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可评价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2例,分为3组。Ⅰ组:单用两性霉素B(AMB)静脉滴注或合用氟胞嘧啶;Ⅱ组:单用氟康唑静脉滴注或与氟胞嘧啶合用;Ⅲ组:治疗分二期,前期采用AM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或合用氟康唑,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维持至脑脊液直接镜检连续3周阴性。结果:Ⅰ组8例患者中5例痊愈,2例好转,1例死亡,1例复发。Ⅱ组4例患者痊愈与死亡各2例,无复发。Ⅲ组10例患者全部痊愈,无复发。结论:二期治疗法是一种适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注射治疗,其他治疗与鞘内注射组相同。结果:鞘内注射组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非鞘内注射组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鞘内注射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缓解高颅内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荐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Ommaya管脑室植入治疗难治性脑膜炎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文  蒋红  邵宇权  胡兴越 《浙江医学》2001,23(12):734-736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均为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颅高压和意识障碍往往预后不佳 ,Ommaya管应用可使预后得以改善 [1 ,2]。1996年8月到1999年5月 ,我们采用Ommaya管脑室植入术治疗4例难治性脑膜炎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从1996年8月到1999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例难治性脑膜炎患者 ,脑脊液培养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各2例 ,均经正规治疗4周 (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二性霉素B0.3mg·kg-1·d -1联用5-氟胞嘧啶150mg·…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用药护理.方法:对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鞘内给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规范用药护理,加强用药监护.结果:严密观察病情、严格配置药液、规范使用药液、加强用药时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的药物指导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起...  相似文献   

5.
张频 《大家健康》2016,(5):161-16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48例(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24例为一组。对照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两性霉素 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对比2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及隐球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隐球菌转阴率(75.00%)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用于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治疗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杨建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210000二性霉素B常用来治疗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但该药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不能在脑脊液中形成足够的杀菌浓度。我院用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配合其它疗法治疗5例新生隐球菌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确诊,均符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误诊率高,一般采用内科治疗,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确诊,依赖于从患者脑脊液(CSF)中检出结核杆菌。以目前临床常用的PCR。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ELISA测血清中结核杆菌抗体四种检测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实验组:64例TBM患者均为该院儿科、神内传染科住院病人,均符合TBM的诊断标准,且临床抗痨治疗有效的典型病例;对照组:45例非TBM中正常人21例系手术腰麻留取CSF。病毒性脑膜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中毒性脑病4例,脑膜白血病3例,脑瘤3例,高热惊厥1例均由腰穿留取CSF,4℃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年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采用二性酶素B(AM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64.3%。10例无效患者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 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Antifungal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antifungal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Ⅰ was given intravenous amphotericin B alone or combination with flucytosine therapy. Group Ⅱ received intravenous fluconazole alone or combination with flucytosine. The treatment of Group Ⅲ wa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where the patients received intrathecal amphotericin B plus intravenous amphotericin B with or without intravenous fluconazole until the mycological cultur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turned negative, followed by oral fluconazole or itraconazole as maintenance therapy until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CSF showed negative once a week for three consecutive weeks. Results Of the twenty-two patients, 17 (77.3%) were cured, 2 (9.1%) improved, 3 (13.6%) died, and one (4.5%) relapsed. Of the 8 patients in Group Ⅰ, 5 were cured, 2 improved, one died and one relapsed; Of the 4 patients in Group Ⅱ, 2 were cured, and 2 died; All the 10 patients in Group Ⅲ were cured without any recurrence.Conclusion The two-step therapeutic regimen may be suited to the treatment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2.
1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疗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鞘内注射治疗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Fu+鞘内注射治疗2例。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治愈3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余7例自动出院。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低剂量两性霉素B(<0.7 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脑1周以上、资料完整的31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转归.结果 31例患者中,8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确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呕吐,22例(78.6%)患者的颅脑MRI或CT检查发现异常.应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后,完全应答率19.4%(6/31),部分应答率54.8%(17/31),总有效率74.2%.除1例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1年的归因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0(0/30)和10.0%(3/30).此外,26例(83.9%)患者出现两性霉素B相关不良反应,以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贫血为多见,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脑,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自1994年至2002年间,13例患儿包括白念珠菌肝脓肿和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和皮肤淋巴结感染、孢子丝菌病等儿童原发性深部真菌感染,探讨采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患儿均为临床和真菌学确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阳性并鉴定到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采用二性霉素B或静脉滴注,结合自身脑脊液稀释的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其他患儿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口服、10%碘化钾口服、二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前后患者均检查肝肾功、血常规和尿常规。结果 13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有效率为92.3%。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未见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明显变化。二性霉素B和二性霉素脂质体治疗的患儿出现低热、肌肉颤抖、低血钾等。其他治疗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可根据年龄和病情、深部真菌感染菌株不同,分别给予二性霉素B、二性霉素脂质体、伊曲康唑等治疗,安全性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吴庆军  唐福林 《北京医学》2001,23(4):217-219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7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变化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隐脑多于SLE患者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出现,起病隐匿、进展慢,临床及CSF系列生化检查呈非特异,易误诊为狼疮脑病或结核性脑膜炎,CSF真菌培养或涂片镜检发现隐球菌是确诊的关键。对以两性霉素B为主的抗真菌治疗反应较好,有效率100%,结论:早期诊断和有效抗隐球菌治疗可显著改善SLE合并隐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Two patients with Hodgkin''s disease and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re described. 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ntifungal agents, amphotericin B and flucytosine. Nephrotoxicity was easily reversible in both patients and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seen with this combination therapy. Intrathecal therapy with amphotericin B was used in both patients.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ay prove to be a combination of oral flucytosine, with amphotericin B given by intrathecal injection as well as rapid low dose intravenous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与5-Fc)茨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患者中ALT升高占38.5%(15/39),BUN升高占61.5%,Cr升高占48.7%,CK及CK—MB升高占20.5%。结论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主要是对肾小管的损伤,引起尿毒症的可能性小.心脏毒性及中毒性肝炎发生率较高,但一般不致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9.
陈利明  肖增璜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815-816,813
目的:探讨隐球菌定量计数法在判断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MB治疗前后计数定量脑脊液(CSF)中的隐球菌数。结果:通过计数定量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数,从AMB的开始治疗前数为102个/全片至患者愈数为0个/全片,直观地看出治疗效果。结论:隐球菌定量计数法是一种比较直观、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方法,实验室所提供的数据,能很好地协助临床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