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卵巢克鲁根勃瘤36例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36例卵巢克鲁根勃瘤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病理形态和预后分析;方法采取HE和PAS/AS染色均为阳性诊断;结果此种肿瘤绝大多数以腹部或盆腔症状和体征为主,而忽视了该肿瘤的原发病灶及其临床症状,常被误诊为卵巢或子宫的原发性肿瘤,病理分型以典型型G6例)和小管型(6例)较多见,硬化型G例)和混合型G例)较少见;结论证明肿瘤细胞能分泌中性和酸性粘多糖类物质,且与胃肠道粘液细胞分泌物质类似,因此认为是一种转移性肿瘤,从临床观察看来,典型型和混合型共28例均在半年内死亡,预后差,小管型和硬化型共8例在15-2年内死亡,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卵巢卵黄囊瘤2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研究27例卵巢卵黄囊瘤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临床I期13例及临床Ⅱ期2例(以上均为单纯型)随访2~21年均健在;临床I期(混合型)1例术后3年死亡,临床Ⅱ期3例(内有混合型1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术后3年死亡。临床Ⅲ期术后1年死亡及术后2年死亡各2例,临床Ⅳ期1例术后1个月死亡;失访2例。结论:卵巢卵黄囊瘤属恶性肿瘤,预后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手术治疗并配合VAC或PVB化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23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中,Ⅰ期21例,Ⅱ期2例;保守性手术治疗4例,均为Ⅰ期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19例。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11年,3例复发(包括1例Ⅱ期患者和2例Ⅰ期患者),1例死亡(为Ⅱ期患者,术后2年复发,复发1年内死亡)。结论卵巢颗粒细胞是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是最重要预后因素,Ⅰ期预后较好,Ⅱ期以上预后较差,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化疗是否有益尚有争议,随访是发现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4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见腹部包块(81%),腹痛(45%)。发生于右卵巢23例,左卵巢13例,双侧受累者4例。肿物直径最小为5cm,最大为35cm,以5—15cm之间居多(63%)。组织学类型以混合性多见(62%)。据随访观察,凡具三种以上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者;瘤细胞核分裂数达(卅)者或具中等以上异型性者,预后均较羞。7例死亡病例中,6例为纯颗粒细胞瘤,提示肿瘤中颗粒细胞成份的多寡,对预后的判断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于1985年开始用本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90例,同时观察局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证明近期疗效显著。本组病人症状及局部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均符合本症。其中增生型营养不良54例(5例轻度不典型增生);混合型营养不良18例(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硬化苔癣型18例。目前认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另有研究表明本症局部上皮代谢较正常增加3~6倍。用~(32)P 吸收实验表明本症与原位癌吸收量相等,此点为我们用本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提供了依据。还有研究发现本症局部组织中抑素及刺激物失调而引起临床及病理改变,据此我们用抗代谢药物试图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 19例卵巢甲状腺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卵巢甲状腺肿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盆腔肿块症状 ,1例合并麦格氏征。预后良好 ,19例均存活。诊断主要依靠病理 ,肿瘤成分为甲状腺组织。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从临床预后看属于良性肿瘤 ,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吴越  张旭光  吴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5,(3):371-373,515
目的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中包含有肝细胞癌成分和胆管细胞癌成分。虽在原发性肝癌中比较少见,但独特的病理特征引起了普遍关注。通过对肿瘤组织学特征的分析,探讨混合型肝癌各型间临床特征差异、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0例c HC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全部根治性切除标本经病理学诊断,入院时间为1997年2月—2003年7月。依2010年WHO公布的分型方法,通过HE染色,确定肿瘤类型。用Kaplan-Meier法在SPSS 18.0中计算各类型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各病理分型分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70例患者中诊断为经典型的有18例、为典型型的有11例、中间细胞型的有27例和细胆管细胞型的有14例。通过对比经典型和干细胞表型之间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甲胎蛋白、CA-199、肝硬化、微血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2组间存在差异(P<0.05)。有干细胞特征的混合型肝癌总生存率(P=0.02)和无瘤生存率(P=0.006)相对较差。其中细胆管细胞型的预后最差。结论混合型肝癌各型间临床特征存在差异,且有干细胞特征的类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5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永城市人民医院10年来5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45.6岁,其中粘液性肿瘤31例占57.4%,浆液性的19例占35.2%,混合型的4例占7.4%.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15例术后辅以化疗.结论 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治疗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自1973年至1981年收治的2例全身型韦氏(Wegener)肉芽肿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例1的首发症状为肾小球性肾炎,例2为高热及急性粒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损害症状至疾病晚期方出现。2例患者经环磷酰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0.
卵巢移行细胞肿瘤1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扬顺张春玲李素兰刘玉赵海波黄高升刘健目的:探讨卵巢移行细胞肿瘤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8例卵巢移行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11例良性Brenner瘤及1例交界性Brenner瘤随访6~25年均健在,4例恶性Brenner瘤随访4~5年健在,1例移行细胞癌(期)术后2.5年健在,另1例(期)术后3月死亡。结论:良性与交界性Brenner瘤预后良好,恶性Brenner瘤及移行细胞癌属恶性,预后多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提高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4年间3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隐性失血、脐周隐痛、腹部肿物、隐匿消瘦是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术前确诊为小肠肿瘤43.3%。30例小肠淋巴瘤中66.7%(20/30)行小肠肿瘤根治术,16.7%(5/30)行减瘤荷手术,16.7%(5/30)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型27例,T细胞型3例,18例发生淋巴转移。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66.7%。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是较少见消化道肿瘤,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手术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 197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进行手术的 4 8例消化道类癌病例 ,分析所有病例的肿瘤情况、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 :34例肿瘤直径小于 2 .0cm的病人经内镜下或经肛门电灼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无 1例复发 ,14例肿瘤直径大于 2 .0cm的病人有 12例行肿瘤根治术 ,其中 3例术后出现转移而死亡 ,生存期为 11~ 4 8个月。另有 2例术中发现广泛转移无法切除 ,不到半年均死亡。结论 :肿瘤的大小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直径小于 2 .0cm的肿瘤可以行电灼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对于直径大于 2 .0cm的肿瘤应尽可能行根治术 ,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对6例侵犯膈肌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叶切除4例,双肺叶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1例,6例均伴受侵膈肌切除+膈肌修复术,术后辅助化疗。结果表明,6例切除标本病理证实均为肺鳞状细胞癌侵犯膈肌,术前均未疑诊。2例N_0病人术后14、31个月健在,1例N_1病人术后25个月死亡。3例N_2病人分别于术后9、10、18个月死亡。因此,正确评价纵隔状态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组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盆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18例骨盆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经病理穿刺或手术证实,术前均行X线检查、CT和/或MRI检查,结合病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 骨盆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以恶性多见(13例),其中以骨髓组织来源最多见(7例):淋巴瘤(4例)、尤文氏肉瘤(3例),其次高分化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横纹肌样瘤(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侵袭性纤维瘤(1例);临床病程短(10余天-6个月)或急性加重(1年余-3 年,急性加重10余天-5个月);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瘤内钙化灶、骨针等.良性病变(5例),以肿瘤样病变多见:孤立性骨囊肿(3 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临床病程长(8月余- 28年),加重时间长(4月余-3年);X线平片上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边界较清、退行性变或未见异常,较少行CT或MRI检查.结论 骨盆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类型理复杂,恶性多见,结合临床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能较准确定良恶性.  相似文献   

16.
观察7例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发现涎腺恶性混合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原发性恶性混合瘤与病期无关,良性混合瘤恶变则与病期有关。涎腺恶性混合瘤的组织来源可分为:①原发恶性混合瘤;②良性混合瘤恶性变;③混合瘤复发恶变。在良性混合瘤恶变的病例中发现了良恶移行状态。恶性混合瘤对放疗、冷冻不敏感,宜手术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所有病例手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2例较大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2例喉多形性腺瘤采用颈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咽肌上皮瘤和2例较小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采用口内咽侧切开肿瘤切除术。3例喉腺样囊性癌,1例声门上型T1N0M0患者行水平半喉切除术.2例声门下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2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低位气管切开术加行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放疗。结果13例原发性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2,良、恶比例为2:1。肿瘤的位置:咽部占50.0%(6/12)、喉部占33.3%(4/12),颈段气管占16.7%(2/12)。良性肿瘤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咽部4例,喉部2例),肌上皮瘤2例(均位于咽部);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月。恶性肿瘤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4例(喉部3例,颈段气管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位于颈段气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2~12年,失访2例,1例死于其它疾病,余5例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11年,失访1例,余均健在。结论 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有独特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逐渐增大时才影响所在部位的功能。良性肿瘤被覆的粘膜无破溃,色质无改变.边界清楚,大多呈球形或类球形或分叶状.均不影响神经功能.症状均无突然加重现象。恶性组中均位于喉部及颈段气管,肿瘤表面不光滑,淡红色,边界不清。均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学形态特点,旨在提高对SFTP的认识及MSCT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2例SFTP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与相邻胸膜关系紧密,边界清楚,9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中、重度强化10例,门脉期均持续强化,3例显示瘤体内血管网或供血动脉。肿瘤多有完整假包膜,质地均匀,可伴有出血、粘液样变或囊变;免疫组化显示9例Vim、CD34及Bcl-2均为阳性,11例Ki-67表达小于或等于5%。结论:SFTP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病灶动脉期中、重度强化伴门脉期持续强化。因此分析肿瘤MS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但确诊仍需依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9.
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5例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按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2001)进行组织学分型和诊断。采用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该类肿瘤占同期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6%(15/2679),其中,临床Ⅲ期或Ⅳ期者有12例(80%),临床Ⅰ期或Ⅱ期者3例(20%)。组织学分型:15例(100%)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心母细胞性或免疫母细胞性。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术后分别用CHOP或COMP方案治疗。4例有随访资料者均死亡,生存时间为21d~18月。结论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预后差。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