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认为,恶性胶质瘤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引起并发症的前提下肿瘤处的药物剂量不足。热敏脂质体组成的纳米储药微囊在生理温度下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高温处则释放所包含的药物,使该处的药物浓度大大提高,与局部间质内热疗起到协同作用,以达到最大程度杀伤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组织伤害的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热敏脂质体洛莫司汀(Lomus-tine)热靶向化疗的合适化疗药物浓度,旨在为热靶向化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脑实质内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影像表现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7例。1例死亡,7例好转,3例复发。肿瘤直径、预防性腰椎穿刺、肿瘤全切、术腔冲洗,与无菌性脑膜炎相关(P<0.05),前二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为最显著因素。结论全切肿瘤,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术后做预防性腰椎穿刺引流,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多能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5代神经干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在含有或无IGF-1的培养基条件下贴壁培养7~10d,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免疫荧光显色,观察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及星形细胞的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神经干细胞在不含IGF-1培养基的条件下分化7~10d,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而在含有IGF-1的培养基的条件下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IGF-1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并观察其发育分化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分离海马,消化后差速贴壁,种植在涂有多聚-L-赖氨酸的盖玻片上,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神经元12~24 h后大部分贴壁,随时间延长形态多变,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互相接触形成网络。培养第7~10天时细胞最为丰满,至28天时培养液中有悬浮的细胞碎片。NSE鉴定结果显示神经元纯度为(92.3±6.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较高,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用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32和Cx43的表达,并加用生胃酮干预.结果神经元经无镁液处理1 h后Cx32 mRNA迅速升高,至5 h升高了近10倍;蛋白表达在2 h后开始增多(21.80±1.74),8 h后(47.30±5.75)较对照组(9.30±1.25)增高了5倍.Cx43水平低于Cx32,无镁液作用5 h后mRNA表达显著增多,8 h后蛋白表达始明显增强.生胃酮显著抑制了其表达.结论 Cx32和Cx43在癫癎样放电后表达显著增多,生胃酮能够抑制其表达和神经元放电,提示缝隙连接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藻氨酸(KA)诱导的癫癎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Mg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KA组、Mg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KA诱导大鼠SE 3 h,Mg2+组大鼠在注射KA前腹腔内注射硫酸镁100 mg/kg,在癫癎发作终止后72 h将动物处死,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 KA组大鼠注射KA后(16.1±4.7)min出现癫癎发作,Mg2+组大鼠为(25.4±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A组和Mg2+组大鼠在海马区均出现了嗜酸性神经元,Mg2+组大鼠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低于KA组.结论 KA诱导的SE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坏死,而 Mg2+作为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藻氨酸(KA)诱导的癫癎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Mg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KA组、Mg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KA诱导大鼠SE 3 h,Mg2+组大鼠在注射KA前腹腔内注射硫酸镁100 mg/kg,在癫癎发作终止后72 h将动物处死,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 KA组大鼠注射KA后(16.1±4.7)min出现癫癎发作,Mg2+组大鼠为(25.4±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A组和Mg2+组大鼠在海马区均出现了嗜酸性神经元,Mg2+组大鼠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低于KA组.结论 KA诱导的SE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坏死,而 Mg2+作为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中、低3种功率的NdYAG激光脑间质内热疗致脑水肿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2.5 W ×240 s、7 W ×20 s、30 W×3 s 3组,对兔两侧大脑半球进行NdYAG激光脑间质内热疗实验,3 d后开颅取脑,行肉眼和镜下观察,测定凝固性坏死和脑水肿的范围.结果激光脑间质内热疗的毁损灶呈球形或类球形,2.5 W×240 s组及7 W×20 s组较30 W×3 s组病灶形状更规则;2.5 W×240 s组脑水肿程度较轻于7 W×20 s组及30 W×3 s组(P=0.026,P=0.043).结论为减少脑水肿,在进行激光脑间质内热疗时,应以不产生气泡或热膨胀压强为宜,即应选择小功率激光进行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神经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分为利拉鲁肽干预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大鼠脊髓动脉瘤夹夹伤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利拉鲁肽(0.12 mg/kg,0.5 m L)、生理盐水(0.5 m L)。术后2 d应用细胞凋亡技术检测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术后3 d采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术后14 d对损伤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计算损伤空洞面积,术后3 d至28 d定期记录大鼠后肢行为学BBB评分。结果 SCI后利拉鲁肽干预组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空洞面积计算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利拉鲁肽干预组双后肢BBB评分同期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给予利拉鲁肽可降低细胞凋亡及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后期神经组织修复以及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镁液诱导的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癫痫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外放电。观察放电不同时点缝隙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情况,以及生胃酮和卡马西平的抑制作用。结果:神经元经无镁培养液处理3h后产生稳定的放电,放电后Cx32表达显著增多,8h后可达对照组5倍。生胃酮和卡马西平均可抑制神经元的放电。生胃酮显著抑制了Cx32的表达,而卡马西平组Cx32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缝隙连接参与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具有独立于传统的化学性突触的机制,为开发新的作用于缝隙连接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