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酒精灭活骨复合人工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应用酒精灭活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0岁,平均29.6岁.3例为术后复发病例,2例伴病理性骨折.均为CampanacciⅢ级.选择1名18岁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腓骨移植联合膝关节融合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2009年对5例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 Ⅲ级)行整块切除术后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钢板内固定行膝关节融合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0~80个月,疼痛症状消失,MSTS评分21~27分,骨愈合时间6—18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恢复正常工作劳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变复发及肺转移。结论: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4~50岁,平均35.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5例。病程5~25个月,平均12.9个月。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术前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并制作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术中囊内扩大刮除、关节软骨下植骨后植入假体。术后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复发,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局部均无疼痛,无肿瘤复发、病理性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MSTS93评分为20~29分,平均24.7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囊内扩大刮除术后骨缺损采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修复,具有能与宿主骨生物融合、力学稳定性更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骨再植术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阐述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7例。年龄16~23岁,中位年龄21岁;男6例,女1例;左股骨下段5例,右股骨下段1例,左腓骨上段累及胫骨1例;Enneking分期Ⅱb期6例,Ⅲ期1例;骨肉瘤6例,非霍杰金氏淋巴瘤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合手术操作,阐述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肢体短缩。末次随访,ISOLS影像评分30~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22~28分,平均25分(84%)。严格适应证,掌握手术技巧,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再植术,可以早期获得良好功能,避免人工假体置换的并发症,经济便宜,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其长期疗效和优缺点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报告共6例应用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3D打印仿生垫块重建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中期随访结果, 男1例、女5例, 年龄分别为50、40、68、53、35、42岁;初次手术者3例, 复发后手术3例。术中行瘤段整体切除后, 以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3D打印仿生垫块填补骨缺损, 并利用微孔结构及补片重建周围韧带抵止点。随访时间分别为60、90、60、60、75、50个月。随访期间局部无复发、假体周围无透光影及松动迹象。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临床评分分别为87、92、85、90、95、78分;功能评分分别为70、100、70、100、100、80分。骨骼肌肉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MSTS)评分分别为27、28、26、26、26、27分。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仿生垫块可以有效填补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的骨缺损, 实现膝关节的解剖及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2个月,平均2年11个月。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2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植骨术12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8.2%,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腓骨移植联合膝关节融合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GCT)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行整块切除术后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钢板内固定行膝关节融合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 随访20~40个月,MSTS评分21~27分,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无病灶复发,恢复正常工作劳动.结论 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冷冻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修复股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28例,其中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13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15例。按Enneking分期,广泛边缘性切除肿瘤,选用长柄人工关节将大小和形态合适的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经骨水泥髓内固定,假体柄插入宿主骨髓内长度与异体骨轴心长度比应在0.8以上。术后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28例中除2例复合股骨下段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6~78个月,平均41个月。3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死亡;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皮质旁骨肉瘤和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内局部软组织复发,经广泛切除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所有患者均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断裂。9例异体股骨大转子区及6例股骨髁区部分吸收。24例异体骨和宿主骨间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11个月,平均7.4个月。13例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主动活动度为71°~124°,平均85°;13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68°~135°,平均92°。按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为22~28分,平均26.2分。结论现代骨水泥技术将人工关节、异体骨与宿主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早期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平均随访33.2个月;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骨巨细胞瘤进行分级,其中Ⅱ级5例,Ⅲ级3例,病理骨折2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无明显异体骨排异反应、感染、骨吸收和骨不连;异体骨与自体骨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4.3~8.2个月);近期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断裂及脱位等并发症;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8°,背伸45°,桡偏15°,尺偏20°,旋前40°,旋后65°;功能评价结果:优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是一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ong‐term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giant cell tumors around the knee treated with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prosthe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1 to March 2005, 19 patients (11 men, 8 women, average age 35.4 year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ith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domestic prosthesis (15 hinge knee and 4 rotating‐hinge knee). The distal femur was involved in 12 and the proximal tibia in 7 cases. Nine tumors were primary and 10 recurrent. All cases were Campanacci grade III. The affected limb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by 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ing system.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 successfully with no complication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28.9 months (60 to 216 months). Apart from one patient who underwent amputation because of wound infection two years after reoperation, the range of knee motion of 18 patients was 30°–110°. The mean functional score of the affected limb was 22.7 (15 to 27 points). The length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was equal in nine cases; the affected limb was 2–9 cm shorter in the other ten cases. Prosthesis fracture and loosening developed in one, prosthesis aseptic loosening in three, and delayed deep infection and prosthesis loosening in two cases. The prosthesis loosening rate was 31.6%. One patient developed a proximal femur fracture. Conclusion: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prosthesis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reating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round the kne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prosthesis, mainly prosthesis loosening and limb shortening,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longer survival tim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瘤段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自体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的远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0例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GCT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39.9岁。病程1.5~6.0个月,平均2.6个月。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肿瘤切除后桡骨远端骨缺损长度为6.0~12.5 cm,平均8.4 cm。采用自体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6例吻合膝下外侧血管,4例吻合膝下外侧血管+腓血管双套血管蒂。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3年,平均6.0年。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5~85°,平均55.0°;掌屈15~40°,平均26.5°;桡偏5~25°,平均12.0°;尺偏10~30°,平均19.6°;前臂旋前5~90°,平均50.5°;旋后20~90°,平均66.5°。患侧握力达健侧60%~85%,平均75%。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75%~90%,平均82.7%。X线片复查示移植腓骨瓣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1周;9例出现影像学并发症。结论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GCT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能够有效保留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髋臼及其周围肿瘤的分区与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髋臼及其周围恶性肿瘤行整块切除、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疗效.方法 72例髋臼及其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肿瘤整块切除、髋臼重建手术,男42例,女30例;年龄16~78岁,平均41岁.软骨肉瘤39例、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9例、Ewing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血管外皮瘤l例、单发转移癌3例.肿瘤累及Ⅱ区、Ⅰ+Ⅱ区、Ⅱ+Ⅲ区、Ⅰ~Ⅲ区、Ⅰ~Ⅳ区和Ⅱ+Ⅲ+Ⅴ区者分别为4、16、29、7、10和6例.髋臼重建包括组配式人工半骨盆50例、马鞍式关节置换7例、骨盆灭活再植8例、股骨近端与盆骨融合7例.结果 6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1~8年).11例局部复发,8例深部感染,6例脱位.45例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患者ISOLS评分平均22分.优7例、良24例、可9例、差5例.其中优良病例均为累及Ⅱ区和Ⅱ+Ⅲ区者,评分差的病例均为累及Ⅳ区者.5例行马鞍式关节置换、5例骨盆灭活再植和6例股骨近端与盆骨融合术患者,ISOLS评分平均为10、17和14分.结论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方法以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功能最好,骨盆灭活再植次之,马鞍式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最差.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对单纯Ⅱ区肿瘤切除重建功能最好,其次为Ⅱ+Ⅲ区、Ⅰ+Ⅱ区、Ⅰ~Ⅲ区、Ⅱ+Ⅲ+Ⅴ区,术后功能最差为Ⅰ~Ⅳ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巨细胞瘤切除后取自体腓骨头移植重建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4年3月至2004年11月31例桡骨远端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大段切除,取自体腓骨上段移植重建.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9~48岁,平均31岁.Campanacci分期Ⅲ期24例,Ⅱ期7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6例,其余25例行单纯腓骨移植.对本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测量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前及旋后的活动度,测量患肢的握力.分别以MSTS评分及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上肢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时间41~169个月,平均86.3个月.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1个月.单纯腓骨移植患者骨愈合时间为7~15个月,平均10.3个月.1例单纯腓骨移植患者术后出现骨不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2%.5例患者术后出现桡腕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为背伸(67.3±9.4)°、掌屈(31.2±5.1)°、桡偏(14.1±4.7)°、尺偏(19.4±3.9)°、前臂旋前(33.8±6.6)°、前臂旋后(15.3±4.0)°.对桡腕关节成型的28例患者进行握力测量为15.5~52.1 kg,平均33.1 kg,占健侧握力的73%.MSTS评分为23~29分,平均25.5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40~65分,平均56分.结论 取自体腓骨上端移植重建是治疗桡骨远端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腕关节囊的重建对于维持桡腕关节的术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广泛切除联合后装放疗在治疗毗邻血管神经主干肉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0-2009年毗邻血管神经软组织肉瘤患者,入组条件:术前活检病理证实为软组织肉瘤,术前常规磁共振成像评估原发灶范围,显示肿瘤反应区涉及四肢主要血管神经,并且肿瘤反应区距离血管神经最近范围在1 cm以内;排除条件: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反应区未涉及四肢主要血管神经,并且肿瘤反应区距离血管神经最近范围在1 cm以上.入组86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男41例,女45例;年龄15 ~73岁,平均38.5岁.肿瘤类型主要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横纹肌肉瘤、间叶性肉瘤、尤文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和透明细胞肉瘤等.肿瘤PTNM分期:ⅠA期8例、ⅡA期12例、ⅡB期10例、ⅡC期7例、Ⅲ期43例、Ⅳ期6例.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随访53个月(24~102个月),远处转移发生率为32.56% (28/86),淋巴转移率6.98% (6/86).常规分离血管鞘内或神经外膜整体切除肿瘤,其中12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复发,复发率为12/86( 13.95%),患肢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24.37±2.4)分.在整块切除联合矩阵式多管后装放疗38例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复发,复发率为2/38(5.26%),术后4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和6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肢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21.11±1.79)分;在单纯整块切除48例患者中,其中10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复发,复发率为10/48(20.83%).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和4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肢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26.11±1.79)分,两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t =5.184,P=0.285).结论 毗邻血管神经的软组织肉瘤,由于解剖结构的限制,广泛切除在小范围迫不得已改变为边缘切除,针对局部边缘切除后的矩阵式多管后装放疗,可以有效减少毗邻血管神经软组织肉瘤的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现状,探讨影响手术方案选择、肿瘤复发以及肢体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个骨肿瘤治疗中心2000年3月至2012年5月病理学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222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20例,女102例;年龄(35.5±12.3)岁。肿瘤行囊内刮除术、切刮除术或边缘切除术。分析流行病学、形态学、影像学因素和临床特征,探索术后肿瘤复发、手术方式、术后肢体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行囊内刮除128例(57.6%),切刮除术13例(5.8%),边缘切除术79例(35.5%)。15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1.6%。 术后23例复发,复发率14.5%(23/159),术后至复发的时间(23.9±22.3)个月。囊内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9.0%,切刮除术为0,边缘切除术为8.9%,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唯一因素。复发肿瘤的手术方式与首诊原发肿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更倾向于边缘切除。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Enneking骨肿瘤分期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可明显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囊内刮除术后患者的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明显优于边缘切除,Enneking分期、有无软组织肿块、首诊原复发亦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论 手术切除方式是同时影响术后复发与肢体功能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汤小东  郭卫  杨荣利  唐顺  董森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55-105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累及腓骨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探讨其保肢技术,总结肿瘤学结果、并发症及功能情况。方法 自1998年11月至2010年2月,共有32例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累及腓骨的患者接受保肢治疗,男21例,女11例;年龄10~66岁,平均23.4岁。骨肉瘤23例,软骨肉瘤5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软组织肉瘤3例。全部病例接受包括腓骨上段在内的肿瘤整块切除,术中结扎并切断胫前血管14例,修补胫后血管1例,结扎并切断胫前血管并修补胫后血管2例、置换3例。切除腓总神经4例,腓深神经5例。采用关节假体置换24例,瘤段骨灭活再植假体复合置换5例,瘤段骨灭活再植3例。软组织覆盖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14例、外侧头肌瓣转移1例。结果 随访时间11~159个月,平均39.4个月。6例(18.8%)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 51.2%,14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带瘤生存、16例无瘤生存。15例(46.9%)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次,术后血管危象致患肢缺血4例,腓总神经麻痹12例,伤口表浅感染或积液4例,深部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 93)评分平均21.6分(72%)。结论 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累及上胫腓关节或腓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仔细操作,以期获得足够的外科边界。尽管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但是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