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药材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评价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0.2%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当归不同产地样品质量。结果所测当归药材中的9种成分(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分离度良好,10个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质量有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043%。10个产地中岷县麻子川乡绿叶村一社的当归药材质量最优。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综合评价当归药材的质量,且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为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5,(7)
目的:测定芎?汤及其单药材的CO2超临界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含量。方法:分别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芎?汤及单药材挥发性物质,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含量。结果:折合至原药材中的百分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芎?汤、当归、川芎中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0.518%、0.894%、1.553%,正丁基苯酞含量分别为0.0182%、0.0120%、0.0776%,洋川芎内酯A含量分别为0.239%、0.039%、1.10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芎?汤、当归、川芎中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0.221%、0.226%、0.428%,正丁基苯酞含量分别为0.0063%、0.0032%、0.0190%,洋川芎内酯A含量分别为0.0311%、0.0089%、0.1103%。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法更适合芎?汤及单药材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李小阳  翟小林  王丹  范晶  裴纹萱  董玲  孙裕  宋学斌  王晶娟 《中草药》2022,53(20):6354-6360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a single marker,QAMS)同时测定当归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CSH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8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在线性范围内各成分线性良好(R2>0.999)。以藁本内酯为内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和丁烯基苯酞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73 4、0.564 8、0.468 1、0.926 2、1.083 5;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6个成分的含量,将2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了当归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6个成分的QAMS法,该法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胡立翠  伍勋  杨学东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84-3488
该研究以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等10种药效成分及总药效成分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速和夹带剂乙醇的浓度等因素对上述10种药效成分和总药效成分产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了川芎药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6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夹带剂(无水乙醇)质量分数8%。验证试验表明工艺稳定可靠,该法的川芎总药效成分产率高于药典中回流提取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醋香附药对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及α-香附酮7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和286 nm,流速1.0 m L/min。结果 7种有效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6%、98.9%、101.2%、99.4%、100.3%、99.0%,RSD分别为1.7%、1.5%、1.3%、2.3%、2.2%、1.6%、2.1%;其余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川芎-醋香附药对中7种有效成分的同步测定,同时可为川芎-醋香附药对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2)
目的:采用HPLC法对12批不同来源的川芎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测定不同产地川芎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100 mm×4.6 mm,3.5μm);以甲醇-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建立了川芎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成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0.900以上;并定量测定了川芎样品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川芎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川芎中主要内酯成分(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苯内酯)的方法,比较新老产地川芎药材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差异。 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同时提取3种内酯成分的最佳条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内酯成分含量。 结果: 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差异最大为阿魏酸松柏酯,其次是洋川芎内酯A、藁苯内酯。通过聚类分析发现3种内酯成分没有地域分布规律。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新老产地川芎的内酯含量比较为川芎的引种栽培、品质评价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质量标准。方法对28批不同等级川芎药材开展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残留量、农药残留量及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各项指标与川芎药材等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等级川芎药材的质控指标具有较明显的区分,规定川芎优质药材测定限为每千克药材40个以内,单个质量平均不低于20 g,水分≤12.0%,醇溶性浸出物限度不得小于25.0%;含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不得少于0.10%、0.04%、0.02%、0.40%、1.6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20,(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茶芎Lgusticum sinense Oliv.cv. Chaxiong.苯酞类有效部位中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的含有量。方法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样品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kzoNobel Kromasil?100-5-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检测波长280 nm,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丁烯基苯酞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分别在18.08~289.34μg/mL(r=0.999 9)、1.02~16.40μg/mL(r=0.999 9)、8.32~133.11μg/mL(r=0.999 8)、21.71~347.36μg/mL(r=0.999 9)、1.14~18.22μg/mL(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3%、98.25%、97.78%、99.35%、97.95%,RSD分别为0.33%、1.07%、0.33%、0.59%、1.0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川芎中绿原酸、川芎嗪、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 7种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法在川芎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结构稳定的阿魏酸为内参物,确定其余6种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其与QAMS法的差异。结果:确定了6种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k/s);6批川芎中7种成分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QAMS法能准确地分析川芎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可用于川芎中多指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分析。方法:参照标准汤剂的要求,制备来自3个产地共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进行质量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下4种指标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计算各批次样品中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并测定样品的pH。结果:对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22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2;定性指认出其中11,13,17,18,19,20号峰,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个产地的川芎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概貌进行区分,说明不同产地的川芎存在质量差异,但同一产地不同批次质量较为稳定。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共有模式下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以洋川芎内酯A(0.176 3~0.249 8 g·L~(-1))和洋川芎内酯Ⅰ(0.065 2~0.103 4 g·L~(-1))在标准汤剂中含量较高,藁本内酯(0.040 0~0.089 8 g·L~(-1))次之,阿魏酸(0.022 0~0.042 3 g·L~(-1))最低,4个成分的转移率依次为6.63%~11.82%,33.32%~55.98%,1.26%~3.73%,16.39%~33.05%;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干膏得率12.69%~19.78%,pH 4.54~4.82。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各产地多批次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1,(7)
目的基于电子舌表征和化学成分的"谱味"相关性探究川芎辛味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表征不同科辛味中药,并根据物质组群可拆分原理表征川芎挥发油、碱性部位与酸性部位,结果作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油电子舌响应值与气相色谱同步测定的川芎挥发油中6种成分(α-蒎烯、4-松油醇、阿魏酸、丁烯苯酞、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进行双变量"谱味"相关性分析并验证。结果在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中,同科辛味中药距离相近;川芎挥发油与川芎原药材距离相近,挥发油是川芎主要辛味部位;川芎挥发油中丁烯苯酞含量与电极ZZ、JE、BB、GA响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A、JB响应呈显著正相关,藁本内酯含量与电极CA响应呈显著正相关,洋川芎内酯A含量与电极DA响应呈显著负相关,而α-蒎烯、4-松油醇与阿魏酸含量与电子舌响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与丁烯苯酞3种苯酞类成分是川芎挥发油辛味的物质基础,而另外3种其他类成分非川芎挥发油的辛味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规范化种植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韦玮  徐嵬  杨秀伟 《中草药》2017,48(15):3017-3025
目的研究规范化种植川芎95%乙醇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川芎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出41个化合物,其中的34个分别鉴定为花椒毒素(1)、3-丁烯基苯酞(2)、Z-藁本内酯(3)、洋川芎内酯A(4)、洋川芎内酯H(5)、洋川芎内酯I(6)、松伯醇(7)、3-丙基茴香醚(8)、环氧藁本内酯(9)、5-羟基-3-丁烯基苯酞(10)、川芎二内酯R1(11)、新川芎内酯(12)、Z′-3,8-去氢-6.6′,7.3′a-二聚苯酞(13)、东当归内酯B(14)、当归萨螺内酯(15)、佛手酚(16)、洋川芎内酯D(17)、4-羟基-3-丁基苯酞(18)、5-羟甲基糠醛(19)、香草醛(20)、欧当归内酯A(21)、阿魏酸(22)、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23)、阿魏酸乙酯(24)、镰叶芹二醇(25)、美洲刺参二醇(26)、洋川芎内酯E(27)、豆甾醇(28)、孕烯醇酮(29)、异茴芹内酯(30)、β-谷甾醇(3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3)、松柏醛(34)。结论化合物1、8、16、23、26和30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孙国明  郭小藤  赵睁睁  容蓉  杨勇  蒋海强  巩丽丽 《中草药》2014,45(22):3302-3307
目的考察大鼠ig芎汤超临界提取部位后,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将芎汤超临界提取部位SD大鼠ig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的血药浓度,并采用PKSolver 2.0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建立其药物代谢曲线。结果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分别在0.416~16.640、0.40~16.05、0.52~31.5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均大于84%,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藁本内酯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2.082 0±0.637 6)h、Cmax为(3.272 5±0.955 5)μg/m L、AUC0~t为(15.400±1.812)μg·h/m L;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药动学参数与藁本内酯基本相似。结论建立的芎汤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20,(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中色氨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欧前胡素、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的含有量。方法当归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Ultimate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7.60%~101.22%,RSD 0.89%~2.51%。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阿魏酸、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适宜当归的干燥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干燥处理后当归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当归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热泵干燥后的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可考虑将热泵干燥技术应用于当归药材的干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天舒胶囊中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建立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同步测定法,基于在线全波长扫描光谱和UPLC-Q-TOF/MS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确证待测色谱峰;以丁基苯酞为内参物,通过斜率法分别于单一波长和不同波长下计算丁基苯酞对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相对保留时间对待测色谱峰进行定位;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准确性验证。结果:建立了天舒胶囊中3种成分的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对丁基苯酞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72和1.056;18批次天舒胶囊样品中三者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36%,0.023%~0.125%,0.028%~0.084%;外标法和QAMS测定结果无差异。结论:建立的以丁基苯酞为内参物,测定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含量的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适合用于天舒胶囊成品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步测定川芎、当归SFE-CO2萃取物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考察其中阿魏酸松柏酯的稳定性。方法:以二氯甲烷为助溶剂,甲醇、乙腈和5%甲酸甲醇为溶剂,考察2种萃取物中阿魏酸松柏酯稳定性。HPLC分析采用Wondasil C_(18)-WR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5%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70 nm,测定2种萃取物中7种成分含量。结果:乙腈溶液中,2种萃取物中阿魏酸松柏酯稳定性均最佳。经测定2种萃取物均含有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7种物质,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对于川芎SFE-CO2萃取物,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在2.41~24.14,3.83~38.26,0.81~8.08,47.43~474.32,95.49~954.91,164.91~1 649.14,3.32~33.24 n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4%,98.24%,99.03%,98.46%,98.13%,96.97%,95.20%,RSD分别为2.9%,1.2%,1.6%,1.2%,1.1%,1.4%,1.2%。对于当归SFE-CO_2萃取物,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在1.31~13.15,1.70~17.01,0.44~4.43,27.52~275.18,6.46~64.60,206.19~2 061.92,3.07~30.65 n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3%,99.00%,103.15%,101.78%,102.12%,100.01%,102.49%,RSD分别为2.1%,2.2%,2.2%,2.1%,2.1%,2.5%,2.2%。结论:阿魏酸松柏酯易分解成阿魏酸,选乙腈溶解可保证原阿魏酸及阿魏酸松柏酯含量准确测定,该含量方法简单、快速,可为川芎、当归SFE-CO_2萃取物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归药材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段素敏  孔铭  李秀杨  刘欢欢  刘丽芳  李松林 《中草药》2016,47(19):3415-3419
目的 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法加工当归药材的可行性,并对加工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分别对热风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时间、微波干燥电流、微波干燥时间进行考察,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当归项下指标对加工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微生物数量和产能,选出最优工艺;分别检测最优工艺加工样品、硫熏样品和阴干样品的微生物数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量和10种活性成分(阿魏酸、阿魏酸松泊酯、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riligustilide、欧当归内酯A)量。结果 最终确定热风(70℃)干燥20 h+微波(100 m A)干燥6 min为最优工艺。经新方法加工的样品微生物数量与硫熏样品相当,所加工样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均未超标,并且对药材活性成分无显著影响。结论 经新方法加工的当归药材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可以作为当归药材产地加工中的一种快速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