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1 172例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65岁)入院后第2天早晨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排查表(NRS)进行营养不良风险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统计总体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结果 NRS2002的适用率为90.19%。入院时NRS 2002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7%,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27.72%;入院2周或出院时NRS 2002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29%,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NRS可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营养评估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老年心血管病症患者,均通过营养评估,结合评估的结果,实行营养支持方面的治疗。结果 62例老年心血管病症患者通过营养评估(SGA)、血清白蛋白浓度(ALB)评估。住院前、后患者体重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体重的指数、上臂肌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前、后,患者营养良状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实行营养评估,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症状,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其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筛查肿瘤内科358例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分析营养风险的筛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结果:358例患者中有营养不良者72例(20.11%),营养风险者145例(40.50%),无营养风险者141例(39.39%);行营养支持者89例,其中肠外营养43例,肠内营养46例;有营养风险者和无营养风险者中分别有67例(46.21%)和22例(15.60%)行营养支持。结论:肿瘤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而进行营养支持率低于50%,需要加强及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二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情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1 26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测定。结果: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适用率73.6%,其中NRS≥3者420例,应用营养支持58例;在1 261例中有627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其中营养不足、超重、肥胖者分别为324例、232例和71例。结论:二级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较少,营养支持治疗干预不够,应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营养状态的患者营养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状况的差异,用以指导治疗。 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对158例住院大于3个月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结合人体参数测量、实验室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正常仅7.59%(12/158),而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8%(45/158)、63.93%(101/158),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三组病人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MC)、小腿围(CC)、血白蛋白(ALB),血糖(Glu),总胆固醇(TC),肌酐(Cr)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05) 。营养正常组的AMC和CC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及营养不良风险组(P< 0.01)。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均以营养不良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营养不良组较营养不良风险组及营养正常组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增高,但仍有较大比例未行营养支持。 结论: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明显增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增高,营养支持状况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基于系统营养评估的优化营养配方膳食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CHF)伴营养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07例老年CHF伴营养不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4例增加基于系统性营养评估的优化营养配方膳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NA、TP、ALB、LVEF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部外科手术之后针对营养不良患者采取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20例经过腹部外科手术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EN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PN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营养支持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TRE、PA、sALB、H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引起的营养不良中,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机体平衡,对其营养恢复和感染抵抗方面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三种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ALL)、简易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NRS-2002)对108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 MNA-ALL和MNA-SF对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ALL、MNA-SF、NRS2002对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对男性、低龄组(60~79岁)住院老年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龄组(>8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ALL较其他方法检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经临床医生初筛认为有营养风险,并邀请该院营养科会诊的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342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标准,结合实验室检查,对入选的342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了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本研究中营养科会诊的7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6.4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79%;贫血发生率为59.24%;低血清总蛋白(TP)、低血清清蛋白(ALB)、低血清前清蛋白(PA)的发生率分别为51.40%、93.18%和85.30%。结论7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营养风险高,发生营养不良、贫血、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等概率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疾病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评价法评判442例普外科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考察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营养状况与病死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普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2.35%;≥60岁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8.23%)高于<60岁的发生率(24.92%);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36.79%)高于消化道外疾病患者(20.97%);患恶性疾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55.93%)高于患良性疾病的发生率(20.39%).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强化对患者实施准确地营养评估,并据此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简易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 1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使用简易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 F)进行营养状况测定.结果 根据简易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 F)测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比例达到54%,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或者给予营养指导者22.2%.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而营养不良或者得到相应治疗或指导者比例很低.简易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不但简便易行,准确性亦可靠,很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可作为老年CO PD患者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更利于早发现、早治疗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13.
付丽  项金华 《安徽医学》2021,42(12):1384-1387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SF)、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评估营养状态,将具营养不良风险的99例患者作为营养不良组,无营养不良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临床资料[心功能等级、C反应蛋白、脑钠肽、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对营养不良组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MNA-SF量表、NRS2002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营养不良组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反应蛋白(OR=1.513)、高心功能等级(OR=2.534)、高脑钠肽(OR=1.603)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左室射血分数(OR=0.86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2周后,营养不良组患者MNA-SF评分及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主要为高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高左室射血分数为其保护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老年住院患者是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高危人群。营养不良可导致老年患者不良的临床结局,如增加发病率、病死率、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等。临床医师需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营养筛查;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者应给予合理营养支持。该文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肠营养外科对新入院患者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为合理实施临床营养提供参考和依据。探讨NRS2002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NRS2002评分对我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785名住院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进行评估,其中,营养不良的标准为:白蛋白ALB在35.00 g/L范围内且BMI在18.5 kg/㎡范围内。采用ESPEN制定及实施的营养风险筛选标准针对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进行评价(分数在3分或以上)。结果经风险评估后发现,1785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例数为450例(45.21%),入院时患者的NRS2002评分在3分或以上的患者为450例(45.21%),其中,男性占62.22%,女性占37.78%。结论 NRS2002评分适用于本科室新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即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将其分为农村组和城市组,分别有299例和201例,分别对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不同BMI指数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00例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12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21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8%。其中,城市组老年患者和农村组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0.8%;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8%;城市组老年患者均显著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BMI<18.5 kg/m 2的比例显著高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总体营养状况较差,临床治疗中应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和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60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00%;入院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7%(37/60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2.67%(136/600),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P0.05);男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600例患者中行营养支持205例(34.17%),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支持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NRS2002是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有效工具,可作为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 kids对308例住院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308例住院危重患儿中营养风险检出率为53.90%,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14%。营养风险检出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正相关关系(r=0.977,P0.01)。结论:应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kids筛查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对減少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有一定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建 《中外医疗》2012,31(27):9-11
目的调查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消化内科218例老年住院病人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治疗率。结果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3.9%,营养风险的总发生率为46.3%,入院后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9.4%。结论 NRS2002能有效筛查消化疾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目前的营养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应重视肠内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运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筛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普通外科1250例住院患者,对其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率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患者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研究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完全适用率为92.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4%,主要见于胃肠外科患者。38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186例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676例患者中,有122例接受了营养支持。所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4.4:1。结论营养风险筛查方法适合用于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外科中有很多住院患者具有营养风险,尤其是胃肠外科患者营养风险程度高,多存在营养支持不足现象,而且营养支持还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