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停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量减少引起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常见的一种。本文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血瘀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结合近几年来从血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结果,对活血化瘀治疗PMOP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生是由于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骨的吸收,最终主要以骨量降低和骨纤维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为其特征,在临床上则表现为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了骨折发生的几率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即骨吸收作用超过了骨形成作用,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在人所患的疾病中,原发性骨质疏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与年龄密切相关。雌激素(estrogen)缺乏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的主要病因,我们采用雌激素与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001年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与Ⅰ型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即骨吸收作用超过了骨形成作用,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在人所患的疾病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5%~50%,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1940年Albright F等首先提出PMOP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先提倡应用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与雌激素缺乏直接相关,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我国60岁以上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90.48%[2]。该疾病以高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疾病[1]。膏方作为中药传统剂型,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有着独到功效[2]。笔者采用冬季进补膏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并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绝经后妇女可高达25%~50%.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日益增多,加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并学会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特征为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笔者近几年采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补肾生髓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Spoerrl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形态学变化。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示再灌注3周时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可见核浓缩现象与胶质细胞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两种中药复方在再灌注3周时,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可见少量核浓缩现象。Spoerrl染色示神经细胞突触呈蓝红色,模型组神经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显著减小(P〈0.01);再灌注各时间点,两种中药复方组神经细胞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2周补肾生髓方组比益气活血方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减少(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与补肾生髓方通过减轻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突触损伤或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再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其促进骨髓造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AA小鼠模型并制备AA小鼠血清,以健脾补肾活血方及其拆方灌胃大鼠制备含中药血清,共同培养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A小鼠血清能诱导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经健脾补肾活血方及其拆方的药物血清作用后,各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率均下降,其中,补肾方的疗效优于健脾方和活血方,健脾补肾活血方(全方)的效果最好。电镜观察造血细胞超微结构的结果亦表明补肾方的作用较好,但以全方作用最佳。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骨髓细胞凋亡率,可促进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ushen Zhuanggu Formul on intedeukin 6 (IL-6) level and bone metabolism of the ovariectomized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 poros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N), ovariectomized control group (OVX), estrogen-treated group (OVX+E) traditional and Chinese medicine-treated group (OVX+ CM). After treaanent, IL-6 levels in rat bone tissue media and serum were examined by ELISA. The proximal tibias(PTM) of rats were undecalcified for quantitative bone histomorph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OVX group, both Bushen Zhuanggu medicine and estrogen decreased IL-6 level in rat bone tissue media. However, the effects of Bushen Zhuanggu Formul were weaker than those of estrogen. Furthermore, Bushen Zhuanggu Formul and estrogen produced a reduction in bone turnover by inhibiting bone formation and bone resorption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 Bushen Zhuanggu Formul prevents ovariectomic bone loss by inhibiting IL-6 production in rat bone tissues.  相似文献   

14.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转换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骨转换主要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D雌性大鼠8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健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共7组,用卵巢切除的方法进行物造模,给药90天后检测血清E2、BGP和尿DPD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能明显增加血清E2,BGP的含量,降低尿DPD含量(P<0.01),其作用优越于西药雌激素治疗,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能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基因多态性及相关因素.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03例绝经女性按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PMOP组.分别检测各观察对象的腰椎L1-4骨密度、PvuⅡ、XbaⅠ基因型并调查其膳食行为与运动方式等项目.结果: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身材矮小及BMI越低、多妊娠次数、多产次者与PMOP的发生率有关.摄入牛奶、豆浆、茶、水产品、豆类、肉类、蛋类、水果、坚果及每月运动次数越多与高骨密度有关.PvuⅡ基因型中PP,PP、Pp的频率分别为26.6%、27.6%及45.8%;XbaⅠ基因型XX、xx、Xx的频率分别为9.9%、57.1%及33%.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因素、咖啡饮用量、XbaⅠ的XX基因型是骨量减少的危险性因素;文化程度越高、BMI较大、经常饮茶或经常摄入水果是PMOP的保护因素.结论:本地区膳食行为、环境因素与PMOP间关系密切,但ERα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于其他地区且与骨密度间关系尚不明确,其对骨质疏松发病的预测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降钙素和钙天力;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筋骨汤。两组均给予1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两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8周及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MOP疗效确切,能提高骨密度,好于单独应用西医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绝经后妇女开展标准化问卷凋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髋部骨折家族史(OR=8.567,95%CI=3.463~12.620)、低身体质量指数(OR=3.081,95%CI=1.344~5.632)和多产次(OR=2.539,95%CI=1.263~4.175).而常运动(OR=0.276,95%CI=0.152~0.730)、常饮茶(OR=0.354,95%CI=0.209~0.764)和绝经年龄晚(OR=0.621,95%CI=0.327~0.942)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髋部骨折家族史、低身体质量指数和多产次是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饮茶以及保持适当的雌激素水平有助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35-138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伴子宫动脉血流高阻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生殖免疫科就诊的复发性流产伴子宫动脉血流高阻的75例患者病例资料,依据治疗经过分为空白对照组11例,其余治疗组分别在排卵后予低分子肝素(西药组21例)、补肾活血方(中药组19例)及低分子肝素联合补肾活血方(中西药组24例),比较各组在妊娠5周时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及血清VEGF、sFlt-1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在妊娠5周复查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妊娠5周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在妊娠5周的sFlt-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s Fl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要为妇女生殖健康创新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45年来,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针刺促排卵的研究,通过观察血雌激素和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关系,提出了针刺通过耗竭中枢β-EP而促排卵的新认识,认为针刺促排卵的主要适应症是青春期月经失调,并将针刺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神经性厌食;补肾化痰的俞氏温补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被证实是通过提高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并诱发排卵而起作用;益肾化瘀的天癸方是通过降低患者及动物模型的雄激素和胰岛素,引起以中枢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神经肽Y和瘦素受体为主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调节而发挥促排卵和减肥作用,对高胰岛素型PCOS有良效,并在研究中提出了对PCOS分类的新设想;益肾清火的更年春通过提高中枢与周围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来调节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网络而获优越疗效.这些研究表明,疾病是外环境影响下患者生命网络的某些主脉失调所致,而且亚健康状态的妇女具有初步网络失控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将为女性生殖医学研究找到捷径,调控生命网络是防病治病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