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电针参数组合针刺对晚孕大鼠体内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参数组合助产处方促分娩效应的内分泌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7个妊娠组与1个正常对照组,妊娠组大鼠采用观察阴栓法制备妊娠模型。受孕后随机分为15Hz组、30Hz组、50Hz组、2Hz/15Hz组、2Hz/30Hz组、2Hz/50Hz组和1个妊娠对照组。电针组均在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后加针双侧"三阴交"穴5min,强度0.2~0.3mA,根据组别选取不同电针波形及频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前列腺素E2(PGE2),并计算雌孕激素比(E2/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对照组血清E2、P和PG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妊娠对照组比较,15Hz组、30Hz组、50Hz组及2Hz/15Hz组、2Hz/50Hz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P<0.05);15Hz组、30Hz组、50Hz组以及2Hz/50Hz组血清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且E2/P比值均显著增高(P<0.01);15Hz组、30Hz组及2Hz/50Hz组血清PG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2Hz/50Hz组血清E2和PGE2含量高于其它电针组。结论:电针助产处方可通过调节孕鼠血清E2、P和PGE2的含量,以及促进E2、P的失衡,促进子宫收缩,从而达到促分娩的目的。但不同电针参数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2Hz/50Hz疏密波促进宫缩的效应更为明显,为针刺助产处方的推荐电针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针灸催生为保证妇女的生殖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与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对比分析,试探讨针灸催生过程中从经穴到物质分子变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临床疗效与证型相关性的试验研究,探索临床疗效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MEDLINE数据库,纳入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型患者施以相同疗法的中英文文献。结果:纳入40篇文献,结果显示应用中医和/或西医多种干预方式,治疗呼吸、心血管、脑血管等系统疾病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干预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同一疾病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提示临床疗效与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孕晚期大鼠宫颈成熟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优化的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对宫颈成熟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只初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各10只,10只同批次非孕雌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于妊娠20 d时以优化的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先电针“合谷”20 min,再加刺“三阴交”5 min,选用疏密波2 Hz/50 Hz)为干预方法,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3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宫颈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8(IL-8)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MP-9及IL-8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MMP-9及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优化的传统针刺助产处方通过提高晚孕大鼠宫颈组织MMP-9、IL-8的含量,参与并介导宫颈成熟,从分子生物学层面阐明了针刺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总结腧穴学科"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腧穴研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检索国家奖励办等相关网站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发布或刊载的在研究立项等方面与腧穴研究相关的重要成果。结果:2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8项成果分获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确立,"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等一些新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23项专利获国家授权,多项新技术得以应用,《针灸单穴临床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腧穴研究将以提高临床疗效和阐释科学内涵为根本目的,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更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参数组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筛选该处方最佳电针参数组合,为提高助产效果、增强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108只,分批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妊娠组。妊娠组大鼠采用自由合笼托盘阴栓观察法制备妊娠模型,受孕后随机分为6个电针组(应用2×3析因设计,频率刺激方式为连续波、疏密波,频率选择15、30、50Hz)和妊娠模型组。电针组均先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再加刺双侧三阴交穴5min,共针刺25min,电针的同一对电极一端连接穴位,另一端连接穴位旁开2~3mm近心端的非穴点,电流强度0.2~0.3mA。于大鼠子宫下段连接肌肉张力换能器及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6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子宫收缩频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1、5、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各电针组比较,除电针1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子宫收缩频率较其他电针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除电针1组和5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较其他电针组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和5组。结论:2Hz和50Hz交替的疏密波(电针6组)的组合方式可显著增加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建议作为传统针刺助产处方的电针参数推荐组合方式,并建议在临床中对子宫收缩乏力者考虑使用该传统针刺助产处方  相似文献   
8.
在分娩过程中,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现代医学认为妊娠末期的机械性刺激、内分泌变化、神经介质释放等多因素均能促使子宫下段形成及宫颈逐渐软化成熟[1]。  相似文献   
9.
传统针灸理论认为得气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与疗效密切相关。结合在Pubmed上检索到的英文文献,笔者对国外学者研究针刺得气的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得气的定性定量,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得气的脑中枢效应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一些学者制定出了能将得气区分和量化的量表,同时就心理因素、以往经验、文化背景对得气的影响做了研究。其次,得气与针刺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尚存在争议。再次,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得气后的脑部血氧合水平依赖信号的转变,部分研究报道得气时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等处呈现负激活现象,岛叶和体感区皮层呈现正激活现象,并且发现效应脑区同内在的脑功能网络区域有联系。随着各种量表和fMRI技术的使用,对得气的评估更加客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子宫平滑肌协调收缩的影响,进而部分阐释传统针灸助产处方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初孕Wistar雌鼠22只,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妊娠模型对照组;健康成年未孕Wistar雌鼠11只做为空白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孕鼠均在妊娠第20天上午进行电针,以先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再加刺双侧三阴交穴5min,共针刺25min,电流强度0.2-0.3mA,2/50Hz疏密波为干预方法。同一时间段,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布袋束缚25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及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血清E2、P、E2/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子宫PGF2α含量和Cx-4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5),P含量下降但无显著差异,E2/P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子宫PGF2α含量和Cx-43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刺激优化传统针灸助产处方通过改变孕晚期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相关激素水平而促进孕晚期大鼠子宫向活跃期转变,并通过增加子宫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其促进子宫协调收缩的作用。可认为是该处方发挥促分娩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部分阐释传统针灸助产处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针灸在产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