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7例发生术后复发、播散,1例患儿死于疾病进展。放疗剂量为36.0~55.8 Gy,5次/周,1.7~1.8 Gy/次,平均剂量45.0 Gy。所有患儿放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5、8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4%、28.3%、28.3%。3、5、8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7.5%、87.5%。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儿童脊髓室管膜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肿瘤残存或间变性室管瘤患儿,术后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复发性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56例复发性鼻咽癌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部剂量50~70Gy/36~52d(中位64Gy/44d).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年以上.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鼻咽部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2 %、44.6%和53.6%.复发间隔时间>2年和复发临床分期T2期者,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高(P<0.05);再程放疗剂量≥60Gy者,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优于<60Gy.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复发性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复发间隔时间、复发临床分期和再程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体部伽玛刀配合热疗及增敏剂治疗复发及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自 2012 年 1 月至2014 年 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收治的 63 例复发及转移软组织肉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 治疗,处方等剂量线采用 55%~7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 4~5.5 Gy/次,治疗 10~13 次,总放射剂量 44~55 Gy。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增敏剂治疗,增敏剂使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每次 1.00~1.50 g 静脉滴注,隔日 1 次,伽玛刀治疗前 0~3 h 给药,共 5~6 次。30 例患者配合热疗,自伽玛刀治疗后开始,每次 1 h,每周 2 次,共 6 次,每次热疗在伽玛刀治疗后 4 h 内进行。  结果  治疗后 3 个月总有效率为 77.7%;伽玛刀联合增敏组的 1、2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78.8%和 63.6%,1、2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7%和 63.6%;伽玛刀联合增敏及热疗组的 1、2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3.6%和 70.0%,1、2 年生存率分别为 80.0%和63.3%;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  结论  对复发性软组织肉瘤采用伽玛刀配合热疗及增敏剂进行治疗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显微镜下病理反应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术前放疗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36例, 男26例, 女10例, 中位年龄为57.5岁。临床分期: Ⅱ期2例, Ⅲ期12例, Ⅳ期22例, 受侵上颌窦区中位放疗剂量为60Gy, 中位休息23d后行上颌窦癌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标本连续切片并HE染色, 显微镜下评价肿瘤组织放疗反应程度并分析其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依据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病理反应分度标准, Ⅰ度放疗反应为33.3%, Ⅱ度为16.7%, Ⅲ度为50.0%。治疗后中位随诊51个月, 随诊期间复发14例, 占38.9%, 其中局部复发13例。全组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70.9%, 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肿瘤组织Ⅰ、Ⅱ、Ⅲ度放疗反应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但Ⅱ、Ⅲ度放疗反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将Ⅱ、Ⅲ度合并为重度反应组, Ⅰ度定为轻度反应组, 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5%和83.3%(P < 0.001)。重度反应组与轻度反应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3%与8.3%和30.0%, P值均 < 0.001。综合性别、年龄、病理分化、放疗剂量、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临床分期以及肿瘤放疗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放疗后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反应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见于儿童,在成人很少见,特别是头颈部脑膜旁横纹肌肉瘤,预后较儿童差;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成人脑膜旁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结果。方法:从2008年12月31日至2015年7月10日我科连续收治11例均经病理证实的无远处转移成人脑膜旁横纹肌肉瘤,女性7例,男性4例,中位年龄36岁(21~55岁),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中位时间8周(4~12周),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堵、溢泪、眼眶疼痛、治疗眼球突出、颅神经麻痹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均行增强MRI和CT检查,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9例,其中诊断时7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无远处转移。病理类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7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4例;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8例,放疗+化疗治疗2例,手术+放疗1例;化疗方案均为IE方案(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11例全部行调强适形放疗,10例行辅助放疗(60~66 Gy),1例给予根治量放疗(69.96 Gy);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累积总生存率。结果:全组中位随访16个月(8~88个月),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累积总生存率约为47.1%,估计平均生存时间48.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最长1例无病生存88个月,3年局部控制率为72.7%;失败类型:远处失败共5例,其中远处转移同时伴局部和淋巴结失败1例(未做手术),远处转移和淋巴结同时失败1例(未做淋巴结区照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1例(未做手术),2例单纯远处转移(1例未做化疗,1例仅作2周期巩固化疗),1例单纯淋巴结失败(未做淋巴结区照射)。死亡5例,均有远处转移者。结论:成人脑膜旁RMS是侵袭性很强恶性肿瘤,诊断时多侵犯颅底、颅内或眼眶内,很难手术彻底切除,手术联合IMRT放疗可获得较高局部控制率;尽管采用综合治疗其预后仍然较儿童横纹肌肉瘤差,主要失败方式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治疗计划设计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体架内的真空垫内,带定位体架作CT增强扫描,勾画靶区后进行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DT35~50 Gy,分5~9次,9~18 d完成;等效生物剂量43~70 Gy.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77.3%.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使处方剂量线和肿瘤靶区相适形,剂量分布比常规放疗更合理;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有疗程短、分次剂量高、放疗反应低和提高生存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龙斌  谭兵  周宪  樊春波  吴府容  王颖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0):1556-1558
  目的  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中, 分析同步治疗与序贯治疗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14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例进行随机分组, 同步治疗组: 放疗联合TP同步化疗; 序贯治疗组: 一疗程TP诱导化疗+根治性放疗+3疗程TP辅助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技术, 化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放疗及化疗方案联合治疗与同步治疗相同。  结果  全部病例至少随访2年, 同步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2%与76.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7%与19.4%;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4%与66.7%。  结论  研究表明局部晚期鼻咽癌接受同步放化疗, 无瘤生存率提高, 远处转移率降低; 不良反应与序贯治疗相比, 主要是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 但经对症处理, 患者一般都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在本中心治疗的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合理方案。  方法  自1997年10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肿瘤科共治疗了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患者,并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在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0.4岁(14~51岁)。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6~104个月)。其中22例为骨来源,5例为软组织来源。除2例患者外,其余25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其中只有17例达到了广泛性切除的外科边界。16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13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随访术后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9.5%。  结论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易于出现远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否能达到广泛切除的外科边界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仍需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在局部复发晚期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年 7月到 2 0 0 0年12月 ,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2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 6MVX线照射 ,设 1~ 3个中心 ,80 %剂量曲线将靶区完全包含。总剂量DT2 4~ 64Gy(中位剂量 5 2 .2Gy) ,单次剂量DT4~ 8Gy(中位剂量 6.4Gy)。 结果 局部复发鼻咽癌经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年生存率为 78.3 % (18/2 3 )、2年生存率为 69.6% (16/2 3 )。 3 9.1% (9/2 3 )的患者随访期内死亡 ,其中死于局部复发 1例 ,死于远处转移 5例 ,鼻咽大出血 3例。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但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26例,其中辅助化疗组116例,辅助放化疗组110例。辅助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88例,调强放疗22例。剂量范围45~54 Gy,中位剂量50 Gy。全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4周期。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术后化疗两组不同辅助治疗模式对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0.5%、10.5%,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5.5%、29.7%、33.2%(P=0.001),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化疗组1、2、3年OS分别为94.2%、76%、70.7%和95.6%、68.4%、53.5%,组间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9),1、2、3年D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术后放化组的胃肠道、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2%和64.5%,高于术后化疗组的41.4%和30.2%(P=0.000;P=0.000)。亚组分析显示Ⅱ期患者术后放化组和术后化疗组1、2、3年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0;P=0.067)。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组的1、2、3年OS高于术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FS与术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术后放化组中20.9%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10%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Ⅲ期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放化联合治疗组血液学及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术后单纯化疗,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盆腔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可较常规放疗显著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黄丹丹  李涛  张军  陈博  郎锦义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1-1963
  目的  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将6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 单纯放疗组14例; 同步放化疗组29例;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2例。观察近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46例, 稳定病情8例, 病情进展4例, 总有效率81.5%。其中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57.1%;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86.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 仅有2例患者出现Ⅰ度皮疹, 1例患者出现Ⅰ度恶心, 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血压下降, 均未影响治疗。  结论  联合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但联合治疗组是否优于同步放化疗还无定论; 尼妥珠单抗的近期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 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 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 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 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  结论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术前单次、术前40Gy放疗及术后放疗对直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 于1990年 4月至 1994年 12月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术前单次组 39例,术前40Gy组 43例和术后放疗组 45例。术前放疗组中病理 若属T_3期以上,则加用术后放疗。术前单次组放疗剂量为5Gy-6Gy/次,放疗后48 小时内手术。术前40Gy组中位剂量为40Gy/20 次(20Gy- 40Gy),放疗后休息 4周手术。术后放疗组中位剂量为 55.1G y/29次(30Gy- 63Gy/15次~ 35次),手术放疗间隔为 3~ 4 周。[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78个月,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58、47个月,Kaplan Meier法计算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3%、487%,67.4%、489%和622%、42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8%、23.1%,14.0%、23.3%和22.2%、28.9%。单因素Log rank检验术前放疗2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术后放疗(P<0.05)。5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适当剂量的术前放 疗较术后放疗具有更高的局控率和较低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  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 CI=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 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  结论  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相似文献   

17.
陶华  陆进成  陆昕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71-1374
  目的  比较并分析调强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治疗胸段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4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 均经胃镜病理证实且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接受单纯调强放射治疗(单放调强组), 32例接受调强放疗同步FP方案化疗治疗(同步放化组)。同步化疗方案为复方氟尿嘧啶80 mg/m2, d1~5, 奈达铂70 mg/m2, d1。放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 单放调强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70 Gy, CTV 54~63 Gy, 同步放化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 Gy, CTV 54 Gy。分次剂量为GTV 2.0 Gy/次, CTV 1.8 Gy/次。6~7周完成。  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不良反应小, 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 随访率为97%单放调强组与同步放化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93.3%、60.9%、25.4%和90.3%、78.7%、58.1%(χ2=3.198, P=0.074),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4.1%、29.4%和93.5%、71.1%、55.9%(χ2=4.733, P=0.030)。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单纯调强放疗组高, 经对症处理后,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无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或延长治疗时间。  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较单纯调强放疗组能提高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