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效果,自1995~1996年我们对本校大学生1050名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1995年入学新生和两个系的二至四年级学生计1050人,男生767人,女生283人。教育后学生214人,男生177人,女生37人。年龄17~24岁。1.2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法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等。健康教育方法是由医务人员讲解预防艾滋病知识、国内外艾滋病疫情、我国受艾滋病威胁的情况、艾滋病日主题等;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赠阅有关书籍等。把预防…  相似文献   

2.
游敏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89-291
目的 探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并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上升,但对传播途径的掌握仍存在一些误区。结论 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是提高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和性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某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评价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5年3~10月,随机整群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50%以上的仅有4项,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健康教育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集美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大学生掌握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形势之严峻,对非传播途径亦存在错误的认识。结论:针对大学生的现状,通过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哈尔滨理工大学生本科生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开展的艾滋病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实践(practice)情况(简称KABP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样1000名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及干涉,教育前后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结果: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深入;采用专家讲座、发放宣传笔记本等干预的效果是理想的。在调查问卷的15项答题中,干预后的正确答题率有14项比干预前提高,提高率为93.9%。从而揭示出,开展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且艰巨的任务,除了健康教育部门的工作外,还需要教育、宣传等多部门参与。结论: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KABP效果显。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的现况,探寻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昌市某高校701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主要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有关艾滋病的专业知识,多数学生仍很模糊并且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存在着思想障碍;74.6%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并且男女认识有很大的显著性(P〈0.05);98%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技能。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仍需提高,部分学生的态度有待改进,应加强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认知及性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莲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27-142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及性行为,为有关的政策制定或生殖健康教育项目提供背景资料或指导方向。方法:对在校的2000名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答错率相当高,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婚前性行为达到13%,避孕套使用率57%,婚前性行为影响生殖健康,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与对艾滋病性病认知相关。结论: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消除恐惧心理,进行健康心理咨询,减少婚前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对抽取的660余名大学生匿名进行相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58.6%提高到74.8%。干预后,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和“合理营养与运动,增加抵抗力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9%和33.9%。多因素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与上大学前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就读学校开展健康性观念教育和登陆色情网站呈正相关(P〈0.01),与共用针头或针管注射呈负相关。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4.6%),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0.7%)。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得到加强。广播、网络宣传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湖北省老河口市5.4万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以丹江口市作为对照,使用KAP和RAP调查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44.5%的农村妇女不知道艾滋病的严重性,46.6%的农村妇女不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没有1人知道完整的艾滋病传播途径,81.5%的人不知道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干预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正确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结论:当前农村妇女对艾滋病主要相关知识认识较低,某些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学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在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受到同学的欢迎。培训前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为58.5%;培训后达99.2%。结论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085名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娄底市大学生AIDS知识知晓程度及对AIDS患者的态度和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058名学生进行AIDS基本知识和态度前后两轮问卷调查。结果12道AIDS基本知识问卷题,宣传教育前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5道题,经宣传教育后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11道题,所有问题前后两次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学生对待AIDS患者持关心态度,前后两次回答差异无显著性,愿意同AIDS患者同班上课且教育后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AIDS健康教育行之有效,让学生完整地了解AIDS基本知识并持之以恒,才能更有效地遏制AIDS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动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2071名、高中生2589名、职中学生2796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高于教育前;对12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教育后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安全性行为教育、反吸毒教育是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参观图并茂的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VCD,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应与性伦理、性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效果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西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一年级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09级新生中随机抽取16个班的学生,采取匿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932份,回收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应答率为96.85%。大一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0.34%,男生的知晓率(81.68%)高于女生(79.91%)。大学前生活地是城市、县城、农村的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4.54%、80.96%和79.63%)存在差异,且有中学接受艾滋病教育经历的学生知晓率(80.89%)高于没有该经历的(78.31%)。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4.84%~97.98%,但对于"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仅为73.09%。对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持有积极态度的占59.56%,且本科生的积极态度(61.47%)高于专科生的(56.91%),学生大学前生活地不同其态度亦存在差异。45.90%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大学生发生同居现象的仅占36.77%。[结论]大一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积极态度尤其低,其性观念较为开放。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宣传教育力度,培养正确的性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西某学院不同专业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持积极态度比例人数增加;4种干预方法相比较,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形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媒体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4.35),教育后得分为(27.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大学300名大一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教育效果指数均大于1.0,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善,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以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程度,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防范艾滋病的自觉性以及带动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能力。方法运用多媒体采取专题讲座和直接对话解答问题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217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说明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效果显著。建议今后应对所有在校大学生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性交传播、母婴传播、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是89.7%、88.4%、64.9%和98.4%。56.4%的学生对我国面临艾滋病的严重挑战持赞成态度;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占64.7%,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占74.6%,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的占89.0%。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大部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