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融化,在超净工作台内留取过滤前后血浆样本各2ml,使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Ⅶ(FⅦ: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P、ALB进行检测。结果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TT、Fbg、FⅦ、FⅨ、TP、ALB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PTT、PT、FⅧ过滤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及血浆蛋白的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东亚CA53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0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3.
梁玉  邓予晖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55-1056
目的探讨库存全血及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存放过程中各项凝血指标及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STAGO-STA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5份不同保存时间0(对照组),1,2,3,4,7,14,21,30d库存全血及30、60、90、120、180d的FFP中FⅠ、FⅤ、FⅦ、FⅧ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FⅧ:C、FⅤ:C在全血4℃保存1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保存21d活性分别衰减74%、53%。FⅧ:C、FⅠ:C分别在4℃保存3d、7d活性显著下降(P〈0.01)、保存21d活性分别衰减27%、21%。PT、APTT随保存时间出现延长;FFP中FⅧ:C在-20℃保存120d,活性显著下降(P〈0.01),180d衰减31%。FⅤ:C、FⅠ、FⅧ、P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Ⅷ和FⅤ为不稳定因子,在库存全血中活性容易丧失;在FFP中保存时间长,活性不易丧失。FⅦ、FⅠ活性较为稳定。PT、APTT在全血中随保存时间出现延长;在FFP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王丽  李岚 《中外医疗》2012,31(32):17+19-17,19
目的分析比较血小板冰冻前后凝血因子变化。方法测定并分别比较30份新鲜血浆的凝血因子FⅦ、FⅧ、FⅨ及凝血4项指标PT、AFIT、TF、FIB冰冻前与冰冻1d、7d后的变化。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凝血4项指标APTT、PT、TF、FIB冰冻前与冰冻后1d、7d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FⅦ、FⅧ的活性水平冰冻后1d、7d均较冰冻前低(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活性水平降低;FIX的活性水平冰冻后1d与冰冻前比较,差异地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后7d较均较冰冻前低(P〈0.05);FⅡ、FⅤ、FⅩ冰冻后1d与7d较冰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冰冻后会导致凝血因子FⅦ、FⅧ、FⅨ活性降低,且随着冰冻时间的延长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云英  叶跃红  李兴禄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05,34(11):1679-1680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FP和FP各一半作血浆置换.对FFP和FP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病人术前、术后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 FFP和FP中的不稳定的FV:C和FⅧ:C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的FⅦ的活性水平在FFP和FP中无差别.用不同类型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病人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V:C、FⅦ:C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凝血酶时间(TT)和FⅧ:C无差别.结论在FFP供应不足的情况下,24h内制备的FP可以代替FFP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环境下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全面监控FFP品质,为科学高效安全输血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5℃以下保存FFP 20份,融化后分别保存于4℃~22℃环境,在0~24小时内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产全血动凝血分析仪及专用配套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因子Ⅴ、Ⅶ、Ⅷ、Ⅸ( FⅤ、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4℃与22℃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 (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各有明显的改变(P<0.05),22℃FⅧ:C 6小时开始改变( P<0.05);12~24小时后放置4℃~22℃环境,不同时间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 FⅧ:C下降率明显,4℃保存12小时下降率40.94%。结论:为保证输血质量,FFP融化后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升高的现象。方法:对98例ITP患者及50例正常人对照进行凝血酶元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第Ⅶ因子活性(FⅦ:C)及第Ⅸ因子活性(FⅨ:C)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T、TT、APTT基本正常,Fg、FⅦ:C及FⅨ:C各组均有升高。结论:说明ITP患者有部分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增高,但凝血功能是正常的,ITP的出血程度与凝血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 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13 d测定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及PT、APTT值。动态观察FⅡ、FⅦ、FⅨ、FⅩ活性及PT、APTT在其中的变化。结果:FⅡ、FⅦ、FⅨ、FⅩ活性术后第1 d显示低于术前组(P<0.05或P<0.01),而FⅨ: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组(P<0.01);口服华法令后第1 d FⅦ:C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FⅩ: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FⅡ:C、FⅨ:C从数值上看高于服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华法令后第2-4 d各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下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或P<0.01))。服药后第8 d由于药物剂量的调整FⅦ:C、FⅨ:C有所回升。到服药后第12 d各凝血因子活性基本保持稳定。PT值随FⅦ:C的波动而随之相应改变。而APTT值服药后第1 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术前组(P<0.01)。结论: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PT、APTT不能准确反映各凝血因子活性变化的水平,同时检测FⅡ、FⅦ、FⅨ、FⅩ活性,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是防止出血和栓塞发生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份4℃保存0 h、6 h、12 h、24 h的FFP标本分别进行PT、APTT、TT、FIB、FⅤ、FⅧ测定。结果 PT、TT、FIB、FⅤ在6-24 h内无明显改变(P〉0.05),APTT、FⅧ活性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 FFP融化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部分凝血因子会有活性水平的降低,为确保输血质量,提高临床疗效,FFP融化后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0.
杨旺  罗建明  林发全 《重庆医学》2016,(15):2092-2094
目的 探讨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诊治的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凝血功能障碍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以全身自发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延长,凝血因子Ⅸ(FⅨ)活性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Ⅺ(FⅪ)和凝血因子Ⅻ(FⅫ)活性不变.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和IN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凝血因子Ⅸ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凝血因子Ⅷ,Ⅺ,Ⅻ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治疗7d后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如患者有多部位反复出血表现,且PT、APTT明显延长,应高度怀疑灭鼠剂中毒的可能.灭鼠剂中毒患者需接受维生素K1长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酪神经肽(NPY)和胃动素(MOT)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浆NPY和MOT含量。结果 IBS患者血浆中NPY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O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NPY和MOT的变化可能是引起IB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与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RV) 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5430 例,正常对照组150 例,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组)170 例的血浆FG含量和PRV,进行相关分析与t 检验。结果 观察组PRV 与FG 含量的相关系数r= 0 .637 ,P< 0.001。血浆FG 含量:对照组2 .88 ±1 .08g/L,缺血组3.96±1 .76g/L;PRV∶对照组1 .69 ±0.12cp,缺血组1 .78 ±0 .22cp 。结论 PRV 随FG含量上升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FG对PRV 影响的大小取决于FG的含量与活性;缺血组PRV 与FG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01) ,提示血浆FG 含量升高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浆置换模型与血浆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大夫制定合理的血浆置换用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立血浆置换的数学模型,导出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测量值的拟合确定模型参数。结果:通过与47例血浆置换的实验测量值比较,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实际变化规律。结论: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成指数衰减规律。随着血浆置换量的增加,胆红素浓度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14.
报告4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浆渗透量的检测及渗量差的观察。结果:①血浆渗透量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彻底洗胃引起血液被稀释有关;②6例血渗量差>30mOsm/L者,结果5例于短时间内死亡,且均合并高AG代酸。血浆渗透量,特别是渗量差对中毒患者具有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守娟  王丽 《四川医学》2014,(11):1472-147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凝血变化,随访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疗效,另有30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明显改善,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0%(P<0.05),能明显降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是临床有效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儿血浆中神经节苷脂动态变化,评价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间苯二酚盐酸微量法测定血浆中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结果:血浆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在出生时最低,为(7.80±0.79)nmoL/ml,14 d达高峰,为(16.25±1.44)nmoL/ml,与出生时相比,显著增高,P<0.01。1岁时为(12.22±1.19)nmol/ml,与日龄14 d相比。显著减低,P<0.01;与出生时相比,明显增高,P<0.01。日龄14 d后随日龄增加,血浆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逐渐减低(Y=15.36-0.007X+eps,r=-0.53,P<0.01)。结论:新生儿血浆中神经节苷脂水平至少在新生儿期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和灵敏度较高的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的方法。方法 :以巨齿蛇毒中的有效成分Ecarin作为凝血酶原的激活剂 ,分别采用Ecarin凝固时间法 (ECT)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的活性。结果 :Ecarin浓度在 1~ 8u ml范围内 ,随着血浆的稀释 ,ECT逐渐延长 ,ECT(lg)和血浆稀释度 (lg)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 - 0 .94 3以上 ,P <0 .0 1;Ecarin浓度 (lg)和ECT(lg)的相关系数均在 - 0 .95 7以上 ,P <0 .0 1。血浆稀释度为 1:5 0、1:10 0、1:2 0 0、1:4 0 0时 ,Ecarin发色底物法所测血浆稀释度 (lg)与A值 (lg)之间的相关系数γ =- 0 .974(P <0 .0 1)。结论 :Ecarin凝固时间法和发色底物法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能较好地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血浆置换治疗57例慢性重型肝炎时出现的80次不良反应资料,讨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41.6%,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其余是血糖升高及电解质紊乱、跨膜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脐血浆治疗实验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并与成人血浆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脐血浆降低大鼠死亡率、血谷丙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浓度及使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均明显高于成人血浆的作用(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也显示脐血浆具有减轻病理损害和较快修复坏死组织的作用。提示脐血浆中含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因子,具有显著提高实验性大鼠肝衰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报道52例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双氢克尿噻、心得安、复方降压片和硝苯啶1~2月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显示,双克(25~50mg/日)对血脂的主要影响是升高TG,加用心得安(30mg/日)后,TG升高幅度更大;TC有上升趋势,HDL-C变化较小。复降片(3片/日)对血脂的影响较大。不仅TG明显升高、TC也有明显升高,而HDL-C则有显著下降、HDL-C/TC比值下降也十分显著。硝苯啶(30mg/日)对血脂也产生不利影响,血TG浓度上升,TC浓度增加,而HDL-C变化不大。这种变化已被看作为对长期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病人外加了一个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