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压丸贴敷耳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试验组患者术前在两耳肾、膀胱、输尿管耳穴压丸贴敷。结果:试验组自行排尿35例,注射新斯的明排尿4例,导尿1例;对照组自行排尿29例,注射新斯的明排尿7例,导尿4例,两组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丸贴敷耳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葱白联合冰片、鲜青蒿、甘草贴敷神阙穴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216例混合痔术后未留置尿管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葱白联合冰片、鲜青蒿、甘草贴敷神阙穴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对照组采用湿毛巾热敷加听流水声与肌注新斯的明诱导排尿方法。比较两组排尿平均时间、膀胱残余尿量以及留置尿管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27.5±4.50min内顺利排尿,有9例留置尿管;对照组在39.45±5.70min内排尿,有35例留置导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葱白联合冰片、鲜青蒿、甘草贴敷神阙穴能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使病人尽早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3.
沈洁  张旗 《河北中医》2016,(3):446-44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在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110例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新斯的明使用率、尿潴留(行导尿)发生率及自行排尿率。结果试验组排尿困难、新斯的明使用率及尿潴留(行导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作用.方法 选择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10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选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分别观察排尿情况及残留尿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苓散联合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混合痔术后出现尿潴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五苓散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敷及诱导治疗,两组均行混合痔传统外剥内扎术及术后常规护理。若两组治疗方式无效,则肌注5mg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以作补充治疗,并以行导尿术作为最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自主排尿情况、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肌注情况、治疗后24h内两组行导尿术情况及拔除导尿管后24h内再次行导尿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自主排尿例数、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肌注例数、行导尿术例数、拔除导尿管后24h内再次行导尿术例数分别为23例(76.7%)、7例(23.3%)、5例(16.7%)、1例(0.03%);对照组则分别为14例(46.7%)、16例(53.3%)、11例(36.7%)、5例(16.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3.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3.4%,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各组均P0.05。结论:中药五苓散联合热敏灸联合治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自主排尿,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行导尿术的概率,减轻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早期排尿训练配合穴位注射,预防和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应用镇痛泵引起尿潴留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9月骨折病人术后应用镇痛泵病人100例,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采用早期排尿训练配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法.对照组只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法.结果:训练组50例全部自行排尿达100%.对照组自行排尿33例占66%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术后早期排尿训练配合穴位注射对预防术后应用镇痛泵引起尿潴留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吴茱萸烫疗结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混合痔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吴茱萸烫疗结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及诱导排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时间、有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吴茱萸烫疗结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混合痔手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采用热敷按摩及诱导排尿治疗的方法,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预防环状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腰麻下行环状混合痔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予耳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耳压、不干预等处理。观察各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排尿情况及其相关症状情况。结果 1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空白组(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3试验组排尿情况积分、小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试验组术后8 h疼痛VAS积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可降低环状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茯苓膏神阙穴贴敷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19例P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茯苓膏神阙穴贴敷加热敷,对照组采用单纯热敷。结果:观察组60例,自行排尿显效8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71.7%;对照组59例,自行排尿显效2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47.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茯苓膏神阙穴贴敷加热敷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好,无创伤,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减少了术后尿潴留,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用于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23例肛肠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在术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62例常规予以局部热敷,吹口哨、听水声诱导,对症止痛,新斯的明针肌注.结果:尿潴留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47%与38.70%;导尿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91%与11.29%.就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程度、首次排尿至排尿完全通畅的时间等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尿及排尿通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穴位低频电刺激预防环状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腰麻下行环状混合痔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予耳穴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耳穴、不采用任何干预手段。观察3组治疗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术后第一次排尿及术后8h排尿情况。结果①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2.56%)低于空白组(23.68%)(P〈0.01),与对照组(8.5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空白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第一次排尿时间和排尿总积分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术后8h排尿总积分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试验组术后疼痛VA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耳穴结合穴位电刺激可有效预防痔术后尿潴留、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4例)行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5.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预防前列腺等离子切除(TUPKP)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UP—KP术后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取穴便秘点、大肠、直肠、皮质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取穴心、肾、膀胱、尿道),观察两组便秘的发生率、便秘评分、首次排便时间等。结果:实验组便秘发生率33.3%,便秘评分(2.5±3.51);对照组便秘发生率65.7%,便秘评分(4.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取穴便秘点、大肠、直肠、皮质下)简单易行,可预防术后便秘的发生,改善便秘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 87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45 例,对照组 42 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配合耳穴贴压。3 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1.11% ,对照组有效率为 78.57%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与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33例)和田七痛经胶囊组(31例)。耳穴贴压组取耳穴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肝,用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田七痛经胶囊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93.9%,田七痛经胶囊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耳穴贴压组复发率为28.6%,田七痛经胶囊组复发率为71.4%。结论:耳穴贴压组临床疗效优于田七痛经胶囊组,且复发率低于田七痛经胶囊组。耳穴贴压法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在心理疏导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合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配合耳穴贴压能够明显改善疲劳症状,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压泵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气压泵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疗程2周。结果:CSS评分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4%(95%CI=70.04%~84.24%);对照组为68.57%(95%CI=60.72%~76.4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383 9,P=0.166 4),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血流变参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参数(P0.05)。结论:气压泵联合耳穴贴压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的证据尚不充分,其收益为OR=0.65(95%CI=0.22~1.87),NNT=12(95%CI=5.03~48.30)。但可明显降低血流变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4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耳穴压贴,取肺、平喘、气管、神门、肾上腺、喘点、脾、肾、三焦等穴位:对照组采用相同胶布贴敷做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测试(ACT)、检测肺功能(FEV1%)、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在ACT评分、FEV1%、及PD20-FEV1均有改善,其中ACT评分及PD20.FEV1,治疗组(22.26±3.08;1.21±0.70)与对照组(20.46±4.39:0.83±0.72)在治疗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经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1例混合痔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1例、对照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判断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穴埋豆能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