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相对其它系统而言,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低,在成人,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5%,儿童约占8.2%[1]。手术是治疗神经系统肿瘤最基本治疗方法。在我国,地市级医院开展神经系统肿瘤相对较晚[2]。我院自1994—08~2003-03手术治疗神经系统肿瘤7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显微手术治疗颈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报道显微手术治疗58例颈髓髓内肿瘤。获全肿瘤切除者50例,占86.2%;术后神经系统状态改善者45例,占77.6%。表明颈髓髓内肿瘤适宜作肿瘤全切除,手术时机选在患者处于中度神经系统障碍时为好;描述了不同种类肿瘤的手术方法,认为激光手术对脂肪瘤切除最有帮助。提出了术中注意事项和肿瘤全切除的判断标准;阐述了术前放疗的危害性;对治疗后脊髓变细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颅内肿瘤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国人发病率为1.34/10万,约占全身肿瘤的2%,幕上区与幕下区肿瘤的发病率比例约为2:1,前者以额叶最多,幕下区以小脑多见。目前在对脑瘤的治疗方面除手术、枷马刀、X刀等,在化疗方面,由于此类药物大部分毒副作用较大而常引起全身性损害,为此脑瘤的介入治疗相继出现,目的在于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我们自IM.5-lop.6间,采用颈动脉加压滴注和推动脉插管滴住榄香烯乳的方法治疗脑瘤30例,总有效率73.3%,现就有关护理方面的体会简述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经验,对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价值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两个神经外科中心手术治疗的123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手术 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室管膜瘤占脊髓髓内肿瘤的34.1%,手术全切除率为90.5%,次全切除率为7.1%,部分切除及活检率为2.4%;星形细胞瘤占26.8%,全切除率为30.3%,次全切除率为39.4%,部分切除及活检率为30.3%;脂肪瘤占14.6%,全切除率为11.1%,次全切除率为38.9%,部分切除或活检率为50.0%;血管网状细胞瘤占10.6%,全切除率为76.9%,次全切除率为23.1%;其它肿瘤占13.9%,全切除率为82.4%,次全切除率为11.7%,部分切除及活检占5.9%。94例经平均38.6个月长期随访,89例存活,5例死亡。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良性及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应力争在脊髓功能未出现严重损害前手术,以争取得到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腺垂体细胞来源的颅内常见良性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1-2].随着影像学技术、内分泌激素检测方法及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垂体腺瘤手术疗效也获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型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年来经翼点入路对23例大型鞍区肿瘤运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从鞍区各个间隙切除肿瘤。结果23例病例全切15例,占65.2%;次全切4例,占17.4%,大部分切除2例,占8.7%;死亡2例,占8.7%。结论翼点入路对于处理大型鞍区肿瘤显露好,熟悉鞍区的解剖间隙,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充分利用该间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0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102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64例采用超声吸引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94例(92.2%)肿瘤获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87例(85.3%),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I-Ⅱ级47例(54.1%),Ⅲ-Ⅳ级35例(40.2%),Ⅴ-Ⅵ级5例(5.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听神经瘤均可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获得手术全切除。  相似文献   

8.
枕大孔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枕大孔前缘、延髓腹侧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其中61%~76%为脑膜瘤。由于此类肿瘤常推移、扭曲延髓及上颈髓,且与重要的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我院于2002年10月-2004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3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由于其浸润性生长常在重要的功能区.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极易复发。长期以来.通过单纯手术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25%。虽然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和延缓其复发,使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暂时的改善,但由于副作用较大,并未提高整体生存率。近年来^125I籽源间质内放疗以其对脑胶质瘤的良好治疗效果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取代了常规外放射治疗,成为脑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将^125I籽源的特性及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50%,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目前的手术方式还无法做到完全切除肿瘤,手术后放疗和化疗是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常见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人,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仅次于胶质瘤及脑膜瘤~([1])。近年来,随着神经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P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3.9/10万~([2])。除部分特定类型的肿瘤和人群外,PA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以满意的肿瘤切除、充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48例巨大型全体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通过对48例巨大型全体瘤采用翼点入路,运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从不同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35例,占72.9%,次全切9例,占18.8%,大部分切除3例,占6.2%,死亡1例,占2.1%。结论 翼点入路是巨大型全体瘤手术切除的优选入路,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肿瘤的全切及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枕大孔肿瘤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我院自1992年4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患3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61%(30/4918),其中接受手术治疗26例,均获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早期表现者并不少见,因缺乏原发病灶症状,极易误诊。2002-05~2003-05期间由外院诊治无效而转本院诊治后确诊为肿瘤者15例,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人数的1.15%,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ma,HB)系血管源性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占后颅窝肿瘤的9%~10%,小脑半球是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1].其好发于成年人[2-3],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病例少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我们成功手术治疗2例老年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实体性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显微手术治疗23例实体性脑干肿瘤: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2例。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好转者18例(78.3%).不变2例.加重2例。死亡1例。随访结果也表明效果良好,好转率为77.8%(14/18)。显示了显微手术的优越性;认为对脑干肿瘤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即原则上应争取手术治疗;描述了不同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方法:阐述了术后监护和并发症(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附238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3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后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或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继发性病因肿瘤15例占6.3%。2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体层血管成像(MRTA)显示压迫责任血管181例,阳性率81.2%。202例(84.9%)患者术后疼痛消失,23例(9.6%)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94.5%。治疗有效的161例获随访3-118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4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6.8%。结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并非少见。特殊序列的磁共振不仅有助于发现继发性病因,而且能够显示压迫责任血管,对指导手术和病人筛选都有重要价值。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成人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总结48例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对其中35例分别采用侧脑室前角入路、侧脑室后部和三角区人路、颞后皮质人路及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手术切除肿瘤,5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行外减压术,余7例拒绝手术。41例手术病人术后除1例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外,40例行放疗,总剂量40~50Gy。结果35例选择显微手术切除的病人中肿瘤全切25例(71.4%)。近全切7例(20.0%),大部分切除2例(5.7%),部分切除1例(2,8%)。肿瘤切除术后短期症状和神经功能明显改善10例(28.6%)。改善12例(34.3%),无变化10例(28.6%),恶化2例(5,7%),死亡1例(2.8%)。结论丘脑肿瘤以儿童及青年人发病为主。性别差异不明显,病程相对较长,多为恶性肿瘤,部分病例进展较快。临床表现以颅高压及丘脑局限性损害症状为主。丘脑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应辅以必要的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ITEO)的手术治疗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神经影像学、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资料。其中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共15例,占71.4%。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注意保护神经组织。2例术后给予放疗。结果肿瘤全切17例(81.0%),次全切除4例(19.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7个月~5年,1例(4.8%)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全切病变是治疗ITEO的最好选择。不能全切者可行放疗,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