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1):1613-161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空白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西药灌胃;针刺组针刺背俞穴,检测GAS、MOT、EGF的含量。结果:模型组GAS、EGF均低于空白组(P<0.05),西药组、针刺组GAS、EGF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OT高于空白组(P<0.05),西药组、针刺组MOT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可使CAG模型大鼠GAS、EGF含量增加,降低MOT含量,表明其可能是通过调节GAS、MOT、EGF的水平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氧化应激机制及针刺背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束缚-游泳复合刺激造模,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大鼠血清SOD、MDA及NO的含量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OD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针刺组能升高SOD水平,降低MDA、NO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通过拮抗大鼠氧化应激,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炎灵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炎灵大剂量组、胃炎灵小剂量组、维酶素组,灌胃给药,采用复合法复制动物模型。结果: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胃炎灵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维酶素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胃炎灵大剂量组、维酶素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胃炎灵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形态学结果见附图。结论:胃炎灵胶囊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u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针刺背俞穴组各15只,并以单双日间隔喂食饥饱失常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2 ml/次,1次/d;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0.44 mg/kg、克拉霉素6.92 mg/kg、甲硝唑7.6 mg/kg灌胃,1次/d;针刺背俞穴组针刺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留针15 min,1次/d。30 d后,用ELSIA法检测GAS、MOT含量。结果①模型对照组GAS含量(54.25±5.70)pg/m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6.63±5.99)pg/ml(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奥美拉唑组(62.70±8.55)pg/ml、针刺背俞穴组(66.27±3.79)pg/ml均较高(P<0.05)。②模型对照组MOT含量(223.60±17.83)pg/ml高于空白对照组(188.45±8.90)pg/ml(P<0.05)。奥美拉唑组(200.16±4.38)pg/ml、针刺背俞穴组(190.11±10.04)pg/m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疗法可增加CAG模型大鼠GAS含量、降低MOT含量,对CAG有效。  相似文献   

5.
胃炎一号方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炎一号方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SOD和MDA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阻、胃炎一号方大、中、小剂量组和维酶素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只给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灌胃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均给予胃炎一号方治疗60天。疗程结束后取血,分离出血清,测定SOD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炎一号方3个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胃炎一号各组之间及胃炎一号各组与维酶素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炎一号可能通过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来实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嗳气泛酸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0.0%,B组为76.7%,C组为90.0%。C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CAG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背俞穴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行为学、血清IL-10的影响及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束缚+负重游泳+睡眠剥夺的复合应激法制备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干预,监测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活动度下降、体质量减轻,与电针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电针组血清IL-10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可调节CFS大鼠行为学,降低血清IL-10水平,可能是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背俞穴组、夹脊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针刺不同穴位,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时患者肢体肌张力、痉挛指数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探讨针刺治疗疗效与患者合并症、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夹脊穴组与背俞穴组在治疗2个月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夹脊穴组优于背俞穴组(P<0.05),背俞穴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合并症、年龄≥70岁、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无合并症、年龄<70岁、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近期疗效与针刺背俞穴相当,而远期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针刺夹脊穴与背俞穴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肢体取穴组.针刺治疗对于恢复期、无合并症、年龄<70岁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心身1号方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对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的慢性应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心身1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同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身1号高、中、低剂量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心身1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心身1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5).[结论]中药心身1号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对应激状态下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形态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腐蚀法建立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以奥美拉唑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和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炎饮高、低剂量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各用药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或P<0.05);与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和胃炎饮低剂量组比较,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同时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较高。结论:胃炎饮可通过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达到抗胃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OT)的影响,探讨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多因素方法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预防组胃泌素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动素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使异常改变的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针刺可能是通过对胃肠激素的调节而达到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大承气汤治疗基础上,研究电针调控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大肠经俞募穴减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大承气汤组、俞穴组、募穴组、俞募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各8只,胰胆管逆行注入3%牛黄胆酸钠建立AP大鼠模型。各针刺组于造模后24h内电针3次,每次40min,间隔7h;大承气汤组、俞穴组、募穴组、俞募组及模型组均在模型建立后24h给予大承气汤。给药12h后取大鼠心血测定血清TNF-α、IL-10、IL-6水平,取胰、肺组织测定MPO、MDA含量。结果:经电针与大承气汤治疗后,募穴针刺组血清TNF-α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募穴针刺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俞募配穴组(P0.05);各针刺组血清IL-6水平较大承气汤组变化不明显(P0.05)。各针刺组大鼠肺组织MPO活性均低于大承气汤组(P0.05),但各针刺治疗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组间胰腺组织内MPO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募穴组胰腺组织内MDA含量明显低于大承气汤组,也低于俞募穴组(P0.05);俞穴组、俞募组大鼠肺组织MDA含量均较大承气汤组明显降低,且俞穴组明显低于俞募穴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肺、大肠经俞募穴,可减轻AP大鼠胰、肺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10水平,抑制TNF-α促炎细胞因子合成,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的浸润,维持机体制炎-抗炎因素平衡,抑制胰、肺组织中MPO活性,降低MDA含量抗氧化有关,针刺作用对IL-6的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方对去卵巢大鼠肾组织中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去卵巢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OD、TAOC含量与空白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降低趋势。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0.05),TAOC含量有升高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DA含量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肾组织中MDA、SOD、TAO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后大鼠肾组织存在氧化损伤,中药骨康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能显著提高肾组织SOD含量,轻度提高TAOC和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背俞穴加艾灸组、常规针刺对照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空白组自由饮水及饮食的条件下正常喂养.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相同条件下正常喂养,不治疗.结果 模型组血清CRP、Ⅱ-6、TNF-α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1,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IL-6、TNF-α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大鼠前列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当归贝母苦参煎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前列腺背叶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CBP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前列腺中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低剂量组大鼠前列腺中SO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SOD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各剂量组大鼠前列腺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CBP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与升高前列腺组织中的SOD和降低MDA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具有吞咽困难症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比两组针刺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评分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较常规针刺组为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高脂血症大鼠不同脏器(脾、肺、肝脏)中SOD、MDA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以验证——穴位效应的本质是对机体生命物质在相关组织器官间进行重新调配,其通道是经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丰隆、内关、关元),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周后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5周。治疗结束后,所有大鼠无菌摘取肝脏、脾脏、肺脏,制成10%的组织液,检测各脏器组织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脾、肺脏的SOD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丰隆单穴组肺脏MDA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丰隆单穴组在脾、肺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丰隆配穴组(P<0.01),肺脏MDA含量显著低于配穴组(P<0.01)。在肝脏,模型组、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3组间比较,SOD活性、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效应的本质是对机体生命物质在相关组织器官间进行重新调配,其调配规律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网络关系及其生克乘侮运行规律对相关脏器间物质能量流向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氧化酶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蛋白表达和外周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以10只16周龄雄性京都Wsitar大鼠(WKY)作为空白组。电针组和针刺组连续针刺人迎穴28 d,1次/d;模型组和空白组进行与实验组同等时间、同等程度的抓取。监测干预前后大鼠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实验结束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RVLM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P0.05);针刺干预后,针刺组、电针组MA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VLM的MD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RVLM的SOD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血清NE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电针组RVLM的MD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下降(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RVLM的SOD蛋白表达与血清含量升高(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血清NE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可以通过提高RVLM抗氧化能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缓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