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性的失调和细胞因子异常是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B细胞等免疫细胞,调节其相关细胞因子,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发挥治疗ITP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免疫细胞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或未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常见病。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以慢性为多见,一般病程较长,治疗难度高,半数病人生活质量很差,部分病人可因继发感染、并发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治疗本病仍以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作为主要药物,但因副作用多、长期缓解率低或费用昂贵,其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39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9例;年龄为(31±7)岁。同时收集39例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8个月(4~68个月)。供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判断供肝血管解剖情况。供者均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观察指标:(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对受者进行随访,了解受者肝移植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39例供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显示肝动脉和肝静脉解剖学特征包括:①肝动脉情况为11例供者存在肝中动脉,其中5例起始于肝右动脉,3例起始于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汇合处,3例起始于肝左动脉。2例供者肝左动脉解剖变异,均存在副肝左动脉,起始于胃左动脉。26例供者无肝中动脉,肝左动脉无解剖变异。②肝静脉情况:9例供者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7例供者存在肝左静脉左上缘支。23例供者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手术情况。①39例供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手术时间为(160±32)min,术中出血量为(142±74)mL。②11例有肝中动脉供者中,8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3例肝中动脉起始于肝左动脉,留取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共干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2例肝左动脉解剖变异供者中,1例为副肝左动脉优势型,1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分别留取副肝左动脉和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其余26例供者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③39例供者中,11例术中行肝左静脉优先入路,28例术中行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22)min和(110±44)mL,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9±33)min和(154±81)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2.81,P<0.05)。(3)随访情况。39例受者均获得术后10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狭窄,以及由肝动脉供血不良引起的缺血性胆管损伤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也未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可发现肝中动脉和肝左动脉解剖变异,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对于符合条件的供者推荐采用肝左静脉优先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以及开放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对于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同一手术小组因肝脏肿瘤接受肝脏切除手术的263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以及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病人基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开放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超声刀组[(285±76)ml比(207±53)ml,P=0.02]。虽然总体比较开放超声刀组和开放钳夹法组两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别[(285±76)ml比(251±58)ml,P=0.27],但是分层分析显示在肝硬化较重的S2~S4级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23±82)ml比(263±63)ml,P=0.03];在脂肪肝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09±81)ml比(259±71)ml,P=0.04]。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下使用较开放手术更能体现其优势,开放手术中肝硬化和脂肪肝较重的病人不推荐使用超声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瘤方加减对化疗后正虚痰凝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生活质量、肿瘤负荷情况及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化疗4~6个疗程结束临床评估为完全缓解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遵医嘱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入组后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消瘤方加减口服,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KPS评分、肿瘤负荷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并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疗效,计算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疗效中好转率(80.00%)高于对照组(13.33%),治疗组恶化率(0)低于对照组(6.67%,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疲倦、恶心呕吐、气促、失眠、食欲不振、便秘评分,中医症状积分,LDH、β2-MG水平均明显降低,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方加减可以有效改善化疗后正虚痰凝型DLBCL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肿瘤负荷指标,并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血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与优势。方法:选择阴虚血热型ITP的患者97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经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3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1.4%),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药组相当,显著低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血热型ITP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其中药对于激素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评价研究。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MDS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法为主,同时加用小剂量西药;对照组以常规剂量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与费用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生存质量表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P<0.01);治疗组住院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疗程内住院总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以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药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在疗效、安全性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F-κB介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例初诊MDS患者参照有关标准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将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拆方进行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观察不同分组(低危组、高危组)在不同药物(健脾补肾方、活血解毒方及全方)干预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细胞内NF-κB活性表达变化,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探究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MDS表现为骨髓细胞凋亡"过度";而高危组MDS则表现为凋亡相对"不足"。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中,扶正(健脾补肾)药物有抑制低危组MDS骨髓细胞过度凋亡的作用,而祛邪(活血解毒)药物则有诱导高危组MDS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扶正(健脾补肾)药物与祛邪(活血解毒)药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MDS骨髓细胞NF-κB活性的作用。结论:低危组MDS病机本质以"本虚"为主而表现为过度凋亡,高危组MDS病机本质以"标实"为主而表现为凋亡不足。细胞内活化的NF-κB调节MDS的双向凋亡。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药能有效改善MDS骨髓细胞的凋亡水平。NF-κB介导的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辨证分为脾肾阴虚组30例和脾肾阳虚组23例,分别服用健脾滋肾作用的Ⅲ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熟女贞、鳖甲、丹皮、仙鹤草、大青叶、苏梗、甘草等)和健脾温肾作用的Ⅳ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淫羊藿、菟丝子、丹皮、仙鹤草、苏梗、甘草等),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出血分级、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获显效6例、良效12例、进步31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92.44%,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P〈0.05);生血灵可以改善患者出血和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良好,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既有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也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专方专药思路,具有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病的经验,周教授认为虚损为本,邪毒为标,痰瘀为变是众多血液病的共有病机,而健脾补肾、泻火解毒、化痰治血则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