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胃动灵对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中医理论建立胃肠运动障碍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MTL(胃动素)、SS(生长抑素)及胃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结果:胃动灵可使大鼠胃残留率下降,MTL水平上升,使小肠推进比及SS水平改变。提示:肝郁脾虚是胃肠运动障碍的主要病因病机,胃动灵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MTL水平,调正SS水平,降低胃残留率改善小肠推进状况使胃肠运动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与胃肠激素调控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treptozocin,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吗丁啉组(0.03g/kg)、二甲双胍组(1.80g/kg)、半夏泻心汤高(10.20g/kg)、中(5.10g/kg)、低(2.55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组,灌胃一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GB)、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sp物质(SP)含量。结果:半夏泻心汤浓度在2.5510.20g/kg与二甲双胍浓度在1.80g/kg对糖尿病大鼠皆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减少VIP、SS分泌的同时增加MOT、SP分泌。结论: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大鼠FGB的调控作用可能与减少VIP、SS分泌和增加MOT、SP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宇红  李波  蔡光先  杨蕙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51-2955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所得逍遥方3种制剂(逍遥胶囊、逍遥丸、逍遥汤剂)的疏肝健脾作用.方法:强迫游泳、限制活动及隔日喂食方法制备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2.7 mg·kg-1)、逍遥汤组(1.62 g·kg-1)、逍遥丸组(1.62 g·kg-1)、逍遥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灌胃给药3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其血清中NE,DA,5-HT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汤组NE,MTL含量显著升高,5-HT和SS含量显著降低(P<0.01);逍遥胶囊1.62 g·kg-1组MTL含量显著升高,5-HT和SS含量显著降低(P<0.05);逍遥汤组和逍遥胶囊1.62g·kg-1组大鼠胃肠组织MTL表达的平均吸光度明显增多,SS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方3种制剂均具有疏肝健脾作用,逍遥汤药效优于等剂量逍遥胶囊,逍遥胶囊药效则优于等剂量逍遥丸.  相似文献   

4.
六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林  臧志和  钟玲  辛志伟  杨胜 《中成药》2010,32(4):659-661
目的:为了探索六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影响.方法:以游泳、饮食控制法复制脾虚证大鼠动物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给药组,在用药后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大便性状和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君子汤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大便性状明显改善,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水平升高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结论:六君子汤能改善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异常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 (MTL)、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水平。结果 :模型建成后 ,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 ,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 ,MTL、GAS含量降低 ;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 ,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 ,促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肺病科2016年1月—2017年7月符合肺心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肺心病标准治疗,对照组在标准治疗上加用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药物,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10 d,在治疗第1、7、10天,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及监测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评价半夏泻心汤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治疗组在饮食减少、反酸嗳气、便次异常、胃脘部及脘腹部胀闷不适、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2)治疗第7天:治疗组在MTL及DAO活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第10天,治疗组在MTL、SS及DAO活性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肺心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还调节胃肠动力,改善患者的胃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六味和中散对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六味和中散对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香砂六君丸为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六味和中散对小鼠小肠推进比、胃内残留率、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的影响;选用200%大黄浓煎剂复制大鼠脾虚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剂量六味和中散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六味和中散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小鼠小肠推进比、减少胃内残留率、缩短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的作用(P<0.05或P<0.01),其中以六味和中散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1);与香砂六君丸组比较,六味和中散各剂量组在缩短小鼠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六味和中散各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有提高脾虚大鼠GAS、MTL及降低VIP的作用(P<0.01),其中六味和中散高剂量组更明显(P<0.01)。结论六味和中散具有促进小鼠胃肠动力,调节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热化滞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MTL、GAS含量降低;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对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影响,探讨其"健胃""败胃"的量效机制。方法采用劳形与劳神制作劳倦过度脾虚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黄连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脾虚大鼠一般情况、胃肠运动功能及MTL、GAS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MTL和GAS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小剂量组胃内残留率明显降低,小肠推进率、MTL和GAS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黄连大剂量组小肠推进率、MTL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连大剂量"败胃"、小剂量"健胃",其量效机制可能与直接调节胃肠运动,或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调节胃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瘤安各个组方对脾虚大鼠消化酶及相关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复制脾虚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0.15 g·kg-1)、胃瘤安高剂量组(31.5 g·kg-1)、胃瘤安低剂量组(15.75 g·kg-1)、胃瘤安拆方I高剂量组(31.5 g·kg-1)、胃瘤安拆方I低剂量组(15.75 g·kg-1)、胃瘤安拆方II高剂量组(31.5 g·kg-1)、胃瘤安拆方II低剂量组(15.75 g·kg-1)。实验末,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淀粉酶(AMS)、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的含量。结果:胃瘤安各组方能显著降低脾脏指数,升高AMS活力的同时可显著降低SDH及LDH的活性(P0.05,P0.01),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胃瘤安各组方均能显著升高MTL、GAS激素的水平(P0.05,P0.01),而对SS无明显影响。结论:胃瘤安各组方能显著改善脾虚大鼠的脾虚症状,可能与调节AMS、SDH、LDH的活力及MTL、GAS等激素水平有关。以胃瘤安全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糖水平、胃动素(MTL)及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5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3例。2组患者进行控糖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治疗前后血清MTL、SS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FPG、2 h PG、HbA1c以及血清MTL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SS水平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清MLT水平,增高血清SS水平,促进胃运动,加速胃排空。  相似文献   

12.
ModernclinicalobservationsandexperimentalstudiesdemonstratethatEAisoffavorablemodulatingactionongastrointestinalfunctionalactivitiesbutitsmechanismsremainunknown.ItwasreportedthatEAcouldregulatethepressureofthepyloricsphincter[1]andaffectsynthesisand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半夏泻心化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成药胃苏颗粒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GAS、SS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中GAS含量高于治疗后及正常人(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中SS含量低于治疗后及正常人(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中GAS含量高于治疗后及正常人(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中SS含量低于治疗后及正常人(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胃苏颗粒,外周血中GAS、SS可能参与了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复制大鼠慢性胃炎的基础上 ,使其感染幽门螺杆菌 ,分别给予辛开剂、苦降剂、辛开苦降剂、半夏泻心汤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西药 (“三联”)对照组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治疗组血清SOD均有所升高 ,其中三联组、苦降组、半夏小剂量组 (半小组 )差异显著 (P<0.05)。半夏大剂量组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半小组、半大组胃粘膜SOD升高显著(P<0.05,P<0.01)。各治疗组血清MDA均有所下降 ,其中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大组差异显著 (P<0.05);各治疗组胃粘膜MDA亦有下降 ,其中辛开组、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小组差异显著 (P<0.05)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SOD活力 ,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表型变化及相关蛋白,讨论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运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以去离子水灌胃所得血清为对照。取对数生长期的ICC,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低浓度组(5%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中浓度组(1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和高浓度组(2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分别给予相应药液,于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ICC标记蛋白c-kit/α-SMA、c-kit/desmin和c-kit/SMMHC表达,镜下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小鼠ICC表型维持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CC中钙离子通道蛋白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s,IP3R)、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磷脂酶C(phospholipases C,PLC)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浓度和中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c-ki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α-S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SMMHC表达和desmin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与药物干预24小时、48小时组相比,12小时组c-ki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48小时组相比,12小时组α-SMA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24小时相比,12小时组α-SMA、desmin和SMMHC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药物组IP3R、RyR、PLC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2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干预12小时能显著增强ICC表型的维持,加强c-kit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钙库受体蛋白IP3R、RyR、PLC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相关离子通道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柴枳夏及汤作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大鼠模型胃肠动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并按照大鼠体重分成五组,分别为西药组(达喜和莫沙必利)、柴枳夏及汤低剂量组(生药量12.77 g/kg)、柴枳夏及汤高剂量组(生药量25.54 g/kg)、模型组以及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90例,分为脾胃虚弱证30例、脾胃湿热证30例、胃络瘀血证30例。空腹经胃镜取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后,立即称重、均浆、离心取上清液,-70℃保存。同时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和血浆,也于-70℃保存。同批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泌素(Gastria,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清中EGF、GAS和血浆中MTL、SS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不同证候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结论:胃黏膜及血中GAS、MTL、SS、EGF的异常表达,及其调节关系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是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必欢颗粒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近端胃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ub stanceP ,SP)阳性纤维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模型组大鼠CGRP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SP的表达则明显增强(P <0 .0 1) ;胃必欢对CGRP的影响不大,却能使增高的SP表达减少(P <0 .0 1) ;半夏泻心汤可使正常表达的CGRP减少(P <0 .0 1) ,增高的SP表达减少(P <0 .0 1) ;西沙比利能使正常表达的CGRP增强(P <0 .0 1) ,增高的SP表达减少(P <0 . 0 1)。结论 胃必欢颗粒可能通过调节SP的表达,进而改善胃肠功能状态,达到治疗F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角度,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机制。方法:把半夏泻心汤拆分为苦降、辛开和补益3个组方,1×104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药物浓度为4,2,0.5,0.125 g·L-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1×105/孔接种于6孔板,全方和苦降高、低浓度为0.5,0.125 g·L-1,辛开和补益高、低浓度为4,2 g·L-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比较。结果:半夏泻心汤全方及苦降、辛开组方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全方IC50为1.645 g·L-1,苦降组为1.446 g·L-1,辛开组为3.867 g·L-1;它们增加SGC-7901细胞S期和G0-G1期百分比,促进细胞凋亡,高浓度强于低浓度,但补益组方对此没有作用。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细胞增殖,以苦降组为最,补益组作用甚微,其机制可能与药物阻滞细胞至G1/S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方不同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半夏泻心方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S-P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半夏泻心方配伍中辛开组、苦降组和由其组成的辛苦组可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显著高于辛甘组、苦甘组、甘补组和全方组(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可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半夏泻心方中辛开、苦降的配伍形式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与下调bcl-2有关。辛开、苦降配伍后(辛苦)有显著的协同增效趋势,而其它配伍药组可能存在拮抗作用。提示辛开苦降法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胃癌的主要治则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