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对近20年来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评价,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统计1994~2014年间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相关的期刊论文和著作,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医症状术语标准已经从分类、规范化、症状量化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的研究应立足于信息化,进一步开展更适合临床和科研实际应用的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实世界规范化应用技术体系是践行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重要保障,也是连接中医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桥梁。构建该术语技术体系存在缺乏集成性标准和理想的分类框架、应用模式与方法及综合运维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应在标准性、可用性、实用性、便捷性以及动态可更新性、历史延续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标准术语集成为核心与基础,建立核心运维小组与终端用户组并共同参与,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术语管理平台,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应工作规范、指南。  相似文献   

3.
术语分类框架的研究在中医术语标准化研究工作中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关于如何进行中医临床术语分类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学体系。纵观现有中医术语标准,大多以中医知识体系局部分支(如中医诊断术语、中医治法术语、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为中心进行了范围较窄的分类设计,其采用的术语分类原则与方法各不相同,致使术语分类框架的兼容性弱,术语分类存在不同程度重叠与缺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快速推进。古代中医药文献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药语言系统构建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将促进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古代中医药学分类框架与现代中医药学和西医分类框架的接轨,在前期“中医临床术语分类与代码标准”的工作基础和借鉴SNOMED CT的框架结构,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研究成果上,基于《千金方》研究古代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对已有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构成原则进行总结,指出根据已有的认识提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应当基于中医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应建立中医英语语料库来研究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多种与中医行业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工作,颁布了一系列中医标准。而中医术语标准作为基础标准,更是成为创建中医标准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相关的术语国家标准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中医行业各个领域,从总体情况、收录范围、用词习惯、术语展现形式4个方面对这些术语标准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术语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世界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潮流中,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基础,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传统医学领域中均无先例和具体的方法指导.本研究通过调研一体化语言系统、SNOMED、ICD等国外分类代码标准,以及我国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相关工作,通过研究分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和临床诊疗思路的异同点,借鉴SNOMED CT的构建模式,以中医药学自身独特理论及学科特点为核心,探索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病症临床特点,对现有的周围性面瘫模型进行总结分析,系统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度,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总结现有的国内外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资料,依据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病症临床特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系统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结果 现有的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以压榨法和神经切断法应用最广泛,寒冷刺激法可模拟临床致病因素,压榨法、神经切断法与面瘫的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吻合度高,且方法简便、快捷、病理变化广泛、受损面积小。结论 现有的动物模型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吻合度较高,中医吻合度普遍较低,缺少中医证候的体现。在未来进行模型制备时,可根据中医致病因素,模拟生活环境对其刺激,制定统一神经损伤的标准,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模拟周围性面瘫的病理进程,从而建立更加符合中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为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构建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症状术语知识体系,不仅为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及标准化奠定基础,还为中医辨证论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规范化诊疗思路。方法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为基础,全面检索近现代中医临床名家医案专著,共检索符合要求医案150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医案80例,应用Excel 2019对医案数据以及高频症状术语(出现频率≥15%的症状)频数及频次、四诊类别、五脏归属、功能分类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确立内涵最小的独立症状术语194个,限定出现频率≥15%为高频症状术语,为胸闷、乏力、气短等27个,累计使用频次709次。结论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分别从“主症-次症-兼症”;“五脏系统之心-肝-脾-肺-肾”以及“神志-情绪-饮食-呼吸”3条主线构建了中医临床心系疾病症状术语知识结构体系,初步规范了中医心系疾病症状术语。  相似文献   

10.
临床数据是开展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是临床数据的载体,其完整性与规范性是获得高质量临床数据的重要前提。分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质量的基本要求及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在完整性、规范性、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利用本体技术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并总结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构建临床常用术语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规范、获取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关系、进行本体验证与可视化。从本体的角度对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进行概念识别与描述,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消除中医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不明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求更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抑郁症及其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对抑郁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通过归纳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法与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最高;其次为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均较高。结论 目前抑郁症模型复制实验动物的选择多为啮齿类,在临床表现的模拟上具有局限性;且中医证型的模型实验较为稀缺,制备方式依旧是以传统的西医方式结合行为学应激刺激为主,缺少中医证候特色。建议重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表现对应的实验动物评价标准,结合中医各证型特点制备更能体现中医“四诊”特点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2.
问诊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防治。2型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制定可以规范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扩大中医问诊客观化的研究范畴。近年来,研究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多种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初步量表开展临床应用。但现阶段中医量表制定的相关研究整体仍存在着部分量表选择不当、中医术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定统一的糖尿病证候诊断标准,确保糖尿病问诊信息采集规范,制定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完整体系,将利于实现糖尿病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从而针对糖尿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永超 《河南中医》2012,32(4):510-512
中医药标准体系是以中医药技术体系标准和管理体系标准为主体轮廓的标准体系,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基础标准属于中医药技术标准领域的范畴.中医药基础标准包涵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中药理论及应用基础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分类和代码等.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与实际工作需要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历程,指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现状,提出对中医基础术语英译标准进行分层构建的设想,认为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标准中医基础术语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分类整理并找出已达成共识的术语英译、核心词素相同但细节不同的术语英译、一致性较低的术语英译、错误的术语英译,作为四个层级对中医基础术语的英译标准进行构建,以加快中医基础术语英译的标准化进程,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术语学概论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创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术语的概述、中医术语化和标准化、中医术语标准编写的一般程序、中医术语标准的编写,这门课程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起到导航作用。作者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并基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思想对中医术语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从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改革内容、课程特色与创新4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阐述,以期配合国家与学校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中医术语学概论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对提升中医术语学人才的综合素养、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舌诊术语进行比较,分析两部标准中舌诊术语英译的优缺点,提出更适宜优先选择作为中医舌诊术语英译标准的方案,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术语英译原则,比较研究常见中医肝胆疾病名称的多种英译版本,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以8个常用肝胆疾病名称为基础语料,以规范性、对应性、可读性与民族性4个原则为评判标准,比较、分析7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中医英译辞典和著作对这8个术语的不同翻译。结果对7部中医英译辞典和著作中8个术语的对应翻译进行分析评价时,发现5个术语均有2种及以上译文,且译文不符合规范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的情况最多。结论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译入语把握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规范性原则、可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阐述,包括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框架、证候诊断指标与疗效评价指标差异、中医疗效评价量表、中医PRO量表、中医临床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法、中医辨识证候的评价标准等观点。并就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即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必须符合辨证诊疗模式、采用量表学方法以建立中医评价量表、应用多学科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不同血热证诊断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为血热证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1900年-2020年,查阅期间发表的血热证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分析血热证诊断标准。结果 从三大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5975篇,根据研究目的共纳入53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分别出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证素辨证学》《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中医诊断学》(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人卫版)。共得到30个血热证症候,可分为热邪入血、耗血伤阴、动风动血三类。诊断形式可分为叙述法、主次症分级诊断法和赋分法3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被引用20次,覆盖9个病种,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结论 来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血热证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现阶段血热证的诊疗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纵观医学领域语言系统和术语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今医学界最先进的语义关系的组成和特点。比较中医病机与西医病理概念描述的差异,分析现有中医语义关系的局限性,研究、评估现有医学语义关系的重用性。从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抽取中医病机语义关系,并进行深入研究,为语义关系进一步形式化并编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