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像学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并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记录颅内压值(ICP)。观察手术前后头颅CT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0.1~1.0 mm;Ⅲ级:1.1~2.0 mm;Ⅳ级:2.0 mm。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GOS评分5~4分者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1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分析环池分级、ICP及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其开颅术后环池分级与ICPct存在负相关性,环池分级越低者的ICPct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池分级、ICP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开颅术后ICP72 h水平与患者GOS评分的相关性最强。预后不良组的ICP72 h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ICP72 h预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21 mmHg,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CT环池分级可反映其ICP水平,评估预后;ICP监测的作用优于环池分级,术后ICP72 h是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将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中,可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CT扫描征象的环池形态和中脑变形程度与病人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 对132例病人早期CT扫描,在中脑水平准确测量环池宽度,分6个组记录数据。同时观测中脑有无变形及测量其前后径与横径之比。治疗后按COS标准,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通过比较,环池宽度〉1mm者有较佳的预后;中脑无变形及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0.9:1.1者的预后较佳。结论 研究得出,环池形态、中脑受压变形能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并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6h内的头颅CT影像表现进行相应观察,100例预后良好的患者与100例预后不良好患者,分别为甲组与乙组。对其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将结果进行对比,以求找到CT影像较好的特征。结果对2组进行观察发现,2组轻-中度的局灶性脑损伤与环池-基底池受压、重度弥漫性脑损伤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进行多重原因分析过程中发现,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影像表现为重度弥漫性脑损伤,也就能够推断出环池-基底池闭塞或者受压、硬膜外血肿为预后独立相关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头颅CT表现和预后的效果关系密切,进行长期的总结与相应的实践,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环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环池在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36例颅脑损伤患者CT的环池变化,分析预后及其临床意义。结果Ⅰ型:环池无变化,20例中死亡1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44例中死亡5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38例中死亡14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34例中死亡23例。结论环池变化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3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29例,预后不良10例,,有效率为92.3%(36/39)。入院GCS,脑疝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可引流炎症物质并通过鞘内注射配合抗感染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01~2004—12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重型颅脑外伤后24h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和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对两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17.6%)在颅脑损伤后24h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6例必须行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较无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高。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积极预防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颅内压(ICP,)与动态心电图(DCG)的连续监护.结果显示:3O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同时有ICP及DCG异常改变者24例,占80%.4例死于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并发症的患者均有明显的心电图改变,余20例经治疗伤情逐渐平稳、好转及康复,其心电图改变也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至正常或好转.说明重型颅脑损伤的ICP和DCG监护对伤情和预后的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头颅CT表现,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轻-中度局灶性脑损伤和重度弥漫性脑损伤、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弥漫性脑损伤(OR=0.108,P=0.018)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表现,硬膜外血肿(OR=3.743,P=0.020)、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OR=0.106,P=0.000)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头颅CT表现与预后关系密切,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头颅CT表现,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相关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轻-中度局灶性脑损伤和重度弥漫性脑损伤、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弥漫性脑损伤(OR=0.108,P=0.018)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表现,硬膜外血肿(OR=3.743,P=0.020)、环池-基底池受压或闭塞(OR=0.106,P=0.000)是预后独立相关的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头颅CT表现与预后关系密切,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重型颅脑损伤CT分型方法,探讨其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208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CT表现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在应用CT分型后CT显示的各型脑损伤部位、范围、轻重程度等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CT分型具有早期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同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多种处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12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于对侧开颅减压及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患者的预后远比术后复查CT再于对侧开颅减压患者的预后好,行单侧大骨瓣减压及脑叶切除加单侧大骨瓣减压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应积极于对侧开颅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机理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应对措施,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过度通气、咬除颅底骨质、阶梯性减压、及时复查颅脑CT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随访三月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9例、轻残11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迟发性血肿(63.8%),弥漫性脑肿胀(27.6%)及脑梗死(8.6%)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要正确判断,区别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性心肌损害早已被尸检证实,但目前临床上对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为了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与血清酶学检查,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心肌损害伤情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25例,其中入院时GCS评分≥13分5例,9~12分5例,≤8分15例;按GOS评分,疗效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14例;死亡率56.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入院时伤情越重,发生一个或数个脑叶梗死的可能性越大,且病情凶险,预后差;及时诊断与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其中43例伤后并发SIRS,分析SIR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与脑挫裂伤、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血肿破入脑室、高血糖以及开颅手术显著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存在SIRS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系多种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过程,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发生SIRS提示脑组织广泛损害,临床症状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治疗组早期进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术,比较两组预后,分析其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恢复优于对照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颅脯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的患者152例,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的患者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颅内压监测和预后情况. 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中线基本恢复者的比例(82.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41.4%).术后颅内压(30~35 mm Hg)较常规手术组(40~60 mm Hg)明显下降,疗效(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56例,死亡27例)较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42例,死亡34例)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嵌顿,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 2例患者预后良好,术后3月并发脑积水,其中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外3例患者死亡。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伴小脑幕静脉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的患者远期容易并发脑积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90例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2例,保守治疗28例。治疗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良好32例,中残15例,9重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30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8例)。结论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