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寄生原虫一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隐孢子虫后,虽可引起急性腹泻,但常为自限性;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感染后,则可引起严重胃肠炎并伴有水样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而危及生命,是艾滋病病人的重要致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安徽省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安徽省11个地市5421份不同人群的新鲜粪膜标本进行镜检. 用ELISA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BSA) 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G, IgM和T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 安徽省地区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3%,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为淮北1.82%和阜阳1.8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人腹泻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15%, 0.82%, 0.82%, 0.83%, 0.85%, 2.88%和8.33%,幼儿、成人腹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P<0.01). 男、女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相近. 城市和乡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3%和1.72%,差异显著(P<0.05). 卵囊阳性者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IgG,IgM,IgG IgM阳性率分别为63.4%,17.1% 和19.51%. 隐孢子虫感染后的体液免疫以IgG为最多见. 卵囊阳性者CD3 ,CD4 ,CD8 和CD4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0.66±0.07)%,(0.44±0.06)%,(0.28±0.04)%和 (1.58±0.32)%,与卵囊阴性者相比,CD3 ,CD4 ,CD8 和CD4 /CD8 差异有显著性(P<0.05). 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 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呈"双峰型",以幼儿、成人腹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见,农村多见于城市. 亚临床感染是主要表现形式,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pp.)发现于本世纪初期,但直到1976年才有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报道。由于免疫缺陷患者特别易感,常可导致死亡,因而80年代艾滋病的发现,对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现已证明,隐孢子虫感染广泛存在,是人类和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1~4〕。1987年笔者等报道我国的人隐孢子虫病以后,各地都有感染的报道〔5〕。根据形态学,隐孢子虫至少有6种:寄生于哺乳动物的小鼠隐孢子虫(C.muris)和小隐孢子虫(C.parvum),鸟类的贝利隐孢子虫(C.baileyi)和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  相似文献   

4.
1991—1992年,调查了非腹泻人群2853人,腹泻患者1640例,畜禽及动物宿主7种830只的隐孢子虫感染。非腹泻人群的隐孢子虫阳性率为1.47%,腹泻患者为5.12%,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强度与季节有关,儿童阳性率较高,5种畜禽动物宿主检出隐孢子虫,以牛和鼠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区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霖  普冬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360-36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Cs)是由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胃肠道和呼吸道隐孢子虫所引起的。在免疫低下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感染率高且危害严重,其引起的腹泻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为了解隐孢子虫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感染率,本实验室对我院30例住院  相似文献   

6.
诊断隐孢子虫病的实验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体和动物体的消化道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而引起。隐孢子虫于1911年发现,属于原生动物亚界、孢子虫纲、真球虫目、隐孢子虫属。自1976年美国首次报告人体病例以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发现病例日益增多,它不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而且在胃肠炎病例和健康人中也屡有发生。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十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恶性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十堰市太和医院217例恶性肿瘤患者粪便,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217例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8.8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9.58%和4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放疗、化疗+放疗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8.46%、37.88%和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别的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是:呼吸系统为37.50%、消化系统为60.78%、乳腺为38.89%、其他(包括脑瘤、肾上腺瘤、甲状腺瘤等)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徐州市区和农村6个点隐孢子虫感染调查,≤15岁儿童5089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89例,各点均有发现,平均感染率为1.75%(0.7~5.06%)。<4岁婴幼儿感染率明率高于4~15岁儿童(P<0.01)。部分病例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半数以上有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腹泻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4%(57/89)出现腹泻,但亦发现较多的无症状带虫者。病例家人和畜粪便亦检获到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综合性医院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防控隐孢子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肠道门诊,2013—2015年期间采集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采用病原学的改良抗酸染色法和检测粪抗原的免疫层析试剂条法进行检测,以了解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并对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2 817份,检出隐孢子虫病原学阳性37份,总阳性率为1.31%。3所医院腹泻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孢子虫阳性者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职业以外来务工人员阳性率较高。6—9月为发病高峰,夏季明显高于冬季(P0.05)。各类性状粪便隐孢子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不洁食物史者分别为67.57%、21.62%、18.92%、16.22%、51.35%。试剂条法检测隐孢子虫粪抗原阳性率为2.59%。结论春末和夏秋季是隐孢子虫感染高发季节,应加强监测。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能提高隐孢子虫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正> 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最早系Tyzzer于1907年在实验小鼠的胃粘膜腺体中发现以后证实本虫可寄生于人及多种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引起隐孢虫子病(Cryptosporidiosis)随着对本虫认识的提高和对本病诊断技术的改进,发现的病例日益增多,本病不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而且一般的胃肠炎病例甚或健康人,特别是兽医和农民,也常受染。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及体重下降等。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例,症状一般较轻,仅表现为自愈性的腹泻,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常可  相似文献   

11.
小儿隐孢子虫病大蒜素治疗效果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6年Nime首次报道人类隐孢子虫病以来,随着对该虫认识的提高和检验技术的改进,发现的病例日趋增多,本病已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国内人体隐孢子虫病于1987年8月在南京发现,我院于1988年7~9月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腹泻小儿478份粪便,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20例。18例采用大蒜素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潍坊南部山区儿童隐孢子虫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隐孢子虫病在潍坊南部山区儿童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随机抽样收集1943份儿童和部分患者家的家畜粪便样品,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复染法染色,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样本儿童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3%,低年龄儿童感染率较高。秋季为儿童的感染高发季节,感染儿童家中饲养的家畜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家中的家畜。结论:潍坊南部山区儿童隐孢子虫的感染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低龄儿童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不良的卫生习惯及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有关;病畜可能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2004年和2005年夏秋季节,收集齐齐哈尔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3.33%,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09%。分别在龙江、林甸、富裕、富区查出隐孢子虫。结论隐孢子虫流行分布广泛,学龄前儿童及老人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病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引起免疫缺陷性疾病 ,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约有十几种 ,其中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 ,弓形体 ,孢子球虫等 ,而在胃肠型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中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为最常见。有人统计 5 7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有 4 2例死于本病 ,故国外对艾滋患者检查隐孢子虫已列为常规项目[1] 。因其常以并发感染且易造成临床误诊增加了死亡率 ,本文对隐孢子虫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流行等研究的若干进展予以介绍。1 病原生物学特性隐孢子虫最初于 190 7年被Tyzer发现并描述。对人类致病的报道始见于 1976…  相似文献   

15.
大蒜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是一种新发现的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更易致严重腹泻。近年来发现的病例日趋增多[1] ,国内试用大蒜素治疗该病效果较好[2 ] 。为了解大蒜素对隐孢子虫的作用机制 ,我们观察大蒜素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6.
微小隐孢子虫是儿童腹泻的隐匿原因之一。本文报道1例1岁患有短肠综合征的女童,因感染微小隐孢子原虫而发生严重腹泻和脱水。本例患儿的隐孢子虫严重感染可能由小肠切除术所引起。对于更多的患者,需将小肠切除作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或严重腹泻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对微小孢子虫感染的认识,有助于诊断此类感染,因为在特别要求时才进行特殊的快速染色。短肠综合征婴儿的微小隐孢子虫性腹泻1例@Hizl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aculty of Medicine,Dokuz Eyll University,Incirati,Izmir 35350,Turkey @Aksoy. @Arslan N. @…  相似文献   

1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型(D-IBS)最多见。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心理因素、遗传、环境、肠道菌群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黏膜免疫激活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2]。肠黏膜免疫激活在腹泻型IBS患者中尤为明显。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提示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3]。但肠道T淋巴细胞亚群与IBS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本课题旨在探讨结肠黏膜T淋巴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病免疫及免疫诊断研究进展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马良综述陈雅棠审校中图分类号R382.3;R392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主要寄生于消化道上皮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免疫功能健全的宿主感染本虫后一般表现为自限性的短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尚未报道过鼻孢子虫病。本文报道了在赞比亚所遇到的四例睑结膜鼻孢子虫病,并复习了文献。对鼻孢子虫病的病原、病变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合文献作了描述和介绍。鉴于本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均有发生,故写作本文以引起国内注意。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可引起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惠性原虫病。近年皋,隐孢子虫病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在国外,隐孢子虫已被列为艾滋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隐孢子虫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分类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