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血瘀证诊断标准[1]的建立是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血瘀证在不同疾病中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最佳模式[2],血瘀证为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候,目前尚缺乏基于病证结合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在系统整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完成专家咨询,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进行临床观察,最终制定出包含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评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糖尿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有关糖尿病证候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力求通过该方法寻求糖尿病的微观机制,实现对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笔者将近年来各医家在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以期对糖尿病的证候客观化、标准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侯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内热、血瘀、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病性以阴虚、气虚、血瘀、火(热)、阳虚为主.结论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有必要引入"证侯要素"的概念,为实现证候要素量化诊断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5.
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湿热证UC具有疗效优势,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年来UC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并提出随着UC机制的不断阐明和UC湿热证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探索,动物模型的评价也应贴合临床发现进行相应优化。今后应构建临床拟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精准的客观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科学地阐释中医证候内涵及中医药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为提纲,分别从模型含义、研究意义、造模原则、造模方法等方面阐释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作者认为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证候属性评价是现阶段研究遇到的两个主要难题,提出建立以临床辨证标准和基础大样本、可重复研究结果相结合为基础的糖尿病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肺炎证候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研究模式,通过32篇文献分析、1059份临床调查和27份专家咨询,运用医学统计和计算智能技术,揭示肺炎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变化规律,揭示肺炎基础证候的诊断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构建肺炎证候诊断指标体系,初步建立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结果:在总结不同分析方法和不同研究阶段结果基础上,根据拟定的肺炎常见证型及变证的确立、证型主次症的划分或判定方法及依据、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形式和依据,初步建立了包括风热袭肺、外寒内热、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等6个常见证,和热入心包、邪陷正脱等2个变证的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结论:初步建立的肺炎证候诊断标准有待在临床中进一步考核与验证。  相似文献   

9.
问诊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防治。2型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制定可以规范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扩大中医问诊客观化的研究范畴。近年来,研究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多种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初步量表开展临床应用。但现阶段中医量表制定的相关研究整体仍存在着部分量表选择不当、中医术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定统一的糖尿病证候诊断标准,确保糖尿病问诊信息采集规范,制定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完整体系,将利于实现糖尿病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从而针对糖尿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证候诊断规范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晖  陈家旭 《天津中医药》2008,25(6):465-468
从系统复杂性科学、病证结合、症状规范化、专家咨询、流行病学、数理统计方法等方面对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目前证候研究没有形成"金标准"的情况下,根据系统性、复杂性科学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加强证候概念及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通过文献调研、衡量与评价循证医学(DME)、Delphi法较为全面、客观地收集和分析临床症状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充分挖掘数据规律.构建证候诊断模型,将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高眼压,分为高眼压型与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型。该研究基于青光眼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病证特点,对目前常见的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分类、造模方法、优缺点及中西医病证的吻合度进行归纳与分析。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中激光光凝诱导型、前房注射物质诱导型、巩膜上静脉烙闭诱导型、环角巩膜缘缝合诱导型、转基因型等模型与西医诊断及中医眼部主证吻合度较高,说明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展现青光眼西医临床特点。但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普遍对中医病因病机考虑较少,未观察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且尚未对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开展研究。因此更加贴合临床实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探索与建立有其必要性。该文旨在为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索统一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与评价体系,从临床最常见的青光眼肝郁证出发考虑如何体现中医证候特点,以期早日建立更加贴合临床、更具有中西医病症特点的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而推动青光眼疾病更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论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晓娟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08,49(9):775-777
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传统医学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病证结合是准确认证的关键,病证统一则是辨证精确的肯綮,而方证对应是临床施治的前提,也是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但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证候概念的泛化、病证结合应用具体化的矛盾及证候与疾病诊断的不同步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是心血管疾病相关证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均可有气虚血瘀的证候表现,找到证候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作为微观辨证依据,成为目前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的焦点。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的常见生化标志物有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肌肌钙蛋白、炎症标志物、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等。此外,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为探索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文章总结了常见生化标志物、多组学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病证诊断、预后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中医证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乳腺增生病的证候演变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乳腺增生病证候诊断标准和自拟混合型证候标准,采用中医四诊,对乳腺增生病证候演变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出现了许多混合型证候类型;证候与病程有密切关系(P<0.05);痰瘀互结型组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组及混合型组在舌象、脉象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痰瘀互结型与混合型组主要表现为舌紫暗有瘀癍,而肝郁气滞型与冲任失调型组在舌象方面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舌淡为主。4组证型在脉象方面亦均有显著差异。乳腺增生病证候诊断标准,尚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引入有价值的客观化指标和采取动态观察方法进行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于揭示乳腺增生病的证候本质,将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和平  李经选 《陕西中医》1997,18(8):373-373
证候辨析与药物之间有精确的对应关系;为了寻找中医药对现代病证治疗的证效关系,开拓了辨析证候的方法,因而辨证分型法具有统一诊断和衡量疗效标准的优点,故在临床上成为开发研究中成药的普遍模式,辨证分型开发中成药,受其证候群的影响,而且要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忠  严夏 《中医杂志》2003,44(10):727-728
近年来各地研究动态表明,诊断研究已突破了旧的模式向多视角研究的方向发展,有关中医四诊客观化、病证诊断规范化、临床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以及辨证新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资料逐年丰富。在这些研究中既重视了现代科研思路和方法的引进,又注意保持和发扬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特色。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运用,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在病症结合基础上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现代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能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冠心病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证的实质、寻找辨证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将传统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1-1423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而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是中医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于临床辨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多年来相关研究在诊断客观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以增强中医辨证诊断客观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初步探讨,期望能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完善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