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1416例年龄≥15岁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信息,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的1 416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68.67%,女性占31.33%,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7岁,平均死亡年龄(47.68± 12.67)岁,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2.01%,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占60.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占88.7%;死亡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个月内病死率最高,为37.22%.所有死亡病例中,64.76%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开始的第1年患者生存率下降最快,Log-Rank检验(P< 0.000 1)发现基线CD4计数≤50个/μL的生存率低于基线CD4计数为51~200个/μL组和≥201个/μL组.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病死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为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1 346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信息均来自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病例进行生存分析,计算病死率[/(100人.年)],分析可能影响病人死亡率的临床和基线CD4计数等因素。结果从2003年到2008年,共有1 346名艾滋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死亡221例,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98例,其他原因死亡23例;总病死率为13.6/[(100人.年)],12个月生存率为14.0%,按病死率[/(100人.年)]计算为19.8;接受治疗前94.9%(188/198)的患者出现过1种临床症状,77.3%(153/198)的病例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临床症状;基线CD4计数(个/mm3)在〈50,50~200,〉200各组间病死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以内病死的与生存1年以上的病例基线CD4计数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1年以内的生存率变化最大,病死率与开始治疗时的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密切相关,加强病人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构建社会综合支持网络,才能有效地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懿  钟坚  谭琳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6,(11):1103-1105
目的 分析梧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情况.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2月31日前现住址为梧州市的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梧州市累计报告1 132例HIV/AIDS死亡病例,累计病死率为29.83%(1 132/3 795);其中已参加抗病毒治疗187例(16.52%),未参加过治疗945例(83.48%);死亡病例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47.00%(532/1 132);历年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占69.14%(392/567).结论 晚发现现象严重是导致HIV/AIDS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才能有效降低本市的HIV/AI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资料,探索防治措施的科学性,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情况、死亡原因等。结果 2007-2012年累计HIV/AIDS死亡个案463例,其中男性占90.93%,年龄30~39岁所占比例最多(41.47%),注射吸毒途径感染占85.53%。性途径感染者确认后2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4.55%,高于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的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P〈0.01)。死亡时为AIDS的占65.66%,当年报告为AIDS死亡的构成比例有降低的趋势。未进行CD4检测的个案占68.68%(318/463)。抗病毒治疗组病死率为10.98%,大大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7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2,P〈0.0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个案占32.40%。45.39%的艾滋病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结论加强艾滋病哨点监测和个案的随访,做好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是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樊凯  段中虎  张娇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33-3035
目的 分析艾滋病死亡病例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对新绛县1999年—2013年死亡的61例艾滋病患者的疫情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61例死亡病例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集中在30岁~49岁,以青壮年农民为多,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限为7.5年,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明显高于未治疗者;78.69%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致死率高。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同时须开展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关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邓州市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点2003-2010年的22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相关部门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艾滋病患者以采血(浆)传播为主,大多是20~49岁的青壮年人群,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农民所占比例较大,已婚人员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治疗前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或间断发热(>38℃,>1月) 和持续性腹泻(>1月),CD4中位数为85个/mm3.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明显低于仍存活患者,并且主要症状的发生率也高于存活者.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HIV感染者的随访和CD4检测工作,及时将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人纳入抗病毒治疗体系,达到降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总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HIV/AIDS报告病例相关特征的构成情况,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收集兰州市2011-2019年HIV/AIDS报告病例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构建贝叶斯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选取2 312例HIV/AIDS患者,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45例。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确诊时为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13.91倍;与未接受CD4检测的患者相比,接受CD4检测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是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的0.22倍。【结论】确诊时年龄、病程阶段、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兰州市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艾滋病相关人群健康教育,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扩大艾滋病检测与治疗的覆盖面,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08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到2011年底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5~2008年首次进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采用Kaplan-Meier绘制研究对象的生存曲线,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江苏省艾滋病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1例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7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感染途径主要是异性性传播,患者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107个/mm3,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48?60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8?0.85?0.84?0.78和0.78,84例死亡病例中53.6%死于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首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改变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早期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河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中未接受和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群体特征和生存时间.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未接受和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人口社会学特征、生存及死亡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民疾病死亡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根本死因构成关系,找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及影响因素,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住院死亡病例,且已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663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3例死亡病例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伤害为主要死因,占84.01%。男性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48∶1。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和无业者比例较高,占48.11%。年龄特点以中老年死亡率较高,41-50岁死亡率占19.61%,51-60岁死亡率占19.76%。受教育程度以中学为主,占38.32%。结论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做到早防早治。在院内加强急诊科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变动趋势,分析防治效果,为制订、调整艾滋病检测、发现方案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南通市通州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49例,经性传播途径占95.99%,其中同性传播占33.2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青年人群占86.25%、男性占83.09%、农民占37.25%、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67.3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服药不正常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南通市通州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感染人群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居多。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提高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和病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09-2013年间HIV/AID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3年7个示范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343例,以省内户籍为主(占83.38%),男女性别比为5.60:1,汉族占64.72%,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87.46%。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大,各类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84%;其中同性传播报告病例数最多。检测样本来源主要为医院内住院及门诊检测。结论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病例报告呈逐年递增态势,今后要加强少数民族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大对MSM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石市2000—201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情况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死亡的方法。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相关卡片,运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 361例HIV/AIDS患者累计死亡760例,累计病死率32.19%。死亡时50岁以上患者600例(占78.95%),73.15%(556/760)的患者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其中65.11%(362/556)的患者检测值200个/μL;50.79%(386/76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4.61%(415/760)的死亡病例确诊后1年内死亡,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他就诊者(OR=5.081,95%CI=2.776~9.30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4.716,95%CI=3.002~7.407)、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值200个/μL(OR=8.550,95%CI=4.289~17.046)和未检测的患者(OR=29.392,95%CI=13.466~64.155)更容易在1年内死亡。艾滋病相关死因占比逐年下降,至2017年为39.13%。死亡时患者平均年龄从2001年的37.39岁增长到2019年的66.86岁。结论黄石市HIV/AIDS累计病死率较高,死亡时平均年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晚发病例更容易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无关死亡占比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增长。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死亡的3例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3例病例均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确证HIV抗体阳性时间较晚,未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结论大力开展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对病人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延长病人预期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海省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改进防治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方法对青海省200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报告的137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传播途径、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137例HIV/AIDS以男性为主,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因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37.06%,因非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62.04%,16.79%死于意外情况。结论青海省HIV/AIDS因歧视、经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导致晚发现、晚治疗,最终导致死亡。应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检测和治疗,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减少及消除社会歧视,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范围,及时、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青海省艾滋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南昌市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04年5月—2012年10月南昌市所有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艾滋病患者59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如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抗病毒治疗方案、机会性感染的种类、CD4+细胞计数等)、患者的生存结局(分为继续治疗、死亡、停药、失访)、生存时间。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599例患者感染途径以性传播〔473例(79.0%)〕为主;WHO临床分期以Ⅲ期〔232例(38.7%)〕、Ⅳ期〔191例(31.9%)〕为主;抗病毒治疗方案以3种抗病毒药物联用〔472例(78.8%)〕为主;机会性感染排在前3位的种类为持续或间断发热122例(20.4%)、结核病100例(16.7%)、持续腹泻(>1个月)41例(6.8%);CD4+细胞计数为(125.8±105.1)个/μl。随访截止时,共有490例(81.8%)继续治疗,80例(13.4%)死亡,12例(2.0%)停药,17例(2.8%)失访;生存时间为(6.7±0.2)年,95%CI为(6.4,7.1)年。第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4%、85.21%、82.80%、79.65%、76.92%。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源传播(与其他传播相比)、WHO临床分期、持续腹泻(>1个月)、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脑淋巴瘤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南昌市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5年后生存率较为稳定。宜早发现、早诊断、早纳入抗病毒治疗;加强年龄较大者、血源传播者、WHO临床分期Ⅲ期及以上者、有机会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许昌市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许昌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5~2009年期间报告的实验室确认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许昌市1995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09年底共报告HIV/AIDS 1 090例。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禹州市疫情报告数为527例,占全市总报告数的48.35%。男女性别比为1.39:1。以25~54岁青壮年为主,占77.80%。农民887例,占总病例的为81.38%。感染途径2004年前以采供血为主,2005年以后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许昌市艾滋病疫情处于HIV/AIDS低流行期与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局面,感染途径从采供血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部分病例到了发病死亡高峰,抗病毒治疗减缓了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黄石市2000—201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 /AIDS)病人死亡情况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死亡的方法。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相关卡片,运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 361例HIV /AIDS患者累计死亡760例,累计病死率32.19%。死亡时50岁以上患者600例(占78.95%),73.15%(556/760)的患者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其中65.11%(362/556)的患者检测值<200 个/μL;50.79%(386/76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4.61%(415/760)的死亡病例确诊后1年内死亡,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他就诊者(OR=5.081,95%CI=2.776~9.30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4.716,95%CI=3.002~7.407)、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值<200个/μL(OR=8.550,95%CI=4.289~17.046)和未检测的患者(OR=29.392,95%CI=13.466~64.155)更容易在1年内死亡。艾滋病相关死因占比逐年下降,至2017年为39.13%。死亡时患者平均年龄从2001年的37.39岁增长到2019年的66.86岁。结论 黄石市HIV /AIDS累计病死率较高,死亡时平均年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晚发病例更容易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无关死亡占比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增长。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201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下一步柳州市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2013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13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341例,其中HIV 823例,报告死亡病例497例。全市6县5区均有病例报告,2013年新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共1030例,占71.98%,男女比例为2.6:1;年龄以20~59岁年龄组为主,占72.1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3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4.13%。结论柳州市艾滋病传播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虽然比2012年有所下降,但是仍保持较高发病水平,防治形势仍然很严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