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颖颖  蒋卫民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1837-1841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各种血管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在进展至血管性痴呆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VCI的发展,甚至逆转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单药、有效部位、复方制剂等具有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的作用。该文从VCI的概念、发病机制、细胞和分子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的关系。评价甲状腺素治疗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甲状腺素片治疗。结果: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阳性12例(13.9%);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阳性11例(12.8%);慢性荨麻疹组TGA及TM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12例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用甲状腺素片治疗,6例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5例自身抗体阴性患者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均无效。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对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用甲状腺素片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循环、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探讨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8-10/1999-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选择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针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以11.35,4.54和2.27g/kg的针箭颗粒混悬液(由鬼针草、鬼箭羽、玄参、泽泻等组成,委托江阴天江制药厂生产)、40mg/kg的卡托普利混悬液及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为2mL,1次/d。另取Wistar-Kyoto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2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大鼠均给药8周。治疗8周后应用尾容积法以HX-Ⅱ型小动物血压测量器测量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应用放免法测定反应各组大鼠肾脏损害指标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循环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高剂量组、模型组各有1只大鼠因感染死亡,模型组另有1只因灌胃意外死亡,进入结果分析针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8,8,8,6和6只。①给药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组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q=4.12~5.96,P<0.01),给药后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血压较给药前均明显下降(t=2.46~3.40,P<0.05或P<0.01)。②给药前各组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正常组(q=2.19~7.30,P<0.01~0.05)。给药后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的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模型组(q=5.60~7.10,P<0.01),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③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q=4.86,P<0.01),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q=5.63,5.98,P<0.01)。④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与收缩压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成明显正相关(r=0.434,0.501,P<0.05),与循环血管紧张素Ⅱ无相关性(r=0.102,P>0.05);尿β2-微球蛋白与收缩压及循环血管紧张素Ⅱ、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542,0.210,0.674,P<0.01~0.05)。结论:针箭颗粒在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同时,可降低反映早期肾脏损害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同时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早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继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性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云南省红河州地区部分HIV-1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确定该地区流行的HIV-1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监测依据.方法 应用反转录(RT)-PCR扩增HIV-1多聚酶基因,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果 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5岁.静脉注射毒品感染34例,性传播感染12例,采供血和输血感染2例,感染途径不详12例.基因亚型分别为08-BC亚型53例,占88.3%;07-BC亚型6例,占10.0%;01-AE亚型1例,占1.7%.耐药相关基因总突变率为33.3%.与蛋白酶抑制剂(PR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RTI)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0%和31.7%;蛋白酶基因主突变位点为1541M、V82VFIL、M46MI,各占1例.反转录酶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T69D 4例,A62V 6例,D67DE 1例,E44D 1例,V179D 2例,V179E 1例,K238KN 1例,L234T+P236S 1例,V106E 1例.结论 云南省红河州地区HIV-1感染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HIV-1基因亚型以08-BC亚型为主;已存在与PRI和RTI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6.
郑建铭  吴吉芹  蒋卫民  施光峰 《肝脏》2012,17(10):757-759
患者,男,52岁。因"胸痛5月余,反复中上腹不适伴黄疸3月余。"于2012年2月6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患者2011年8月底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不伴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9月1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增强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双侧肺门、纵膈、右腋下淋巴结肿大"。于2011年10月11日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行胸腔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神经病理变化有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脑萎缩和选择性神经元丢失。由于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当患者血清胆固醇增高时,AD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同时,能降低痴呆发病率,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高血压病代谢障碍及靶器官损害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高血压病(EH)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使EH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EH不仅是血液功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是代谢病。它与脂肪、糖等代谢紊乱并存,更主要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重塑。因此 EH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要控制血压水平,更主要是改善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报道中医药治疗EH不仅有确切的降压效应,而且有改  相似文献   
9.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血脂康在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中的抑制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重大问题,结核分枝杆菌和HIV均是在细胞内复制的病原体,通过损伤细胞免疫而造成持续感染。随着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了解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一些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机制。树突状细胞(DCs)通过高水平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 II)类分子、协同分子及黏附分子,诱导免疫激活,促使T细胞增殖。HIV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导致Th1/Th2及Treg/Th17(help T cell,辅助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调节性T细胞)平衡打破,进一步降低了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结核分枝杆菌和HIV的能力。随着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水平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