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丽红  钟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38-4139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研究,多着重于骶髂关节,而对髋关节改变欠缺细致的分析。现结合我院8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病变进行CT及平片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旨在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的诊断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30例(35髋),记录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检查结果以及髋关节活动度,观察假体有无松动现象。结果: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为(42.3±5.1)分,髋关节活动度为(50.6°±8.4°),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为(83.6±6.5)分,髋关节活动度为(143.6°±7.3°),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出现假体下沉、骨折以及脱位现象,所有患者无需进行翻修。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我科采用全髋关节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评价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关节活动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段鑫  李程  牟健雄  姜河  姚晓克 《广东医学》2012,33(20):3112-3114
目的 探讨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42髋).术后门诊随访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检测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放射学Larsen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得到门诊2~6年随访,患者ESR、CRP均降至正常范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9.64±7.88提高至术后的86.86±19.11(P =0.000),骶髂关节Larsen评分13例进展,髋关节Larsen评分7例进展.结论 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髋关节置换手术年龄.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1,17(15):83-8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8例(25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前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4髋,良7髋,中4髋,优良率81.8%。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应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应用关节镜对所有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关节腔清理、镜下检查以及滑膜切削等措施,统计所有患者的Harris评分、Oxford评分、VAS评分以及屈曲和外展角度等,并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Harris评分、Oxford评分、VAS评分以及屈曲和外展角度均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应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治疗有效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缓解了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而且有一些患者髋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措施。我们近年来对23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病例施行了全髋置换手术,经过平均51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大治 《中外医疗》2013,32(21):53-53,5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38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对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行Harris评定,优21髋,良11髋,中6髋,优良率84.2%。结论所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高虎方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38-423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部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其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优8例,良11例,可1例,治疗优良率达95.0%。与术前相比,术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戴春宏  吴青 《四川医学》2004,25(9):1002-100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1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 2 0个髋关节 ) ,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 ,确定此方法的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 3 .2年 ,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 ,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 ,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前屈 80°~ 10 5° ,平均 85 .5° ,后伸 5°~ 15° ,平均 9.5° ,无髋关节疼痛 ,膝痛及下背痛明显改善。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治疗周期、协调术后双侧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和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建平 《黑龙江医学》2014,38(2):144-145
目的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5例,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髋关节的总活动度、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屈曲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展和屈曲的差异尤为明显,Harri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基本治愈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及时结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13例(21髋)髋关节强直患者在微创入路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年龄20~66岁(平均46岁),病因为:强直性脊柱炎5例(1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继发严重骨性关节炎2例(3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强直畸形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观察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rris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或疼痛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48例(77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9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为36.4°±8.8°,术后为193.0°±12.7°。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0±9.0)分,术后为(85.3±7.4)分,其中优55髋,良13髋,可8髋,差1髋,优良率88.3%。X线片显示未见假体松动,7髋(9.1%)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疼痛状况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77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37髋)患者以西药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40髋)行THA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主观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been being practiced successfully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e last 5 decades. Osteoarthritis i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is study was done to observe the outcome of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y cemented prosthesis in secondary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joint.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 and some private hospitals in Dhaka, Bangladesh from May 2008 to December 2009. Total 21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mong them 38.1% had rheumatoid arthritis, 19.1% ha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42.8% had avascular necrosis. Averag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4.09 days.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outcome, 76.2% patients had excellent, 19.1% had good and 4.8% had fair outcome. So out of 21 cases, 95.2% had satisfactory and 4.8% had unsatisfactory outcome. 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joi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在延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受累髋关节影像学进展及维持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活动期AS患者,定期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使用基于CRP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估其疾病活动度,根据疾病活动度序贯使用TNFi依那西普与csDMARD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使用基于视觉模拟量表的患者整体评价评估受试者主观症状, ASDASCRP、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评估病情,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估躯体功能,巴氏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影像学指数(BASRI-hip)及最小关节间隙宽度(mJSW)评估髋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51例,男38例(74.5%),女13例(25.5%),年龄为10~56岁,发病年龄为9~40岁,均未因髋关节功能受限或关节骨质进一步破坏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3、6、12个月, 51例AS患者的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AS)工作组20%缓解标准(ASAS20)缓解率分别为70.59%(36/51)、84.31%(43/51)和96.08%(49/51),ASAS工作组40%缓解标准(ASAS40)缓解率分别为58.82%(30/51)、78.43%(40/51)和86.27%(44/51)。治疗后3、6、12个月,炎症反应指标CRP水平、ESR及患者整体评价评分、ASDASCRP、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 BASRI评分和mJSW总体趋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TNFi和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抑制AS患者的炎症,阻止髋关节破坏进展,改善髋关节功能,保持髋关节间隙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