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103例患者中,其中介入组58例,溶栓组45例,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3~6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观察两组病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溶栓组明显降低(P〈0.01);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即阳性率降低,运动负衙增加,最大运动幅度下降,运动时间延长。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景斌 《中原医刊》2004,31(20):14-15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IRA)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及药物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AMI采用尿激酶 2 0 0万u 或重组链激酶 15 0万u 静脉溶栓再通的 13 1例患者 ,其中 5 2例溶栓后 10~ 2 0天内接受PCI治疗 ,另有 79例常规药物治疗 ,随访 12~ 3 6月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CI与药物治疗组随访期内再住院率 17.3 %比 3 6.7% ,心绞痛发作率 19.2 %比 40 .5 %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1.9%比 11.4% ,死亡 0比 6.3 % ,P均小于 0 .0 1;住院期间、1年后自身对照及两组对照LVEF均有明显改善 ,PCI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再通后行择期PCI ,明显减少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次住院率 ,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后早期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标准。[方法]观察组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2±5)d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后(189±21)d常规术后随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运动时间、心率变化、代谢当量、心电图变化、缺血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心梗组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较低[(131±19)vs(159±24)次/min,P<0.05)],运动时间相对较短[(6.5± 4.3)vs(8.5±3.4)min,P<0.05)],METS值较低[(5.4±1.3)vs(7.1±1.9),P<0.01)],出现症状者也较多(5 vs 1,P<0.05)。两组最大收缩压、ST段最大变化、心电图变化导联数、PCI血管对应导联出现心电图变化例数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新发SI段抬高、室颤、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早期进行运动试验是安全和可行的,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 AMI患者分为两组,静脉溶栓组82例,PCI组53例,比较两组的再通率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住院期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再梗率、病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均比溶栓组降低(P<0.01或0.05),住院天数比溶栓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6个月后,PCI组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塞、病死率比溶栓组也明显降低(P<0. 01或0.05),LVEF明显升高(P<0.05)。结论直接PCI组治疗AMI与静脉溶栓相比,能更有效地再通梗塞相关血管、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 128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45例溶栓患者48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68.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Ⅲ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有4例发生无再流现象(No-reflow).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天,直接PCI组为8.2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首次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高,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院内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97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PCI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LVEDD显著降低,且低于溶栓组(P<0.05),LVEF较溶栓组显著提高(P<0.05),且PCI组总有效率高于溶栓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及静脉尿激酶 (UK)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 5 4例AMI患者 ,18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74例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结果及超声心动图 (UCG)结果。结果 直接PCI组 :IRA开通率 (95 .9% )高于UK组 (6 1.2 % ) ,P <0 .0 5 ;心衰发生率12 .1%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8.1% ,心源性休克发生率 2 .7% ,病死率 2 .7% ,均低于PCI组 (分别为 2 5 .0 % ,2 0 .0 % ,10 .0 % ,11.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UCG检查 :室壁矛盾运动发生率直接PCI组为 2 .7% ,低于UK(12 .7% ) ,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直接PCI组为 5 6 .8± 8.3,高于UK组 5 1.2± 10 .4 ,两组比较P<0 .0 5。而两组中出血率、再发心绞痛率和再闭塞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与UK治疗相比能更有效开放IRA ,保护心功能 ,减少心衰及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同时期连续 13个月收治的AMI患者 ,分为溶栓组 ( 5 7例 )和PCI组 ( 75例 )。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及住院和随诊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溶栓组再灌注率为 5 7.9% ,PCI组为 96.0 %。超声心动图示溶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值为 0 .5 9± 0 .12 ,PCI组为 0 .63± 0 .10。两组在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而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 :PCI组和溶栓组的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 9.3 %和 3 8.6%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为 4.0 %和 14 .0 % ,死亡 0 %和 7.0 % ,复合终点事件 9.3 %和 5 0 .9%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与静脉溶栓相比 ,直接PCI能更快、更满意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150万U,静滴)、并配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商品名:巴米尔)等药物治疗,其中40例在溶栓成功后3~14d内行PCI(治疗组),另2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结果:治疗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81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运动平板心电图及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并根据运动平板心电图显示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运动平板心电图显示阴性患者为对照组(n=22,行常规药物治疗),显示阳性患者分为非PCI组(n=29,行常规药物治疗)和PCI组(n=30,行PCI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阳性20例,阴性61例;运动平板心电图(TET)阳性59例,阴性22例,与FFR比较,TET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29.51%,阴性预测值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27.12%,假阴性率为20.00%,假阳性率为70.49%,TET对冠脉临界病变缺血评价价值中等;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非PCI组为31.03%,对照组为31.82%,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及非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对患者的冠脉功能做出准确判断,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带  梁岩  杨小波  陈肖艺 《河北医学》2005,11(8):690-691
目的:通过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心脏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脏功能恢复和心肌缺血改善的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3年接诊的的12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分别接受PCI治疗和药物治疗6个月后,运动平板试验时运动耐量和左心室功能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结果: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恢复和心肌缺血改善有明确的疗效。结论:急诊PCI治疗不仅降低AMI的病死率和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心脏功能恢复和心肌缺血改善有明确的帮助,也改善AMI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塞(AMI)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TCA)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37例AMI中,73例接受PCI治疗,其中28例行即刻PCI(即刻治疗组),45例在肝素或溶栓7d后行介入治疗(延迟治疗组),64例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溶栓治疗组再通的患者47例,开通率73.4%,PCI开通率94.5%,其中直接PTCA成功开通26例,开通率92.8%,延迟PTCA开通43例,开通率95.6%。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溶栓组52.1%±12.2%,PTCA组64.3%±9.2%(其中即刻组67.4%±10.1%,延迟组61.2%±9.2%),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7.8%和1.4%(其中即刻组为0,延迟组2.2%)。进一步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前者再闭塞或缺血发作行择期PTCA者比率明显高于PTCA组(9.4%,VS0,P<0.05)。结论: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前者可使IRA充分有效的开通,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死亡率,其中即刻PTCA较延迟PTCA对心功能的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治疗组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1±5)d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后(186±21)d常规术后随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心率、血压变化,代谢当量、胸闷、心率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较低[(130±18)次/minvs(158±25)次/min,P<0.05],运动时间相对较短[(6.5±4.2)min vs (8.5±3.5) min,P<0.05],METS值较低[(5.3±1.2)vs(7.0±1.9),P<0.01],出现症状者也较多(5 vs 1,P<0.05).两组最大收缩压、ST段最大变化,心电图变化导联数,PCI血管对应导联出现心电图变化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新发ST段抬高、窒息、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早期进行运动试验是安全和可行的,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董守仁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2):138-139,142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 166例AMI患者中 ,86例患者直接PCI ,8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溶栓梗塞组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 5 2例 ,再通率 62 % ;直接PCI组IRA成功开通 80例 ,成功率 10 0 % ,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2 8± 10 1% ,直接PCI为 63 8± 9 6%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与溶栓治疗AMI患者比较 ,前者能使IRA充分有效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丽华 《北京医学》2011,33(11):891-892
目的 观察<6 h的早期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及其他辅助治疗对急性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转归的影响,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前壁AMI伴心源性休克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后分为药物组(14例)和介入组(16例).药物组家属拒绝介入治疗,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介入组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唐良秋  徐新  马绍椿 《河北医学》2004,10(6):499-50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 ,PCI)与静脉溶栓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AMI静脉溶栓成功的患者观察发病后二周及满 3个月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 (LVED)和射血分数 (EF) ,2 3例AMI急诊PCI术后两周及满 3个月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 (LVED)和射血分数 (EF) ,二者进行比较。结果 :AMI急诊PCI组术后两周及 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 (5 8.6± 10 .5比 5 2 .8± 9.4 ,P≤ 0 .0 5 )射血分数LVEF(5 7.5± 10 .5 ) %比 (6 4.8± 11.1) % ,P≤ 0 .0 5AMI溶栓成功组 2周及 3个月时的LVED(5 7.4± 9.5 )比 (6 0 .7± 11.5 ,P≥0 .0 5 ,LVEF(5 2 .3± 9.3) %比 (5 4.6± 9.2 ) %P≥ 0 .0 5 ,PCI组LVEF改变 (5 .12± 0 .33% )较溶栓组的LVEF的改变 (2 .11± 0 .12 % )大P≤ 0 .0 5 ,差异呈显著性。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LVED减小 ,LVEF升高 ,静脉溶栓组LVED没有减少 ,LVEF稍升高 ,但不如急诊PCI术明显 ,提示急诊PCI术较单纯静脉溶栓对左室收缩功能更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150万U,静滴)、并配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商品名:巴米尔)等药物治疗,其中40例在溶栓成功后3~14d内行PCI(治疗组),另2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结果:治疗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