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区级医院的1 895例EM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 895例EMS患者证候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不同地区、不同诊疗目标、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疾病类型的EM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情况分层下,中医证候均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不同地区分层下,北方地区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华南地区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西南地区痰瘀互结证占比较高。不同诊疗目标对应不同临床症状。以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寒凝血瘀证占比明显提高。婚久不孕患者中肾虚血瘀证占比明显升高。以控制包块、抑制复发为主要诊疗目标的患者,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治疗阶段中,术后、复发型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提高。不同疾病类型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中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腹膜型EMS患者证型中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证型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临床疗效与证型相关性的试验研究,探索临床疗效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MEDLINE数据库,纳入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型患者施以相同疗法的中英文文献。结果:纳入40篇文献,结果显示应用中医和/或西医多种干预方式,治疗呼吸、心血管、脑血管等系统疾病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干预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同一疾病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提示临床疗效与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王琦的体质分型标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类,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风动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组,观察不同证型组间APACHEⅡ评分、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血小板变化、14 d病死率、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结果 26例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较为多见,各组间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不同(P0.05),气虚血瘀证与热毒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与痰浊血瘀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证型组内比较血小板的变化,气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14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死亡患者住院存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属热毒血瘀证患者更易使血小板降低;3组间14 d病死率及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512例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EGFR基因突变状态,探析中医体质、证型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常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512例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48.4%,痰湿质与湿热质患者突变率在9种体质中突变率较高,脾虚痰湿证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突变率最高,而阴虚痰热证、肺郁痰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中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EGFR基因在不同体质及中医证型中突变率差异明显,研究NSCLC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基因的相关性对提高NSCLC中医诊疗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BMI指数、HCY、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采集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中医证型、HCY等。采用频数、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性别、年龄、BMI指数、HCY水平、中医证型中患者的分布情况及特征。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不同的年龄段、BMI指数分级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且HCY水平在各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气滞心胸证、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3个证型患者分布较多,其HCY水平高于其他证型。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不同年龄段、BMI分级中分布不同,HCY水平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不同,患者以60岁以上年龄段,BMI指数显示超重,中医辨证为气滞心胸证、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者居多。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中医证侯研究中对于支气管哮喘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切人点,从支气管患者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中医证型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并与现代蛋白组学技术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用蛋白组学技术介入的可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中医虽然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名、病机及治疗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不够深入。本文从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的文献回顾、证素研究、临床证候分布、实验室指标方面对证候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认为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认识不同,造成证型判定不同或者证候命名不同,主要证型间的程度分级以及证候减轻、缓解或演变与病变的关系不明确,没有与病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证型。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42例AS患者人口学资料、中医证候、SF-36量表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评价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及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型与生存质量关系,同时研究中医证型与AS评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虚督寒型患者在本次调查中生存质量总分最低(P<0.05),突出表现在活力及精神健康两个维度(P<0.05);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等维度上均有不同(P<0.05);不同证型AS患者BASDI、BASFI评分及炎性指标CRP、ESR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受损维度不同,AS临床评价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证型的特点。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明确不同患者证型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67例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四诊等信息,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证型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6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不同证型患者性别构成、病程长短、体重指数、危险分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病发病早期,患者证型较集中地分布在痰湿壅盛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个体差异有一定规律可循,痰湿可能为东莞地区高血压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腹部超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肝气郁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肝左叶上下径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湿热内蕴证患者的脾脏厚度明显低于血瘀证患者(P 0. 05);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其他指标不同证型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脾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门静脉主干内径、主干血流量和流速可作为临床判别脾肾阳虚证患者和血瘀证患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顺行静脉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8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选择154例,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对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分析,探讨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浅静脉曲张重度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瓣膜影消失中,寒凝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静脉受压中,湿热下注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存在一定的不同,也存在相应的关系,对筋瘤辨证论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群体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慢性肾衰患者四诊信息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型,然后比较群体特征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的CRF中医证型的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的CR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了CRF的病变机理,比较符合中医学理论对CRF的认识规律,为开发延缓CRF发生、发展的中药新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因时制宜理论提供佐证。方法: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根据《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及兼证中的症状,详细检查、询问并记录,根据患者入组的时间,将其分入春夏秋冬四组,进行证型的比较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季节的EH患者,其证型的构成比具有一定统计学差别(P〈0.05)。②证型分布:春季痰湿壅盛证型的患者最多(P〈0.05),夏季阴虚阳亢证型的患者最多(P〈0.05)。③春季夹痰患者多于冬季(P〈0.05)。四季夹瘀患者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不同季节高血压证型分布有所不同。②高血压患者痰湿兼证在不同的季节所占的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朱黎霞 《中医杂志》2014,(8):650-653
借鉴系统生物学研究模式,探索以"脂质组学"为评测尺度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新方法,通过对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生物样本的比较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脂质代谢轮廓的异同,寻找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为冠心病的证候客观化、定量化、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的文献报道甚多,结果却相差甚远,指导临床缺乏说服力。究其原因为缺血性卒中病程长,不同分期及经过不同治疗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同,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也不同,故诸多报道结果不同。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本研究欲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虚实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以明确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别,以及虚实证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寻找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联系,为中医治疗缺血性卒中寻找评定临床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ET-1表达水平关系。方法:不同证型每组各30例患者,取血测定ET-1。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各个证型ET-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结论:ET-1参与了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外环境缺氧诱导了气虚血瘀证ET-1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已对其开展了多方面的中医证型研究。就类风湿关节炎之中医证型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述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研究进展。经分析发现,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研究主要涉及证型分类的规范化研究、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证型与不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不同证型的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研究、证型与不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还有少数证型研究涉及继发疾病的发生、五运六气等,其研究水平已从宏观层次深入到微观层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住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证型分类标准将患者分成四组,一组为脾虚痰瘀证,共有患者12例,一组为阴虚热盛证,共有患者12例,一组为肾阴亏虚证,共有患者13例,一组为阴阳两虚证,共有患者13例,比较四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四组不同证型患者当中,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HbAlc水平、FBG以及FINS水平最低,分别为(6.35±2.12)%、(8.23±5.64)mmol/L、(8.25±1.26)mU/L,各项指标与其他证型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生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断中,可根据中医证型和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