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肿瘤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缺血缺氧后氨基酸谱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 (SHI)合并缺血、缺氧时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苷酸代谢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制成 SHI合并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结果 :SHI后 10分钟 ,Glu明显增加〔(19.0±0 .9)μmol/ g(P<0 .0 1)〕,随后逐渐下降 ,并于 2 4小时达最低点〔 (6 .5± 1.0 )μmol/ g〕,72小时组出现回升趋势 ,但仍维持低水平 ;SHI后 2 4小时 c AMP下降至 (5 .7± 1.9) nm ol/ g(P <0 .0 5 ) ,c GMP则升高到 (1.1±0 .3) nm ol/ g(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到 (5 .0± 1.0 ,P<0 .0 5 )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结论 :在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上述氨基酸谱的改变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性应激反应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对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及其转染后对SHG4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转染组与对照组SHG44细胞增殖的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IFN-β的表达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后4 d和6 d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7%和32.7%.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转染后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IFN-β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表明转染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66.8%与19.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 结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可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并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观察人骨形成蛋白(BMP) 2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抑瘤作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44由本所保存。 18只BALB/C胸腺缺陷裸小鼠 ,4~ 6周龄 ,体重 (18± 2 )g ,购自本校动物实验中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由本校生物化学教研室蒲勤博士提供 ,16 40培养基及胰蛋白酶购自Gibco公司。四甲基唑蓝 (MTT)及二甲基亚砜 (DMSO)购自华美生物公司。2 .细胞培养 :参照司徒镇强[1] 方法。3.MTT实验 :以 5× 10 3 个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摘除垂体腺瘤(附12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摘除大型垂体腺瘤(LPA)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LPA经蝶内镜手术经验.术前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均压迫视神经与视交叉.结果肿瘤全切除114例(89.8%),次全切除9例(7.1%),4例(3.1%)纤维性肿瘤仅获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110例获得平均3个月的随访,视力迅速恢复101例(91.8%),余9例(8.2%)好转;术前视野缺损107例,术后100例(93.5%)恢复,另7例(6.5%)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切除LPA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胶质瘤的动物模型,观察颅内肿瘤生长特点。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悬浮于无血清DMEM培养液60μL中)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分别于接种后5、14 d进行MRI检查。在实验3、6、9、121、5 d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定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景文  章翔  王西玲 《医学争鸣》2003,24(7):671-672
0 引言 对于经过药物和周围神经支封闭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目前多采用射频热凝半月节和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 ,但两种方法对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我们采用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定位注射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7/ 2 0 0 1 0 7收治 2 5 (男 16,女 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治疗前均经内科采用药物和封闭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年龄 63~ 82岁 ,平均年龄 66岁 ,病程 3~ 2 7a;Ⅱ支 4例 ,Ⅲ支 7例 ,Ⅰ +Ⅱ支 3例 ,Ⅱ +Ⅲ支 11例 .三叉神经痛伴高血压者 13例 ,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体外和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 将原代培养6d的小鼠NSCs悬液离心、收集备用。制备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随后与NSCs共同培养3d。用荧光染料Hoeehst33342标记NSCs,借助立体定向技术于胶质瘤动物模型内接种NSCs,观察NSCs在胶质瘤动物模型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小鼠NSCs对C6细胞有明显的趋向性。体内实验见肿瘤组织内满布标记的NSCs。结论 小鼠NSCs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对胶质瘤细胞均有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鼠神经干细胞在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方法 参照四血管阻塞法建立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模型动物脑中。一个月后,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成功7例,成功率70%;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猫前脑后一个月仍有大量存活,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向脑组织中迁移。结论 小鼠神经干细胞在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区脑组织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OX-42为阴性,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伤后1h,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OX-42浅染,细胞形态隐约可见,不规则;伤后6h,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OX-42深染,细胞形态清楚;伤后12h,小胶质细胞反应达高峰,细胞形态更清楚,突起上可见到小棘;24h以后,反应减弱,OX-42浅染,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海马区亦有激活改变;反应的时程变化是伤后1h出现激活,6h反应明显,12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细胞系摄取BPA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孵育时间和细胞周期对胶质瘤细胞摄取BPA(p boronophenylalanine)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BPA的胶质瘤细胞选择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C6 ,BT 32 5 ,SHG 4 4胶质瘤细胞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在含BPA的培养液中 ,分别培养 4h、8h、12h、16h、2 0h和 2 4h后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法测定细胞内硼的含量。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分选G0 /G1和G2 /M期的细胞 ,ICP AES法分别测定细胞内硼的水平。结果 三种胶质瘤细胞在每个检测时间点的细胞内硼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胶质细胞 (P <0 .0 1)。三种胶质瘤细胞G2 /M期与G0 /G1期相比硼含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星形胶质细胞两期差异不明显。C6、SHG 4 4和BT 32 5与星形胶质细胞G0 /G1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1.4 6、1.5 1和 1.4 0 ,G2 /M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3.6 5、3.96和3.76。结论 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加强胶质瘤对BPA的吸收 ,这一过程可能与胶质瘤细胞对BPA的主动运输有关。主动运输可能是BPA对胶质瘤选择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