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石学敏中风单元疗法中常用的通腑开窍法针刺进行治疗。结果:第一疗程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第二疗程后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第一及第二疗程后便秘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改善通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倒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春梅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2,34(3):384-386
目的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醒脑开窍组,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传统针刺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价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经颞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BI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醒脑开窍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4周后的B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醒脑开窍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d、Vs、Vm均比治疗前明显加快而PI和RI显著降低(P均0.05),颈内动脉颅内段R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参数无太大变化(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明显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梗死侧脑缺血及颈内动脉参数,增加缺血区血供。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照组采用开塞露,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治疗后7 d和21 d的便秘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7 d及21 d治疗组便秘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7 d2、1 d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21 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腹部针刺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眼针配合腹部针刺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5)。结论: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腹部针刺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调气通腑针刺组、生血通便颗粒组和基础治疗组.所有患者都按照卒中单元模式和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连续2w.治疗组加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取天枢、支沟、气海、足三里穴.对照组加生血通便颗粒治疗.结果 1)组间比较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1 w,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优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2w,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优于空白组(P<0.01);2)3组患者治疗1w及2w后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 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十宣放血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十宣点刺放血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疗程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宣放血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腑开窍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急性期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开窍汤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恢复清醒所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GCS、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GCS、NIHSS、ADL评分改善程度及恢复清醒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通腑开窍汤能够缩短脑梗死急性期昏迷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强 《河南中医》2008,28(3):44-4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并配合使用针刺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76-2178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的变化,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分析评价。结果:醒脑组患者的CSS评分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醒脑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组较对照组CSS评分每减少1分,少花费813.84元,BI指数每提高1分,少花费190.81元。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采用促通技术)、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综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促通技术);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Fugl-Meyer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综合组CSS和FM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爱军  朱叶珊  陈彤君  石志敏 《河北中医》2010,32(11):1613-1615
目的观察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予聚乙二醇4000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单项症状改善率,统计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形状异常、排便通过异常、黏液便、排便时腹胀或胃胀单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IBS,可明显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使用方便,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莉  申鹏飞 《新中医》2007,39(10):27-2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18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76例口服阿米替林治疗,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进行SDS量表和HAMD量表评估。结果:显效率针刺组为40.6%,对照组为2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为72.8%,对照组为5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抑郁总分、严重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抑郁总分、严重指数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量表总分均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总分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抑郁下降值、悲观下降值、烦躁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寐下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在改善抑郁、悲观的精神症状方面,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烦躁情绪方面,对照组疗效优于针刺组,2组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可靠,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民  马铁柱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针灸》2012,32(8):697-700
目的:观察亚低温结合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及手术治疗,亚低温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冰毯降温;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内关、水沟、印堂、三阴交、极泉等穴,并随证加减;综合组行亚低温治疗同时加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NDS)判定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40.0%(12/30)和90.0%(27/30),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亚低温组和针刺组(均P<0.05),亚低温组优于针刺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亚低温组和综合组较针刺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结论:亚低温组联合针刺与单纯亚低温治疗均可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亚低温联合针刺疗效优于单纯亚低温和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韩艳茹  贾奎 《河南中医》2019,39(2):292-29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 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解毒通络方加西医常规治疗)和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3%)与对照组(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愈显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2):220-221
目的:观察通腑逐瘀汤配合中药贴敷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老年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通腑逐瘀汤口服,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贴敷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两组总积分比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照对照组,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大;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71.0%,在临床疗效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逐瘀汤合中药贴敷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调气通腑针刺组和生血通便颗粒冲服治疗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后1周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后2周的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便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调气通腑针刺法及生血通便颗粒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但调气通腑针刺法远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组118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的改善醒脑组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