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
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
激动剂AMN082和DCPG,观察其对大鼠CMR的调节作用;同时电损毁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 RVM)亚核中
的中缝大核或双侧网状巨细胞核,观察VL-PAG对大鼠CMR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AMN082选择性激活VL-PAG内mGluR
7后,对辣椒素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与之相反,DCPG激活VL-PAG内mGluR 8对CAP诱发的CMR具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种易化或抑制效应均可被其拮抗剂MSOP完全拮抗;损毁大鼠VL-PAG的主要中继亚核中的中缝
大核后,VL-PAG内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VL-PAG内DCPG微注射所产生的抑制
效应被部分地减弱(P<0.05);而双侧网状巨细胞核损毁后,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明显被减弱,同时DCPG所产生
的抑制效应也有所减弱。结论VL-PAG内mGluR 7和mGluR 8对大鼠CMR具有易化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而这种双向调节
效应很可能是通过RVM的不同亚核、不同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孤束核(NTS)内谷氨酸受体亚型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阐明NT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鹅膏蕈氨酸(IBO)组、谷氨酸组、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组、α-甲基,4-羧基苯丙氨酸(MCPG)组、MCPG联合MK-801组和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组;各组大鼠孤束核内分别微量注射13 mmol•L-1 IBO 100 nL,100、200、500 mmol•L-1谷氨酸100 nL,NMDA受体拮抗剂 40和60 mmol•100•-1 MK-801 100 nL,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25 和50 mmol•L-1 MCPG 100 nL,25 mmol•L-1MCPG 50 nL联合40 mmol•L-1MK-801 50 nL,非NMDA受体拮抗剂20和50 mmol•L-1 DNQX 100 nL;观察各组大鼠CMR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IBO组大鼠CMR减少(P<0.05);谷氨酸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大鼠CMR不断增加(P<0.05); MK-801和MCPG组CMR均减少(P<0.05); MCPG联合MK-801组CMR减少(P<0.05); DNQX组CM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TS对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有易化调控作用,这种易化调节作用主要由NMDA和mGluRs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刺激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ardiac-somatic motor reflex,CMR)的影响,以及脊髓鞘内注射受体拮抗剂对NTS这一电刺激效应的影响,探讨参与NT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的脊髓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育亨宾组、纳洛酮组.分别单独电刺激NTS或电刺激NTS结合脊髓鞘内注射溶媒、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观察以背斜方肌肌电(electromyogram,EMG)活动为指标的CMR变化.结果 与对照比较,电刺激(10、20、50μA)NTS,CMR呈强度依赖性的减少(P<0.05);鞘内注射育亨宾的溶媒或生理盐水10 μL,对20 μA电刺激的抑制效应没有明显影响(P>0.05);鞘内注射育亨宾(20、50μg)或纳洛酮(50、100 μg),电刺激对CMR的抑制效应被翻转(P<0.05);鞘内注射小剂量的纳洛酮(10μg),使电刺激对CMR的抑制效应增强(P<0.05).结论 电刺激NTS对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有下行抑制作用,脊髓的α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阿片受体介导NTS的下行抑制作用,小剂量的纳洛酮对该下行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CMR) 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的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BK组(n=8)、BK+NMDA组(n=6)、BK+MK801组(n=6)及BK+MK801+NMDA组(n=6),观察大鼠心包内注射BK诱发的CMR及鞘内注射药物后CMR的变化,CMR以背斜方肌肌电(EMG)反应为观测指标。结果:心包内间隔40 min 重复4次注射BK诱发的CMR无明显改变(P>0.05);鞘内注射NMDA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49.86±8.54)%,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MK801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减少到(96.22±2.31)%,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联合注射MK801和NMDA,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03.09±4.13)%,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内注  相似文献   

5.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是一类与G蛋白耦联的调节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生成酶的特异受体。在体mGluRs存在多种亚型,反映了mGluRs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序列同源性、信号转导机制及受体药理学特性分为3组:第1组mGlus包括mGluRl和mGluR5;第2组mGluRs包括mGluR2和mGluR3;第3组mGluRs包括mGluR4、6、7、8。mGluRs直接与G蛋白耦联,通过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二次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第Ⅲ组mGluRs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在Marmarou DBI模型基础上,制成缺血性SBI模型,伤后1,6,12,24,72和168h进行皮层mGluR4,6-8mRNA原位杂交。结果:脑损伤后mGluR6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DBI及合并缺血性SBI组mGluR4,mGluR7和mGluR4 mRNA转录在损伤1h后即有明显增加(P<0.05);单纯DBI组伤后6h达到高峰,7d后恢复正常;合并缺血性SBI组伤后6h还在增加,12h达到高峰,单纯DBI组和合并缺血性SBI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GluR4,mGluR7和mGluR8参与脑损伤及缺血性SBI脑损害过程,可利用第Ⅲ组mGluRs特异性激动剂治疗DBI及其合并SB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12只SD雄性幼鼠分为母婴分离(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NMS)组和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组。利用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 CRD)刺激下的腹壁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活动(electromyography, EMG)检验模型有效性;应用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不同压力CRD刺激下,NMS组大鼠的AWR评分(P<0.01)和腹壁肌电活动(P<0.05)明显高于NC组;NMS组大鼠结肠中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的mRNA(P<0.01,P<0.05,P<0.01)和蛋白水平表达(积分光度值integrated density, ID)(P<0.05,P<0.01,P<0.01)分别高于相对应NC组的表达;NMS组mGluR4、mGluR7、mGluR8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C组。结论 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发病可能与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Ⅱ组mGluRs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分别脑室内注射2R,4R-APDC和生理盐水,24h后开始进行抬高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test)和 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test)行为学检测。结果致痫大鼠在注射2R,4R-APDC后在开放臂的逃避时间显著缩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减少(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记忆能力和搜寻策略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2R, 4R-APDC可以明显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阐明中缝大核(NR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及其调控通路。方法:3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NRM电刺激组(n=8)、NRM电刺激联合脊髓背外侧束(DLF)横断组(n=8)和NRM电刺激联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鞘内微注射组(n=18)。所有大鼠均采用心包插管术制作为CMR模型,以心包内注入致痛剂辣椒素(CAP)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为检测指标,通过NRM区域放置刺激电极和(或)脊髓鞘内置管的方法,观察NRM高强度电刺激对CMR的下行调控作用及双侧DLF横断和鞘内5-HT受体拮抗剂注射对NRM下行调控作用的影响。 结果:给予NRM 75 μA 高强度电刺激后,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与其未实施NRM电刺激前的基础对照比较明显减小(P<0.05);实施双侧DLF横断后,NRM高强度电刺激后的EMG反应明显大于DLF横断前(P<0.05),且与其基础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受体拮抗剂鞘内微注射后,NRM高强度电刺激后的EMG反应较鞘内注射前明显增加(P<0.05),但仍小于其基础对照(P<0.05)。 结论: NRM高强度电刺激对心脏伤害性感受具有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其下行抑制性调控通路主要由DLF所介导,且脊髓内5-HT能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源自NRM的抑制性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害性杏仁核(laterocapcular division of 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LC)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在芬太尼即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OIH)中 的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1组(n=6)与OIH1组(n=6),OIH1组通过颈下皮肤注射芬太尼制备 OIH模型,正常1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5 h分别测量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以确定造模成功,随后取右侧CeLC组织行蛋白质印迹 法检测mGluR5的表达量。另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OIH+DMSO组、OIH+MTEP(3.0 μg)组、OIH+MTEP(7.5 μg) 组、OIH+MTEP(15.0 μg)组4组,每组10只,其中MTEP为mGluR5的选择性抑制剂。每组CeLC置管并恢复1周后制备 OIH模型,随后向各组CeLC分别注射0.5 μL DMSO和3.0,7.5,15.0 μg MTEP。观察给药前后大鼠PWMT和PWTL的变 化,并取CeLC组织检测mGluR5蛋白的表达水平。另取SD雄性大鼠8只,随机分为正常2组与OIH2组,前者皮下注射 生理盐水,后者注射等量芬太尼制备OIH模型,在脑片上记录两组CeLC神经元MTEP(1 μmol/L)给药前后的微小兴奋 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EPSCs)。结果:与正常1组相比,OIH1组PWMT明显降低且 PWTL明显缩短,mGluR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造模后PWMT与PWTL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造 模成功,CeLC中mGluR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以上变化可被MTEP呈剂量依赖性逆转(P<0.05)。脑片膜片钳电生理记 录显示:与正常2组相比,OIH2组mEPSCs幅度与频率均明显升高(P<0.05),并可被MTEP逆转。结论: CeLC mGluR5 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OIH的维持,抑制CeLC mGluR5的活性可以减轻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拮抗Aβ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额叶皮层神经元,加入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SOP或(R,S)-PPG,利用流式细胞仪和caspase酶系活性检测观察对Aβ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SOP或(R,S)-PPG明显抑制Aβ31-35引起的凋亡,其caspase-3活性降低,同时参与内源性凋亡的caspase-9和外源性凋亡的caspase-8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第Ⅲ组mGluRs激动剂通过内、外两条途径抑制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2.
刘金变  江伟  王爱忠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221-2224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及mGluR5拮抗剂MPE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吗啡耐受组(Mor),吗啡加MPEP组(Mor+MPEP)和MPEP组.采用鞘内重复给药方式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 d.通过甩尾实验,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给药后阈值-基础阈值)/(最大阈值-基础阈值)×100%].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L4~5脊髓组织mGluR5的表达.结果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吗啡组MPE%逐渐下降,到第7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加MPEP组第7天仍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应(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吗啡耐受组mGluR5表达升高,吗啡加MPEP组mGluR5的表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5),但高于NS组(P<0.05).结论 mGluR5拮抗剂MPEP有延缓吗啡耐受的作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mGluR5表达上调,MPEP可能通过部分抑制mGluR5的上调节拮抗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对大鼠新月体性肾炎进程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对照组(n=12);(2)新月体性肾炎组(n=23),肾毒性血清(NTS)静脉注射;(3)放射治疗组(n=55),NTS注射后第6、13、20、27天双肾接受0.5Gy X射线单次局部照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分别以NTS7dRa1d、NTS14dRa1d、NTS21dRa1d、NTS28dRa1d来命名NTS注射后第6、13、20、27天接受肾脏局部照射的治疗组动物.结果 与相同时间点新月体性肾炎组比较,放射治疗组中NTS7dRa1d、NTS14dRa1d大鼠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细胞增殖度、新月体比例和肾小球硬化率在照射后第8天明显降低(P<0.05),第15、22天显著性降低(P<0.01),肾小管间质病变亦明显减轻.免疫组化表明,与相同时间点新月体性肾炎组比较,NTS7dRa1d、NTS14dRa1d大鼠肾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标识ED-1阳性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P<0.05),TUNEL阳性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及半胱氨酸蛋白酶7(caspase 7)肾内表达亦明显增强.连续切片提示:ED-1阳性的巨噬细胞同时具有TUNEL阳性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表明,放射治疗组caspase 3及caspase 7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且p53基因蛋白水平亦显著性升高.结论 放射治疗通过p53依赖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大鼠新月体性肾炎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拮抗剂对吗啡耐受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鞘内置管后第4天开始给药.0.9%氯化钠溶液组(C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μL.吗啡耐受组(M组)予吗啡10μg.吗啡+1-胺塞茚满-1,5-二羟酸(AIDA)组(MA组)予吗啡10μg+AIDA 60 nmol.吗啡+2-甲基-6-苯基苯乙炔-吡啶(MPEP)组(MM组)予吗啡10μg+MPEP 60 nmol.AIDA组予AIDA 60 nmol.MPEP组予MPEP 60 nmol.连续给药7 d,每天2次.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测定大鼠甩尾潜伏期(TFL)以观察各组热痛阈的变化.结果 M组在第1、2天的TFL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TFL逐渐缩短,到第7天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和MM组的TFL也呈下降趋势,但明显缓于M组.MA组第3~7天的TFL高于MM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IDA组和MPEP组TFL的变化不大,与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Ⅰ组mGluRs拮抗剂有抑制吗啡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心血管中枢孤束核(NTS)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的心血管作用特点,从而明确其在介导中枢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麻醉SD大鼠NTS和RVLM增加或降低NO后动物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 在麻醉SD大鼠模型上,在心血管反射传入的中继站NTS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 2 nmol/50 nl)能降低基础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注射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10 nmol/50 nl)能增加心血管功能(P<0.05)。在交感输出的关键区域RVLM注射L-Arg (2 nmol/100 nl)能增加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给予L-NAME (10 nmol/100 nl)则抑制心血管功能(P<0.05)。结论 NO在不同的心血管中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提示其多样性效应对维持基础心血管功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癎)大鼠海马CA1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4、7的表达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癎)状态(SE)2 h组、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SE 7 d组和SE 14 d组,每组8只.SE各组腹腔注射325 mg/kg匹罗卡品建立癫(癎)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 区mGluR1、4、7 mRNA和mGluR1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SE 24 h组mGlu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SE 7 d组则显著增加(P<0.05);SE各组mGluR4 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和sE 14 d组mGluR7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GluRl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其表达变化规律与mGluR1 mRNA一致.结论 mGluR1、4、7可能参与难治性癫(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大鼠切口痛模型来探讨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参与雌激素对伤害性感受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雌鼠32只,在卵巢切除术(OVX)后第15天建立切口痛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激素替代(50μg雌二醇溶于100μL橄榄油)+切口痛假手术组(E+S组),溶剂替代(100μL橄榄油)+切口痛假手术组(V+S组),雌激素替代(50μg雌二醇溶于100μL橄榄油)+切口痛组(E+I组),溶剂替代(100μL橄榄油)+切口痛组(V+I组)。雌激素替代组于OVX术后第14天起每2 d腹腔注射雌激素1次至完成行为学实验,溶剂替代组注射等体积橄榄油。于OVX术前,切口痛术前当天(即OVX术后第15天),切口痛术后第1、3、5、7天(即OVX术后第16、18、20、22天)进行热痛实验,记录热缩足潜伏期(PWTL)。完成行为学实验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1/2水平。结果 V+S组OVX术后第16、18、20、22天大鼠PWTL值较E+S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E+I组、V+I组大鼠切口痛术后(OVX术后第16、18、20、22天)手术侧PWT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癎)大鼠海马CA1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4、7的表达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癎)状态(SE)2 h组、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SE 7 d组和SE 14 d组,每组8只.SE各组腹腔注射325 mg/kg匹罗卡品建立癫(癎)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 区mGluR1、4、7 mRNA和mGluR1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SE 24 h组mGlu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SE 7 d组则显著增加(P〈0.05);SE各组mGluR4 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和sE 14 d组mGluR7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GluRl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其表达变化规律与mGluR1 mRNA一致.结论 mGluR1、4、7可能参与难治性癫(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赵丽  李灵敏  张策 《医学争鸣》2008,29(20):1847-1850
目的:观察激活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对Aβ[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的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SOP或(R,S)-PPG,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它们对Aβ[31-35](25 μmol/L)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随激动剂L-SOP或(R,S)-PPG浓度的增加,其神经元荧光染色强度和凋亡百分数较Aβ[31-35]组降低,在100 μmol/L达最大效应.结论:激活第Ⅲ组mGluRs对Aβ[31-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刺激延髓外侧网状核 (LRN) 对大鼠心包内辣椒素 (IC) 诱发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CMR) 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刺激+鞘内注射3 g.L-1育亨宾组、电刺激+鞘内注射5 g.L-1育亨宾组和电刺激+鞘内注射溶媒组,观察各组处理因素干预后大鼠IC诱发CMR的脊斜方肌肌电(EM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10、20和30 μA)LRN能够抑制EMG,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抑制效果也加强,EMG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51.41%、21.11%和1.43%,(P<0.001),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血压的改变;与电刺激组比较(10 μA),鞘内注射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3和5 g.L-1)部分逆转了电刺激LRN对CMR的抑制作用,EMG从41.34%分别升高到72.40%和78.73%(P<0.01)。结论:电刺激LRN对CMR具有下行性抑制作用,脊髓水平的α2受体参与了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