。血糖控制良好,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院时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的2型糖尿病122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预混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组(MSII组),比较血糖控制达标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FBG:CSII组6.1±1.5mmol/L,MSII组6.3±1.2mmol/L;(2)P2BG:CSII组8.2±2.1mmol/L,MSII组8.4±1.7mmol/L;(3)血糖达标时间:CSII组4.5±1.9d,MSII组7.9±2.8d(P<0.05);(4)住院时间CSII组12.8±3.1d,MSII组18.4±4.3d(P<0.05);(5)胰岛素日用量:CSII组28.4±6.7u,MSII组36.1±12.4u(P<0.05)(6)低血糖发生的情况:CSII组中5例(8.1%),MSII组中18例(30.0%)(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通过胰岛素泵注射的治疗方式比预混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短期积极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前后 2型糖尿病病人内源性胰岛素 (Ins)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者 2 0例 ,均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空腹血糖 >10 m mol/ L者。短期积极给与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高血糖控制前后均作 OGTT及 Ins释放试验并测血清 NO水平。结果  1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 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分别为 (7.4 2± 1.71) m mol/ L vs(13.10± 2 .5 0 ) mm ol/ L,P=0 .0 0 0和 (4 5 .5 9± 2 1.34) mm ol/ (L· h) vs(6 1.10± 9.2 2 ) mm ol/ (L· h) ,P=0 .0 0 3;2治疗后空腹 Ins水平和 Ins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分别为 (16 .0 3± 3.33) m U/ L vs(11.73±1.89) m U/ L,P=0 .0 0 0 ,和 (98.82± 33.2 2 ) m U/ (L· h) vs(5 7.83± 11.6 2 ) m U/ (L· h) ,P=0 .0 0 0 ;3治疗后血清 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为 (12 6 .6 1± 75 .0 5 ) μmol/ L vs. (6 2 .0 7± 34.4 1) μmol/ L,P=0 .0 0 0。结论 葡萄糖毒性是抑制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分泌功能和抑制 NO生成的环节之一 ,短期积极有效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有利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分泌功能和 NO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 33例, 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清真胰岛素 (TI) 及胰岛素原 (PI)。给予牛磺酸2g, 3次 /d, 口服, 并维持原治疗不变。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牛磺酸治疗前、后患者血糖、HbA1c、血脂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TI在治疗前、后分别为 (37. 9±19 .1) pmol/L、(41 .6±19 .0) pmol/L,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 而PI/TI比值分别为 (0. 60±0 .20)、 (0 .44±0 .27),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5)。结论 牛磺酸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本组 68例 ,男 4 6例 ,女 2 2例 ,年龄 60~ 83岁 ,平均 71.14± 5.88岁 ,均符合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伴有少尿或无尿 ,蛋白尿、水肿和贫血等 ,尿素 >8.0 3mmol/ L,慢性肾衰 >176.80 μmol/ L,入院后每日平均热卡给予量 2 886±586k J,普通胰岛素用量 56.0~ 152 .0 u/日 ,平均为96.0± 2 0 .4 u/日 ,全部病例入院至死亡 5~ 2 8天。结果 :患者自入院后虽经胰岛素治疗病情仍恶化 ,此期间患者空腹血糖 ( FPG)由入院后的 15.31± 5.2 5mmol/ L下降到 7.4 2± 4 .2 8mmol/ L ( P <0 .0 1) ,而 UREA (尿素 )和 CRF (肌酐 )分…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后糖尿病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测量对肝移植病人移植前后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移植前的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为63.45±2.78IU/ml,4.08±015 mmol/L;移植后一月的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54.85±1.09 IU/ml,5.21±1.78 mmol/L,移植后二月后的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46.76±1.55,IU/ml,6.01±1.92 mmol/L;移植后三月的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42.38±1.95 IU/ml,6.78±2.75 mmol/L。结论:肝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病率会增高,其胰岛素含量下降,空腹血糖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MCP-1和NF-κB表达。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27±1.21) mmol/L、(9.17±1.19) mmol/L、(7.07±1.12) 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41±1.13) mmol/L、(10.88±0.25) mmol/L、(9.91±0.1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P=0.009);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为(41.37±3.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7±2.78),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3.26±0.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1.1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MCP-1和NF-κB分别为(62.28±7.76) ng/L、(6.47±1.96) 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7±10.44) ng/L、(9.78±2.1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MCP-1和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11.
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技术和聚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将大鼠胰岛从胰腺分离,按Sun等的方法用海藻酸和聚赖氨酸等予以微囊化。每个微囊化和未微囊化胰岛体外培养每24h释放的胰岛素分别为63±42μu和69±42μu。7只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大鼠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一次性腹腔内移植(4.0~4.5)×10~3个微囊化胰岛后血糖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由19.4±1.6mmol/L降至7.9±3.4mmol/L)。每只受鼠每天的饮水量及尿量也明显下降。移植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最长时间已超过222d,仍在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摘取四只BALB/c小鼠的胰腺,0.25mmPenfine针对胰腺反复多点注射胶原酶P后静止消化20min;采用自制的推进式离心管,以单一密度梯度Ficoll液(1.088g/ml)纯化胰腺消化物,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利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纯化后的胰岛移植到实验性糖尿病C57小鼠的肾包囊下,术后观察其血糖变化。结果 纯化后共得到(789.6±26.4)个胰岛细胞当量(IEQ),平均纯度为(77.12±3.23)%;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时的2.35倍(P<0.01)。移植后可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平均达(16.3±2.9d)。结论 提供了快速获取小鼠胰岛细胞的方法,为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一种简易高效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s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移植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1)糖尿病大鼠血糖平均在移植后2天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天升高,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血糖分别在20天和47天升高。(2)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9±3.2)d、(25±5.3)d和(53±7.5) d,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 =5.362, P < 0.05);移植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4±6.8)d、(51±7.9)d、(95±12.7)d,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 =6.821, P < 0.05)。(3)对照组在胰岛移植后7d内,IL-2和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显著高于移植前水平(P < 0.01)。(4) 两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均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MSCs组移植物内可见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陈巧芝  赵芳 《疑难病杂志》2008,7(4):216-2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变化。方法测定68例GDM孕妇和70名正常孕妇的空腹血糖、胰岛素,采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GDM孕妇组HOMA-IR(1.4±0.6)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0.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DM孕妇组HOMA-IS(3.9±0.9)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4.4±0.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增加及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下降可能是GDM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程恩荷  王敏 《安徽医学》2017,38(4):484-486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初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0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167例初次注射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结合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开始注射胰岛素后1、2、4、8、12周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患者注射后1、12周电话回访,以保证完成标准治疗疗程.12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6.48±1.29)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9±1.94)mmol/L,且干预组患者12周后平均胰岛素用量(10.44±4.40)U低于初始用量(12.51±4.6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糖达标率65.9%,高于对照组的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期电话回访可以提高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经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病例。糖尿病病程>1年且≤10年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HbA1C>7%但≤10%,空腹血糖均≥7.0 mmol/L。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①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组(Gla-Gl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起始用量10 u/d,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②门冬胰岛素组30+格列美脲组(BIasp-Gli组),门冬胰岛素30起始用量早餐前6.0 u,晚餐前4.0 u,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每3 d监测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晚餐前、睡前血糖,并要求患者记录出现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症,以及出现严重性低血糖的时间和频次。前8周,每周于门诊就诊,调整胰岛素剂量,格列美脲固定不变,此后每2周就诊,使血糖逐渐达标。要求患者治疗12周复诊,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HbA1C。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9.4 mmol/L±2.1 mmol/L VS 6.9 mmol/L±1.1 mmol/L;9.6 mmol/L±1.8 mmol/L VS 6.8 mmol/L±1.3 mmol/L,P<0.05)、HbA1C(8.6%±1.3%VS 7.3%±0.6%;8.5%±1.2%VS 7.2%±0.5%,P<0.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间的空腹血糖、HbA1C没有差异(P>0.05)。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12周中,Gla-Gli组与BIasp-Gli组的达标率无差别(55.9%VS 58.8%,P>0.05),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两组的胰岛素用量,Gla-Gli组0.35 u/kg,BIasp-Gli组0.30 u/kg。但是,Gla-Gli组的轻度低血糖次数更少(2.12 VS 4.78,P<0.05)。结论对于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均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哪些降糖方案能让患者依从性更高、更适用于天津市人群,进行天津市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选取天津市糖尿病第一鉴定中心针对天津市糖尿病人群的鉴定工作资料,共收集1 003例.发放并收回患者调查问卷、并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以及胰岛功能检测结果等做统计学分析.其中口服降糖药患者470例(口服药组),年龄24~82岁,平均(59.77±9.70)岁,男、女比例为1.07∶1,平均病史(5.86±5.56)年,其糖耐量、胰岛功能检测指标为血清胰岛素水平.共收集注射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者533例(胰岛素组),年龄21~49岁,平均(59.30±10.81)岁,男、女比例为1.28∶1,平均病史(10.01±7.87)年,其糖耐量、胰岛功能检测指标为血清C肽水平.结果 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关系密切,糖尿病的患病趋势由于这一因素将明显加重,各年龄段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2,P=0.964).性别因素中男女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47±0.72)%,女性为(8.20±0.81)%;口服药组男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28±0.52)%,女性为(8.56±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男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63±0.91)%,女性为(7.84±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体质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074,P=0.024).两组不同体质指数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药组470例患者总糖耐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方案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口服降糖药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水平基本为胰岛素抵抗患者,表明天津市糖尿病治疗现状合乎规范.结论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胰岛自身分泌功能尚可,胰岛素分泌尚未相对缺如,效果较满意.糖尿病的发病呈逐渐加重的流行趋势,这与多种因素特别是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萍 《华夏医学》2004,17(4):481-483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空腹血糖 >1 1 .1 mmol/ L的 2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2周的 CSII强化治疗 ,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时胰岛素及 C肽曲线下面积 ,由 Homa模型计算的 Homaβ、Homa IR,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2周的 CSII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其中 2 0例患者的空腹、餐后 2 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 (3.2± 0 .8) d、(5 .5± 1 .9) d达到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 ;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由 Homa模型计算的 Hom aβ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Homa I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患者 ,短期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高血糖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高血糖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一组血糖在70 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历情况,并与血糖在33.3~55.5 mmol/L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48 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780±38)u,对照组为(162±12)u,P<0.01,病死率为86.4%(对照组为25.7%,P<0.01).结论 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用高灵敏度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用稀释度为1:5×10~6灰鼠抗牛胰岛素抗体及~(125)I-猪胰岛素作标记抗原(约1000cpm/管),用炭末分离游离胰岛素,其灵敏度较高,最低检测浓度为0.5p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平均为99.7%;批内、批间CV<5%。在美国纽约退伍军人医院102例截瘫病人中43名糖耐量正常者,35例糖耐量异常者及24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分别为8.96±4.67μU/ml(x±SD),10.38±8.93μU/ml及15.17±9.66μU/ml。本方法可测空腹状态下低浓度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