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描述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 入选肺隐球菌病3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24例(61.5%)肺隐球菌病未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及发病的明确诱因,14例(35.9%)无症状和体征.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19例(48.7%),咳痰8例(20.5%).26例(66.7%)CT表现为肺部结节.初诊确诊11例(28.2%),初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发病距确诊时间5~172 d,平均确诊时间23.1 d,38例(97.4%)经病理确诊.本组患者无死亡,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80%)痊愈;10例接受药物治疗,其中7例(70%)好转(氟康唑治疗),1例(10%)恶化.结论 肺隐球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亦可发病,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氟康唑治疗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35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和治疗情况。结果 35例肺隐球菌患者中,19例(54.3%)无明显基础疾病;29例(82.9%)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11例,31.4%),或渗出实变影(12例,34.3%),或两种病灶混合存在(12例,34.3%);19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3例患者白细胞轻度增高;2例患者无法判断疗效,其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病例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0.1±15.0)岁,包括存在宿主因素和(或)基础疾病的免疫损害患者16例。67.6%患者因症状就诊,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发热、胸痛、憋气、咯血,32.4%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及结节团块影。20例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19例阳性。11例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3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24例患者初诊时被误诊,其中11例误诊为肺癌。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15例,经手术确诊11例,临床诊断8例。手术切除治疗11例,中位随访4年,1例复发。药物抗真菌治疗23例,中位随访8年,3例失访,1例复发。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损害组患者年龄更高(P=0.017)、肺部湿啰音更多(P=0.006)、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更多(P=0.003),但在症状、肺部影像特点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检查,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应首选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灵敏度高,检测阳性有临床疑似诊断价值。规范抗真菌治疗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8月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既往均无基础疾患。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病变影像学以肿块结节型为主,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7例,手术证实11例,病理诊断前误诊率达100%。1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其余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以肿块结节型为主,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肺隐球菌病早期正确诊断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例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影像学表现以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为主,3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隐球菌孢子。结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穿刺后病理检查,但由于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且具有多样性,甚至病理学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极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为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我们认为应该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有潜在机会感染隐球菌的警惕性,提高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免疫缺陷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诊治经过等资料.结果 CT表现多样.孤立的单发结节/包块多见(11例),病灶多贴近胸膜,中下肺野多见,也可见局限的多发结节/包块(3例)和片状影(2例).包块边缘多欠规则,周围可见浅分叶状、毛刺、毛玻璃浸润阴影等征象.病灶强化无特异性.13例入院拟诊肺癌或肺结核,3例考虑肺炎.5例经纤支镜检查确诊,11例经VATS确诊.11例行VATS,其中8例术后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均痊愈,3例仅行VATS治疗;1例行手术加氟康唑治疗,痊愈;4例仅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痊愈.结论 非免疫缺陷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较轻,且与影像表现不平行,易漏诊误诊.采用VATS可尽早确诊,兼具治疗作用,术后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推荐使用氟康唑.  相似文献   

7.
詹泽娟  翁端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48-3749,F000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肿块、结节型的CT表现,并与肺部恶性肿瘤鉴别,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结果 2例患者中均无基础疾病,1例临床表现为畏冷、发热伴咽痛、咳嗽,1例无明显症状。CT表现为单发结节型1例,结节、肿块混合型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1例,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肿块、结节型,容易误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该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确诊的14例肺隐球菌病例资料,与经筛选后的1999~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421例肺隐球菌病的资料共同荟萃分析,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肺隐球菌病超过一半发生于无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者,症状、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应用较少;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抗真菌药物及联合治疗.结论 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常误诊为肿瘤、结核及一般感染,应强调上述3种检查方法的引用.单纯手术治疗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PC资料。结果共90例HIV阴性P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19~71岁,平均(46.3±12.4)岁。临床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CT表现多样,结节/肿块型最常见(57.78%),多位于右肺及下叶。有无基础疾病的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0。确诊方式:胸腔镜(VATS)42例(46.7%),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28例(31.1%),经皮肺穿刺活检(TNAB)14例(15.6%)。48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LA)试验,阳性率64.58%。LA试验阳性组主要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为确诊方式(64.52%),LA试验阴性组和未行LA试验组以胸腔镜为主要确诊方式(47.06%和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正常者有发生PC的可能。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诊断率。LA试验可作为PC早期无创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5年收治的69例确诊的隐球菌病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分别是43例和26例。结果: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肺隐球菌病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周围肺野和下肺;21例肺隐球菌病曾被误诊;PET/CT检查单发结节易误诊为肿瘤;41例肺隐球菌患者接受药物、手术或联合治疗,34例痊愈无复发,1例改善,1例死亡,5例失访。28例其他部位(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等)隐球菌病患者治愈15例,死亡10例,失访3例。结论:研究发现,隐球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比例较高。呼吸系统最易感染,病变通常位于外周肺野和下肺,PET/CT仍可导致误诊。抗真菌治疗对肺隐球菌病治疗效果较好。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和病理表现,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及病理结果。结果31例中单发结节/团块型16例,多发结节/团块型6例,浸润实变型5例,混合型4例。21例(67.7%)位于肺外周胸膜下区,11例(35.3%)见“胸膜凹陷征”,10例(32.3%)见“空气支气管征”,9例(29.0%)见“毛刺征”,8例(25.8%)见“晕征”。25例行增强扫描,6例见“血管造影征”;其中21例呈轻中度强化(19例均匀,2例不均匀),4例呈重度均匀强化。病理上所有病灶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其内可见大量隐球菌孢子。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肺外周胸膜下结节/团块多见,可伴“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晕征”及“胸膜凹陷征”和轻-中度均匀强化,有助于对其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5例经开胸肺活检确诊,3例由经皮肺穿刺确诊,12例由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确诊。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痰、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病灶毛刷直接涂片或培养、TBLB、经皮肺活检等综合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NGV ) 肺损害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9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有肺损害的20 例NGV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1 例, 女9 例; 发病年龄18 ~76 岁,平均( 44. 7 ±15) 岁。可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 以肺脏受累最常见, 占100% , 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其次鼻部受累85% , 肾脏受累85% , 关节肌肉受累35% , 耳受累40%, 眼受累20% 。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 以多发结节/ 肿块影伴或不伴空洞病灶为主( 65% ) , 亦可呈实变影及斑片影, 易被误诊。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和小血管炎。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ANCA) 阳性率为70% , ANCA 阴性率为5% 。结论 NGV 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 肺是最易侵犯的脏器之一, 但肺部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表现, 容易误诊。组织活检及ANCA 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经肺叶切除标本病理确诊的2例PC进行光镜、特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1例伴有头痛等,光镜下病灶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多量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周围见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AB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蓝色、PAS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红色.结论 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特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7~57岁,平均45岁。均为体检发现,过去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CT常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可伴实变及少量斑片影。CT分型:结节肿块型2例,混合型(结节肿块伴实变、斑片)3例。病变位置:右肺3例,两肺2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1例,2个肺叶及以上3例。大部分病灶位于胸膜下,与胸膜关系密切。结节和肿块大小不等,无分叶,可见毛刺,周围可伴磨玻璃影,空洞少见,无钙化,周围支气管无受累或牵拉,不合并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前诊断:肺隐球菌1例,结核1例,纵隔占位1例,肺炎2例。确诊方式:手术病理2例,穿刺活检3例。处理方式:手术切除2例(结节肿块型),保守抗菌治疗3例(混合型)。临床转归及影像随访:均治愈或吸收好转。结论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中年男性好发,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其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1例手术发现病变肺合并癌变(低分化鳞癌).结果 (1)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者12例、发热5例,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肺部影像学改变者4例;(2)胸CT示病变位于下肺者7例、上肺3例、右肺中叶1例、双肺多发分布5例,位于右肺8例、左肺4例、双肺4例,14例表现为肺部块状或球形阴影;(3)3例PET-CT显示病灶呈高代谢,其中2例为肺内播散病灶,1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肺隐球菌在无基础疾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3.75%),影像学上表现各异、形态多样,经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多数须经手术而确诊;治疗一般选用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非免疫缺陷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PC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0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胸痛,其余2例体检发现;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近胸膜的多发结节和团块影;7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5例经乳胶凝集试验获得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均有好转.结论 P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确诊依靠病理,优先考虑经皮肺穿刺获得病理组织,氟康唑是轻中度非免疫缺陷PC的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IPFI的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继发性和原发性IPFI的临床特点.结果 48例确诊病例主要是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和肺隐球菌病,各占37.5%,社区获得性感染占87.5%.66.7%的病例为继发性IPFI,以曲霉菌属感染为主,原发性IPFI以肺隐球菌为主.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60.4%),出现肺内空洞占22.9%,继发性和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5.8%的病例接受抗真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20.8%的病例死亡,均为继发性IPFI.继发性IPFI的病死率31.2%,与原发性IPFI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3).结论 IPFI以曲霉菌感染和肺隐球菌病为主,大部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继发性IPFI以曲霉菌属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不特异,病死率高,需要尽早行侵入性手段协助诊断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病理确诊肺真菌病的病原学分布、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肺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4—2021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病理活检确诊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共77例,其中肺曲霉病42例(54.54%)、肺隐球菌病34例(44.16%)、肺毛霉病1例(1.30%)。7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9例;年龄25~68(51.13±10.32)岁。入院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33例,42.86%)、咯血(24例,31.17%)、咳痰(22例,28.57%)、胸痛(13例,16.88%)。胸部影像学特征主要有肺结节(37例,48.05%)、空洞影(14例,18.18%)和空气新月征(10例,12.99%)。本研究中肺真菌病患者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切除(47例,61.04%)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19例,24.68%),予以积极治疗后大多数(72/77,93.51%)肺真菌病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病理确诊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多见;入院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咳痰、咯...  相似文献   

20.
肺隐球菌病极少发生于免疫功能健全宿主,且因其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本文报道以轻度胸闷、干咳、低热为主要症状,以右下肺大片实变影为影像表现,发生于免疫健全宿主的肺隐球菌病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