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应用细菌的16SrR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大肠杆菌(E.coli)、肠球菌(Enterococcus)的引物并对肠道的这4种细菌菌属进行定量测定,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确定肠道菌群的情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分别检测小鼠肠道主要的菌群。结果:造模成功小鼠血糖升高(〉12.3mmol/L,P〈0.05)时,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结论:小鼠糖尿病模型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定量方法,可正确定量肠道中的细菌菌群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D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上升(P〈0.0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P〈0.01)。②肠道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密集度无明显上升(P〉0.05)。③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改变(P〉0.05)。(少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下降(P〈0.05,P〈0.01)。⑤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结论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30只、菌血症组(B组)48只及菌血症+抗生素组(C组)48只。B、C组制作菌血症模型24h后,C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100mg/(kg·d)。在实验第4、11及18天,对各组小鼠结肠与回肠肠黏膜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并取小鼠肝脏、脾脏、肾脏、血液做细菌培养。结果A、B两组小鼠肠道各菌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826,P〉0.05)。C组小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4d,其肠道各菌群的数量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1.663~2.093,P〉0.05)。C组小鼠用药11d与A、B组比较,除肠球菌外其他菌群数量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3.501~22.563,q=2.617~9.441,P〈0.05、0.01);用药18d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A、B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4.166~29.865,q=2.617~9.441,P〈0.05、0.01)。小鼠用药18d时发生肝脏、脾脏、肾脏、血液细菌易位,易位细菌主要是肠球菌与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长时间应用头孢曲松钠可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明显紊乱,导致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STC模型成功后,将32只STC大鼠随机分为STC组(n=16)、STC干预组(n=16),另设正常SD大鼠(n=16)为对照组。利用16S rRNA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肠道菌群,消化道排空时间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首先对STC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再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对STC大鼠每天灌胃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各0.5 mL,观察干预后实验大鼠粪便主要功能细菌及消化道排空时间变化。结果 STC组和对照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2±0.07、5.26±0.10和6.51±0.10、7.68±0.17,STC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等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干预后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STC干预组、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0±0.07、5.21±0.10和6.47±0.09、6.47±0.05和6.50±0.08、7.79±0.06,STC组明显低于STC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TC、STC干预组及对照组粪便活性碳排出时间分别为(5.56±0.50) d、(2.55±0.67) d、(0.77±0.01) d,STC组慢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STC大鼠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明显减少,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未发生改变,经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干预后可恢复结肠STC大鼠肠道菌群状态及消化肠道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琛  ;邹益友 《湖南医学》2014,(4):696-698
【目的】从临床表现、肠镜及肠道菌群变化多方面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92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肠道菌群、肠镜分级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8.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6-18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在益生菌干预前后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数量,并与同期3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益生菌干预前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益生菌干预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增加(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减少(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伴有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经益生菌干预能够有效纠正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情况。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析21名先天性ARM组患儿10日龄(出院前1 d)、1月龄和3月龄~4月龄时粪便中3种主要菌群数量,并与日龄匹配的21名对照组正常婴儿菌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1)10日龄,先天性ARM组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ifidobacteria/escherichia coli,B/E)<1,大肠杆菌数量较双歧杆菌高和乳酸杆菌高(P=0.021和P=0.004),且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1)。(2)1月龄,先天性ARM组B/E较10日龄增高(P=0.030),B/E>1,双歧杆菌数量增高(P=0.001),高于自身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P=0.001、P<0.001和P=0.004),乳酸杆菌数量亦较对照组高(P<0.001)。(3)3月龄~4月龄,先天性ARM组乳酸杆菌数量较1月龄时降低(P=0.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571),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4)。(4)3月龄~4月龄,连续服用益生菌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儿(P=0.013),未连续补充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婴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32)。结论:(1)10日龄,先天性ARM患儿以大肠杆菌数量占优势,乳酸杆菌数量亦高,较正常对照组婴儿肠道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占优势的定植状况不同。(2)1月龄和正常对照组婴儿一样,双歧杆菌成为患儿肠道优势菌,而乳酸杆菌数量仍居高。(3)3月龄~4月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菌群状态接近正常婴儿。(4)患儿1月龄后连续补充益生菌制剂至3月龄~4月龄能够使肠道保持高水平的双歧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饮食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非肠道准备组(Ⅱ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Ⅲ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术后抗生素限制组(Ⅳ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粪便标本,接种于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6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数量,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术后肠道菌群较术前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14.784,P<0.05),大肠杆菌计数显著增加(t=21.727,P<0.05),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则明显减少(t=13.894~95.802,P<0.05),且杆球比显著紊乱(t=20.963,P<0.05)。Ⅲ组术后各种细菌水平均低于Ⅳ组(F=9.487~483.350,P<0.05),杆球比高于Ⅳ组(F=483.35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水平下降(F=42.30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F=9.48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不同程度地影响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微生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欣 《现代医学》2014,(4):407-410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另设正常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通透性、血内毒素水平(ETX)、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乳果糖(LAC)、LAC/甘露醇(MAN)、ETX均较正常组升高,MAN较正常组降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梭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LAC、LAC/MAN、ET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酵母样真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制剂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减少ETX的生成,同时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黏膜屏障,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疗程2周。结果①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50.0%)、有效率(32.1%)及总有效率(82.1%)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39.3%、17.9%、57.1%)(P〈0.05或P〈0.01)。②观察组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道菌落检测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酵母样真菌菌落检测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治疗肝硬化有协同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且对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我院老干部科60例65-89岁2型糖尿病人,取新鲜粪便,选择肠道菌群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计数。然后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分别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10年、有微量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1±1.31)%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病程和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度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肠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重度FC患者77例,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标准分为黏腻便亚组(n=33)和干硬便亚组(n=44),比较2组患者症状和肠道菌群状况差异。同时以健康人2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黏腻便亚组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前3位依次为有便意却排不出(39.39%)、排便次数减少(18.19%)、排便费力(12.12%);干硬便亚组前3位依次为排便费力(29.55%)、排便次数减少(25.00%)、有便意却排不出(20.45%)。2组患者排便不尽感、需要手协助排便等2个症状评分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FC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异常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真菌、肠球菌异常比例显著增高(P<0.01)。黏腻便亚组较干硬便亚组真菌数量增多(P<0.05)。结论重度FC患者中,大便干硬者和大便黏腻者的症状谱有所不同;重度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异常,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大便黏腻患者更容易出现肠道真菌异常。  相似文献   

14.
李曾玉  王永东  余清 《医学综述》2014,(10):1897-189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探讨青年AMI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AMI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青年组患者抽烟、酗酒以及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的人数显著多于老年组(χ2=8.271,3.877,7.356,P<0.05),而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人数显著少于老年组(χ2=8.749,3.906,P<0.05)。青年AMI患者发病时发生心绞痛的人数较老年患者少,发生典型胸痛者较老年组多;青年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人数均少于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酗酒史、糖尿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发病与老年患者有明显不同,吸烟、酗酒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是青年AMI患者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青年人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CD和ITb在肠道菌群方面的鉴别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CD患者15例、ITb患者23例,运用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的方法对每例患者住院后首次粪便进行分析,同期健康志愿者21人的粪便作对照。结果:CD和ITb患者肠道中均以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CD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大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或P<0.05),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拟杆菌较CD组增多明显(P<0.05),CD组大肠杆菌较ITb组增多明显(P<0.05);各组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和ITb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可能对二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T1基因缺失多态性及吸烟情况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5月~2006年3月在包头地区确诊的胃癌病例(60例);以同期该地的排除肿瘤病史的一般人群(83例)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吸烟情况,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方法分析GSTT1的基因型.用SPSS 13.0软件分析研究结果.结果 ①GSTT1(-)基因型的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7%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T1(-)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GSTT1(+)者显著升高(OR=1.98,95%CI:1.01~3.89).②吸烟者的比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0%和3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3.458,95%CI:1.723~6.939).③通过两组分层分析,发现GSTT1(-)基因人群中,吸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P< 0.05,OR=11.6,95%CI:3.516~28.266);吸烟人群中,GSTT1(-)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GSTT1(+)者高(P< 0.05,OR=4.75,95%CI:1.68~13.41).结论 GSTT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GSTT1基因缺失及吸烟在胃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成年人慢性便秘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就诊的306例慢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115例)、中年组(120例)和老年组(71例),并对三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肠道疾病以及精神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患者饮食不规律、抑制便意、排便不专注、压力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而老年组患者在进食量减少、低纤维素饮食、滥用泻剂方面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青年组结直肠息肉/肿瘤患者比例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青年组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都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三组男性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女性患者,青年组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慢性便秘患者需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减轻工作压力;中老年患者需注意结直肠息肉或肿瘤的发生;对于中老年女性患者更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26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是否在岗患者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数量、是否吸烟、不同的用药途径、不同的病程、是否已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得分最高,而血糖监测的得分最低。无并发症、不吸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在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有并发症、吸烟、没有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在岗的患者比较自我管理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有待提高,我们为其实施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应更具有个性化、系统化,使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积极性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莫沙比利联合双歧杆菌和单一莫沙必利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排便周期明显缩短,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和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排便周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大便性状以及排便困难程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好,便秘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苏怡  ;刘梅林 《西部医学》2014,(12):1705-1707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和注射用水两种不同溶媒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为溶媒做雾化吸入进入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因肺部感染疾病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注射用水作溶媒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生理盐水为溶媒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24小时症状表现和肺部哮喘声音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60,P<0.01;t=8.7636,P<0.01).研究组患者顺利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219,P<0.05),而不能完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0431,P<0.05),其总体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1,P<0.05).结论 采用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可以提高心内科病房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