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为社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2017-10-17-2017-10-24大团社区利用病史问卷和相关项目筛查对辖区内1 000例40~75岁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统计分析大团社区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检出率、血和尿生化异常检出率,以及患者转诊情况。结果 1 000例患者中,患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913例,检出率为91.3%;并发视网膜病变419例(41.9%);周围神经病变375例(37.5%);周围血管病变286例(28.6%);血和尿生化检查异常193例(19.3%)。血和尿生化异常检出率在男性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3,P=0.209;女性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8,P=0.008。尿酮体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06;尿蛋白肌酐比(χ2=0.056,P=0.814)、肾小球滤过率(χ2=0.036,P=0.849)、血糖失控(χ2=0.099,P=0.753)和低血糖(P=0.156)发生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出的913例指标异常者中,465例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诊疗,实际转诊治疗86例,转诊就诊率为18.4%。结论大团地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高,但至二三级医院转诊治疗率较低,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社区与医院的联合互动,形成衔接有序、医防融合的防治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种药用辅料制粒后颗粒的物性指标,分析探讨颗粒物性指标的相关性及颗粒物性质量。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颗粒的7项评价指标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颗粒物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粒径分布宽度与松密度及振实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松密度与振实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振实密度与压缩度呈显著正相关。对第一主成分产生正向影响较大的物性指标是粒径分布宽度和振实密度。乳糖+水制成的颗粒及甘露醇+水制成的颗粒综合评价得分较高,可溶性淀粉+HPMC制成的颗粒综合评价得分最低。结论不同药用辅料制成的颗粒物性质量存在差异,乳糖和甘露醇分别以水为粘合剂制成的颗粒物性质量较好,可溶性淀粉以HPMC为粘合剂制成的颗粒物性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机体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后果严重。由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肾、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慢性损害,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血糖监测对于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均血糖的水平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方法学地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标准化地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认可,是判断血糖控制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将其作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与糖尿病的多种病变也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 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经奥美沙坦修饰的DCs(control DCs,Con-DCs)。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DCs表面CD80、CD86和MHC Ⅱ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及DCs中IL-10和TGF-β的表达。OLM-DCs和Con-DCs分别与卵白蛋白(OVA)致敏的淋巴结CD4 + 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0水平。 结果:奥美沙坦抑制了DCs表面MHC Ⅱ分子的表达,促进了IL-10的产生。与Con-DCs组比较,OLM-DCs抑制了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产生。结论:在体外,奥美沙坦能够诱导产生耐受性DCs,后者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前交叉韧带缺陷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方式选择有限。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单髁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关节外科医师对于该技术仍缺乏了解和认识,本文就该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胸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的患者中,常伴有硬脊膜骨化的发生。硬脊膜骨化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手术难度,对患者预后康复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因其发病率低,国外仅有黄韧带骨化的个案报道,对于硬脊膜骨化的预测研究非常少,作者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只有当椎管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硬脊膜的骨化。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赵宇教授等经过长达7年的病例搜集分析,提出了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预测硬脊膜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医学术语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由医院兼顾临床习惯与管理要求建立统一医学术语数据库分类原则,确定分类定义,并按一定规则建立标准化术语名称,做好相应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医院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09-2012年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分析对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利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和综合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脊柱骨科住院患者2009-2012年的年用药强度分别为69.17、51.24、36.61和22.35 DDDs/100人/天。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后,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的整体用药趋于合理。但仍存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 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1)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8.725倍;(2)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3)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RT-PCR测序法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红细胞酶缺陷病,绝大多数为编码区单碱基突变,现有的多种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均存在漏检率。该研究拟探讨RT-PCR测序法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的195例贫血查因或体检儿童根据G6PD/6GPD比值(1.00)分为G6PD缺乏组(130例)和对照组(G6PD/6GPD比值≥1.00)65例,优化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条件,采用RT-PCR测序法对G6PD缺乏组及对照组进行全编码序列分析,基因组DNA测序验证。结果 G6PD缺乏组的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0%,共检出13种错义突变,包括1种新突变。对照组中28例男性均没有检出错义突变;37例女性中13例检出杂合型错义突变,1例国内外未见报道的纯合型同义突变C1191T,14例C1311T多态位点。对照组的女性标本存在较高的G6PD缺乏症(携带者)漏检率(35%,13/37)。结论 RT-PCR测序法对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高,具有较大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