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静滴,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95%CI=62.05%~95.70%),对照组为70.00%(95%CI=51.55%~89.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478 9,P=0.139 2),差异接近临界状态,显示出治疗组的比较优势。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方面,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参数低于对照组(t'=-2.302 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改善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参数方面虽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接近临界状态,较对照组显示出比较优势。结论: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优于应用长春西汀证据不够充分,但显示出比较优势,其收益为OR=0.41(95%CI=0.09~1.97,其概率分布位置有利于治疗组),NNT=7(95%CI=2.45~15.8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梗死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西药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耳穴贴压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溶酶与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奥扎格雷、银杏达莫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纤溶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P=0.04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凝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纤溶酶可有效治疗脑梗死发作,改善脑部微循环和血液黏滞状态,临床效果优于参麦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丸,均治疗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95%CI=80.38%~98.46%),对照组为71.43%(95%CI=57.66%~85.0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30 3,P=0.053 8),差异处于临界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ESR、ηp、ET-1、TXB2项目参数(P0.05)。结论:采用益气祛瘀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19(95%CI=0.05~0.74),NNT=5(95%CI=2.64~19.8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剂量疏血通联合针灸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6ml疏血通治疗,观察组实施10ml疏血通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出血、皮肤黏膜等不良反应,且无肝肾功能、血尿便等异常。结论:大剂量疏血通联合针灸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变学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晓帆    郭育君    侯超    杨俊    谢婷    练宇泽    周旭辉   《陕西中医》2022,(9):1196-1199
目的:探讨通痹活络汤联合虎符铜砭刮痧法与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7例,随机抽层法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虎符铜砭刮痧法与耳穴压豆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通痹活络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积、CD3+、CD4+、CD8+、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眩晕、不语、头痛评分高于联合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CD8+、hs-CRP、TNF-α、IL-6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红细胞比积、CD3+、CD4+水平低于联合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活络汤联合虎符铜砭刮痧法与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T淋巴细胞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及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及孕妇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FGR孕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氨基酸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个疗程7 d,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胎儿生长情况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并比较2组孕妇凝血及血流变指标;统计2组新生儿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头围、腹围及宫高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及S/D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1);对照组仅S/D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T、APTT明显延长,FIB、D-D水平、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延长,FIB、D-D、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娩出胎龄延长,出生体重、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妊娠中晚期FGR可显著促进胎儿生长,改善胎儿脐血流及孕妇血流变指标,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95%CI=70.15%~96.35%),对照组为67.74%(95%CI=51.28%~84.2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04 4,P=0.016 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参数(P0.01);缩短眩晕消失时间(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0.31(95%CI=0.09~1.13),NNT=5(9%CI=2.49~73.66,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合西医常规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95%CI=86.72%~99.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95%CI=55.80%~82.2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5 6,P=0.004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化痰、平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0.05),且缩短哮鸣音、哆音消失时间(P0.01),改善全血黏度比、MCV参数(P0.01,P0.05),纠正pH、PaO_2(P均0.01)。结论: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干预肺心病患者优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的收益为,OR=0.06(95%CI=0.01~0.49),NNT=4(95%CI=2.29~8.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99.60%),对照组为75.00%(95%CI=60.85%~89.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2 0,P=0.00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10(95%CI=0.02~0.49),NNT=5(95%CI=2.85~11.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 87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45 例,对照组 42 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配合耳穴贴压。3 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1.11% ,对照组有效率为 78.57%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4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耳穴压贴,取肺、平喘、气管、神门、肾上腺、喘点、脾、肾、三焦等穴位:对照组采用相同胶布贴敷做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测试(ACT)、检测肺功能(FEV1%)、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在ACT评分、FEV1%、及PD20-FEV1均有改善,其中ACT评分及PD20.FEV1,治疗组(22.26±3.08;1.21±0.70)与对照组(20.46±4.39:0.83±0.72)在治疗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经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预防前列腺等离子切除(TUPKP)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UP—KP术后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取穴便秘点、大肠、直肠、皮质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取穴心、肾、膀胱、尿道),观察两组便秘的发生率、便秘评分、首次排便时间等。结果:实验组便秘发生率33.3%,便秘评分(2.5±3.51);对照组便秘发生率65.7%,便秘评分(4.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取穴便秘点、大肠、直肠、皮质下)简单易行,可预防术后便秘的发生,改善便秘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4例)行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5.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拔罐、耳穴贴压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在心理疏导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合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配合耳穴贴压能够明显改善疲劳症状,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与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33例)和田七痛经胶囊组(31例)。耳穴贴压组取耳穴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肝,用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田七痛经胶囊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93.9%,田七痛经胶囊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耳穴贴压组复发率为28.6%,田七痛经胶囊组复发率为71.4%。结论:耳穴贴压组临床疗效优于田七痛经胶囊组,且复发率低于田七痛经胶囊组。耳穴贴压法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耳穴贴敷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试验组患者术前分别在两耳膀胱、输尿管、肾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结果:试验组自行排尿52例(86.7%),注射新斯的明排尿5例(8.3%),导尿3例(5.0%);对照组自行排尿41例(68.3%),注射新斯的明排尿13例(21.7%),导尿6例(10.0%);两组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敷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7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35例给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95%CI=81.60%~99.3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95%CI=56.46%~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244 6,P=0.025 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补肾通督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其收益为OR=0.26(95%CI=0.07~0.93),NNT=5(95%CI=2.75~57.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四类骨科手术病人进行耳穴埋豆镇痛治疗,患者在使用骨科疼痛处理的常规止痛的基础上,术后半小时内进行耳穴埋豆治疗。先用耳穴探针按压在术侧耳廓的止痛点、神门、皮质下、肾上腺;找出耳穴最敏感的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用生王不留行籽和0.8cm×0.8c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耳穴上。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别记录患者术后6、12、18、24、36、48、60、72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四类手术中,按术后时间比较VAS疼痛平均评分在术后12h最高,VAS是(2.97±0.87)分,术后72h最低,VAS是(1.78±0.71)分。四类手术平均VAS评分小于3分,即为轻度疼痛: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咏梅 《山西中医》2012,28(6):19-2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两组均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间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1%(95%CI=67.3%~96.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4.29%(95%CI=44.0%~81.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677 8,P=0.008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增加(P<0.01)、腹围下降(P<0.01)、腹水深度降低(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7.86%(95%CI=3.67%~32.05%);对照组死亡12例,死亡率为42.86%(95%CI=24.53%~61.19%);两组比较(χ2=4.138 7,P=0.043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收益为OR=0.30(95%CI=0.08~1.11),NNT=5(95%CI=2.27~84.03);随访3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死亡率的收益为OR=0.29(95%CI=0.09~0.98),NNT=4(95%CI=2.04~10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